解密:沙漠之狐隆美爾是如何被希特勒看中的?

解密:沙漠之狐隆美爾是如何被希特勒看中的?

希特勒

解密:沙漠之狐隆美爾是如何被希特勒看中的?

在20年的和平時期,隆美爾的軍事生涯也趨於平靜,勤勤勉勉地教學訓練,按部就班地晉陞,基本不受德國政局動盪的影響。對於德國和隆美爾本人來說,兩次大戰間的歲月,是軍事改革和實驗的良機,在此期間,隆美爾出版了他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德國一片混亂。儘管經歷了西線戰事最後幾個月的絕望與頹唐,隆美爾仍然精神飽滿,充滿信心。短短幾個月參謀部工作,使他充分意識到自己並不喜歡也不適合這樣的文案工作。本質上講,他還是一個渴望並適合率領士兵東征西討的戰士,自然而然地,他迫切希望能夠重返團部。

他是一個受命運女神垂青的幸運兒。「一戰」後德國軍備被迫進行大幅削減,《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陸軍不得超過10萬人(軍官則不得超過4000人),而隆美爾並不在裁員之列。當然這也得益於他在「一戰」時的傑出表現。他高超的一線指揮水準,以及政治嗅覺的遲鈍,使他決定繼續待在德國國防軍,而不像其他許多軍官和前軍官一樣加入了反共產主義的「自由軍團」。1918年12月21日,隆美爾上尉奉命回到原部隊——第124步兵團,駐紮在萬家頓。3個月後,他被調往腓特烈港康斯坦丁湖,指揮第23內衛連。這是一群桀驁不馴的親共士兵,見到新來的長官,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嘲笑,而且不服從命令。但隆美爾純粹的個人魅力很快折服了這幫老兵,他們變得服服帖帖。1920年春,隆美爾參與鎮壓蒙斯特蘭和維斯特伐利亞的起義,這似乎是他在兩次大戰間僅有的一次直接參與的軍事行動。1921年1月,隆美爾調到斯圖加特第13步兵團任連長,他的原部隊已經在德國軍隊改造過程中被撤銷番號。

隆美爾在新的崗位上一幹就是9年。對於新的角色,隆美爾並沒有顯得頹廢消沉,而是繼續保持著飽滿的工作熱情,全身心地投入這份工作,力求能將自己在戰爭年間積累下來的所用、所想的戰術一一傳授給士兵們。他十分重視體育運動和體能訓練,每項活動他都參與其中,和部下同甘共苦。他也清晰地意識到,基層士官是未來的希望,如果德國將來能夠重新擴充軍備,他們這些士官則會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親歷戰火,傳承了德軍的輝煌歷史,也將成為未來重建的核心。儘管隆美爾一向對政治不聞不問,但並不妨礙他和這個時代其他所有純粹的軍人們一樣認為:德國陸軍並沒有敗在戰場上,而是倒在整個同盟國陣營裡那些自私政客們充滿陰謀味道的「背後一刀」之下。1919年6月簽署的《凡爾賽和約》中強加在德國頭上的種種不平等條款並沒有任何公義可言,推翻這些枷鎖只是時間問題。

隆美爾並不是一個古板呆滯,心無旁騖的軍官。他花了大量的時間來陪伴家人——他的獨子,曼弗雷德,出生於1928年聖誕前夕。他還培養了許多別的興趣愛好,比如滑雪、修理摩托車等。他甚至花時間成立了符騰堡大隊戰友會,使得老戰友們能夠聯絡感情,並給予那些現已轉業而生活拮据的戰友們經濟上的援助。他對戰時的經歷還念念不忘,1927年他攜妻子來到意大利,故地重遊,重新感受這個讓他聲名鵲起的戰場,給他帶來榮耀與回憶的地方。當地官員看到這名軍官帶著相機,還對這段他們不願回顧的歷史念念不忘,有些懷疑他的動機,隆美爾不得不離開此地。

儘管如此,他對1917年這段山地作戰經歷情有獨鍾,決定將自己的經驗教訓、心得體會傳授下去。1929年10月1日,隆美爾來到德累斯頓步兵學校,開始了為期4年的教官生涯。隆美爾教學的素材都是他經歷過的每一次戰爭,把在阿貢森林中拔掉碉堡、在羅馬尼亞和意大利北部的山地作戰經驗講述給學員。他授課生動直觀、通俗易懂,讓人彷彿身臨其境,因此成了最受歡迎的教官。他將課堂上講述的內容整理出版了《步兵攻擊》一書。此時的隆美爾回首經歷的戰鬥生涯,最輝煌的一刻無疑是強攻蒙特馬泰爾一戰。正如和他同時期的一名戰友所說:「強攻蒙特馬泰爾一役最能體現隆美爾的特色。他那時僅是一名中尉,平時不動則已,動則是雷霆一擊」。描述得十分貼切,觀察堪稱細緻。

隆美爾突出的工作成績使得他於1933年10月10日晉陞少校,擔任駐紮在德國中部哈茲山區哥斯拉的第17步兵團第3營營長。3營號稱「獵人營」,全營的訓練和裝備都是為了能夠快速在森林和山地間突進。該營的年輕官兵們都為自己出眾的身體素質和耐力感到自豪,而這恰好也是隆美爾的強項。隆美爾上任伊始,就有一些軍官想給他一個下馬威。他們邀請他爬到另一座山頭,然後滑雪下來。在他們想來,這位新來的中年長官的身體一定吃不消。隆美爾欣然前往,在連續翻越3個山頭後,打算繼續前進時,邀他出來的那名軍官已經體力不濟,連聲謝絕。這個故事一時傳為美談。無怪乎第17步兵團團長在寫隆美爾的年度評價時如是寫道:「他的各方面都遠超同僚」。

1934年9月30日,隆美爾第一次見到德國的新總理希特勒,當時他的營負責儀仗隊。這次會面中,雙方也沒有什麼深入瞭解。

做了兩年營長後,隆美爾被派到柏林城外的波茨坦,擔任新波茨坦陸軍學院的高級教官。1935年3月,希特勒拋開《凡爾賽和約》中關於德國軍備的限制,實施普遍兵役制,大肆擴軍。因此,在波茨坦,隆美爾培訓的不再是以前那樣的小規模的部隊,而是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成千上萬的年輕士兵被分批送往這裡培訓,每批250人,隆美爾的風格毫無疑問再次受到學員們的熱切追捧。1936年9月,隆美爾調任希特勒的警衛部隊指揮官。希特勒應該是這個時候對隆美爾有了印象,而非直到1937年,那時由於《步兵攻擊》一書的出版,隆美爾已是小有名氣。《步兵攻擊》一經問世,便好評如潮,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好的一本步兵作戰手冊」。——這當然為作者賺得了大量稿費,也導致了一定程度上的英雄崇拜。特別是當1937年2月,隆美爾擔任希特勒青年團陸軍作戰部特別聯絡官時,許多青年團的年輕團員像崇拜英雄般地對隆美爾充滿敬仰。

《步兵攻擊》一書的風靡使得隆美爾的事業也更進一步——1938年11月,他被擢升為上校,隨後擔任新維也納軍官候補生學校校長(同年早些時候,德國兵不血刃地吞併奧地利)。雖然他習慣性地全身心地投入新的工作中,希望把這所學校發展壯大,但沒有足夠的時機來實施他的宏偉計劃。1939年3月間,希特勒兩次派遣隆美爾去指揮他的行營——一次是3月15日佔領布拉格;另一次則是23日希特勒前往波羅的海港口城市默默爾監督立陶宛「回歸」德國之時。儘管兩次行動結束後,他都重返軍校任職,但他心裡很清楚歐洲大陸上這樣的和平已如沙漏般即將告罄。8月初,隆美爾再次接到電話,要求他重新返回柏林,這次他被授予少將軍銜,奉命在進攻波蘭期間保衛元首大本營。他這次的任務,因為事關元首和司令部安危,顯得尤為重要。在世界戰爭史上,一顆耀眼的將星正在冉冉升起!

和同期的許多人一樣,隆美爾也把希特勒當作是德國的救世主,贊同他所倡導的國家社會主義,希望他能帶領德國重現輝煌。隆美爾和當時大部分的軍官一樣,對於希特勒的國家社會主義,他們雖然表現出了好感,但都選擇了置身事外的態度,做好自己的職責,並沒有投身於政治鬥爭當中。1936年9月,納粹黨在紐倫堡集會,時任警衛隊長的隆美爾有了和希特勒第一次見面的機會。儘管他對納粹的理念半信半疑,但對於希特勒,他還是表現出很高的熱忱。不久之後,隆美爾的著作《步兵攻擊》一經問世,便引起了巨大反響,隆美爾成了許多德國青年心中的偶像,希特勒自然再次留意到了擔任警衛隊長的隆美爾。1938到1939年間,希特勒在歐洲攪起巨大風浪,而擔任「元首大本營」臨時司令官的隆美爾一時也是風頭無二。平心而論,隆美爾只是盡職盡責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做好了一個警衛隊長應該做到的。但不管怎樣,隆美爾和納粹元首走得很近,對他所有的命令都不折不扣地執行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希特勒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