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封建制度的產生根源,包括了哪三個主要的因素?
西歐的封建制度是一種政治、經濟合一的制度。封建領主在其封土內首先明確擁有的是土地的所有權,進而在王權衰落後,又逐步取得了王權在地方的權力並將其轉化為同封土一併世襲的私人權力,其中包括行政、司法、稅收、鑄幣等權力。追究西歐封建制度的產生根源,則包括了三個主要的因素:羅馬文明、日爾曼傳統以及基督教的影響。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封建主之間形成特殊的封主封臣關係,並形成了與封主封臣制相適應的封土製度。在中央權力衰落後,各封建主在各自的領地內有獨立的政治權力。
西歐封建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後,日耳曼人在它的廢墟上,建立起許多封建王國,其影響最重要的是法蘭克王國。法蘭克王國經過不斷擴張,囊括了西歐的大片土地,建立了查理曼帝國。在長期的軍事征服過程中,法蘭克人的社會開始向封建社會轉化,法蘭克王國的封建化過程就是西歐封建化的過程。
在西歐封建制度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西歐幾個主要的封建國家形成了:843年,查理曼帝國分裂為3部分,它們是後來法國、德國、意大利的雛形;在不列顛,9世紀早期形成了統一的英吉利王國。
法蘭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法蘭克人的一個部落首領克洛維聯合其他法蘭克部落首領,佔領了高盧(高盧地區包括現在的法國、比利時、盧森堡、意大利北部,以及德國、荷蘭、瑞士的各一部分)的大片土地。克洛維在基督教會的支持下,不斷擴張。公元6世紀,克洛維統一各部落,建立了法蘭克王國。
法蘭克王國不斷擴張,到查理曼統治時期,頻頻發動侵略戰爭,佔有了西歐大部分地區,國家空前強盛。800年,教皇為查理曼舉行皇帝加冕,法蘭克王國發展成為強大的軍事帝國,史稱查理曼帝國。
查理曼建立起疆域遼闊的龐大帝國後,為了鞏固統治,他採取無條件賞賜土地的辦法,將一部分土地,連同土地上的隸農、奴隸,賞賜給親兵和教會。國王、貴族、教會都成為大土地所有者,役使隸農和殘存的奴隸耕種土地。
法蘭克人的氏族制度也在征服過程中走向解體,他們按地域組成農村公社。後來,公社裡出現了私有土地,產生了貧富分化,破產農民淪為農奴,原先的隸農和奴隸也逐漸轉化為農奴。
後來,為了保證國家的兵源,法蘭克王國又改變了無條件賞賜土地的辦法,實行采邑制。國王把土地作為采邑,連同土地上的農民,分封給親近的貴族,受封的貴族向國王宣誓效忠。後來采邑變成世襲領地,采邑制進一步把自由農民推向農奴的境地。 9世紀,隨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發展和自由農民的農奴化,封建制度在西歐確立。
隨著封建制度的發展,封建主組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級制度。大封建主自留一部分土地,把其餘的土地分封給小封建主,小封建主又照樣把土地分封給更小的封建主。這樣層層分封,構成封建等級,每一層的上下級之間都是領主和附庸的關係。領主保護附庸,附庸向領主宣誓效忠,交納貢物,打仗時應召出征。高踞金字塔頂端的是國王,被壓在塔下面的是被剝削被奴役的農奴。
封建莊園主把一部分田地留歸自用,一部分作為份地交農奴使用。農奴必須向封建主交納繁重的租稅和承擔各種勞役。此外,農奴還必須把收穫物的1/10左右交給教會,叫做「什一稅」。西歐莊園經濟是一種自給自足、很少商品交換的經濟,即自然經濟。
查理曼死後,路易繼承王位。他的3個兒子為爭奪帝位而進行混戰。843年,3人在凡爾登締結條約,三分帝國,各據一方,這就是後來法、德、意3個國家的雛形。
10世紀中期,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侵入意大利,佔領了意大利的北部。他同教皇勾結,建立起一個包括德意志全部和意大利一部分在內的帝國,它在歷史上被稱為「神聖羅馬帝國」(也是德國歷史上的第一帝國)。但這個帝國長期處於封建割據狀態,皇帝徒有虛名。5世紀中期起,進入不列顛的日耳曼人中的盎格魯、薩克森等部落,在9世紀早期建立起統一的英吉利王國。
西歐封建制度的特點
一般說來,西歐的封建制度是從6世紀開始,到11世紀前後基本確立。在這種制度下,等級的劃分及其之間的關係首先以一種人身的依附關係為依托,這種人身依附關係,在西歐表現為封君封臣制度。
封君封臣制度是以土地關係為紐帶,通過層層分封而形成的。中央把土地封給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再把它封給自己的臣下,層層分封,形成像階梯似的等級制,形成封主和附庸,這是西歐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徵。封主有責任保護封臣,封臣必須忠於封主。
其次,封臣得到土地時同時也獲得了領地上農民的管轄權,對勞動者的控制加強了。這種制度的主要作用是協調和維護封建主內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統治下層人民。
但是,由於土地是層層分封的,附庸只承認自己直接受封的人為封主,對自己封主的封主則沒有臣屬關係。由於這種分封關係,在西歐出現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現象。這種情形使封建等級制度複雜而混亂,並加劇了各層封建主之間的爭奪和衝突,導致後期出現格局混亂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