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王之戰發生於什麼時候?威廉王之戰爆發的背景

威廉王之戰發生於什麼時候?威廉王之戰爆發的背景

歷史上的國王皇后

威廉王之戰發生於什麼時候?威廉王之戰爆發的背景

威廉王之戰,也稱為第二次印地安人戰爭、博杜安神父之戰、或卡斯坦之戰 ,是九年戰爭(1688-1697,也稱為大同盟戰爭或奧格斯堡同盟戰爭) 在北美洲的一個戰場。

1688年光榮革命之後,威廉三世即位為英國國王。他即位不久,就遇到奧格斯堡聯盟戰爭(1689-1697)的爆發,戰爭的觸角也延伸到英、法兩國在海外的殖民地,特別是北美洲。此次戰事發生在威廉三世在位期,故又稱"威廉王之戰"。

威廉王之戰 King William's War 1688-1697,也稱為第二次印地安人戰爭、博杜安神父 ( Jean Baudoin ) 之戰、或卡斯坦 ( Jean-Vincent d'Abbadie de Saint-Castin ) 之戰,是九年戰爭 ( 1688-1697,也稱為大同盟戰爭或奧格斯堡同盟戰爭 ) 在北美洲的一個戰場。

此戰為新法蘭西與新英格蘭聯合他們各自在美洲之原住民之間的六次殖民地戰爭 (見北美殖民地戰爭)的頭一戰。

1763年,英國最終在北美打敗了法國,並贏得了殖民地戰爭。

對於威廉王之戰,英格蘭和法蘭西都不想削弱他們各自在歐洲的地位以支持此一在北美的戰爭。新法蘭西和瓦巴納基聯盟 ( Wabanaki Confederacy ) 能夠阻撓新英格蘭向阿卡迪亞擴張,並將邊界定在緬因州南部的肯尼貝克河。

1697年,雙方簽訂雷斯威克條約 (Treaty of Ryswick ) 。根據此約條款,新法蘭西、新英格蘭和紐約的邊界和前哨大體上維持不變。

  背景

1688年末,英格蘭天主教國王詹姆斯二世在光榮革命中被廢黜並逃到了法國,於是新教徒威廉和瑪麗登上了王位。威廉並加入了奧格斯堡同盟以抵抗法國。

在北美,新法蘭西和英格蘭北部殖民地(於1686年在新英格蘭自治領中已經統一)之間的關係相當緊張。那時易洛魁族人掌控了經濟上重要的五大湖毛皮貿易,但自1680年以來一直與新法蘭西有所衝突。在新英格蘭的慫恿下,易洛魁族人切斷了新法蘭西和西部部落間的貿易。新法蘭西則襲擊紐約州西部塞內卡人( Seneca people )的土地作為報復。而後,新英格蘭則支持易洛魁族人藉著襲擊拉欣市( Lachine )來攻擊新法蘭西。

在新英格蘭與阿卡迪亞間的邊界也有類似的緊張關係。阿卡迪亞是新法蘭西在北美的殖民地,新法蘭西並將緬因州南部的肯尼貝克河定為其邊界。來自麻薩諸塞州的英國移民 ( 其所被授予的特權包含緬因州區域 )其移居地擴展至阿卡迪亞。

為了確保對現今的緬因州有所有權,新法蘭西在該地區中三個最大的土著村落建立起天主教布道團:一是在肯尼貝克河;一是在更北一點的佩諾布斯科特河 (Penobscot River ) ;而另一個是在聖約翰河( St. John River )。在阿卡迪亞地區中的五個印地安部落此時為了響應菲利普國王戰爭,便建立了瓦巴納基聯盟以與新法蘭西形成政治和軍事同盟,以阻止新英格蘭的擴張。於是演變成新英格蘭及易洛魁聯盟與新法蘭西和瓦巴納基聯盟間的相互對抗。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歷史上的國王皇后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