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的凡爾賽宮有多髒?說出來你都不相信!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18世紀的凡爾賽宮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每當說起凡爾賽宮,相信很多人的印象當中都是那種金碧輝煌的,超級奢華的景象。很各國所拍攝的紀錄片當中,這座窮奢極侈的宮殿也總是那麼光芒萬丈,就像是當初興建它的路易十四一樣。然而,如果小編現在告訴你,歷史上真實的凡爾賽宮,其實是髒與臭的代名詞——路面流淌穢物,廁所臭氣熏天,牆壁滲出糞水,池塘污濁不堪——你會相信嗎?
美國歷史學家,凡爾賽宮史專家威廉·裡奇·牛頓(William Ritchey Newton)在作品《大門背後:18世紀凡爾賽宮廷生活與權力舞台》中,為我們揭露了這座宮殿褪去光鮮濾鏡之後的真容,展示了它所歷經的王室生活真相。其中,就包括了宮內糟糕到讓人瞠目結舌的衛生狀況。在他生動的描繪中,一個顛覆我們傳統認知的凡爾賽宮漸漸清晰起來。
那麼,這就讓我們跟隨威廉·裡奇·牛頓的考證,回到18世紀前後的法國凡爾賽宮,去一起瞭解它最讓人大跌眼鏡的一面吧。
洗澡無用論|修築浴室只為男歡女愛?
法國香水名滿天下,歷史悠久。乾淨漂亮的女孩子出門前在頸部和耳後塗抹一兩滴,有如錦上添花,更增魅力。然而,香水在法國最初被發明出來時,目的與今日可謂大相逕庭——它是用來掩蓋不洗澡的法國人身上難以忍受的體味的。
法國人為什麼如此不愛洗澡?這源於當時社會對其與當今截然不同的認知。人們認為洗澡非但對人體沒有任何意義,而且還會損害健康。因為熱水將把充滿雜質的空氣固定在皮膚之上,還會破壞人體正常運轉中的機能,公共浴室更是病毒的絕佳傳播場所。所以在17世紀前後,只有那些需要進行某些緊急醫療的人才會洗澡。換句話說,除非人命關天,當時的法國人是非常排斥洗澡的。
受古裝劇影響,你可能會猜想幾百年前,只有衣冠不整的窮人才會像上述這樣不洗澡,而富人恨不得每天三遍焚香沐浴才罷休,對不對?然而,在當時的法國,卻是由上流社會帶頭不洗澡的。甚至一本17世紀流行於上層人士間的手冊,依然僅是敢小心翼翼地建議貴族為了儀容,每天嘗試下洗洗手、洗洗臉,如是程度而已。
法爾賽宮裡也一樣。地位尊貴的人們必須依賴濃烈的香水和厚重的脂粉,才能掩住幾米開外都能聞到的腥臭體味。雖然,香臭交織產生的古怪味道更容易使人昏厥。
讀到這裡,想必你會好奇,難道至高無上的國王也不洗澡嗎?而網上關於路易十四「一生只洗過七次澡」的傳言,似乎也在對該問題予以肯定的回答。其實,真實的路易十四沒有這麼誇張。不過對於凡爾賽宮的歷任國王來說,他們的確更看重洗澡在清潔之外的另一重意義,那就是男女間愛慾的寄托。
路易十四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佐證。為了潔淨身體而洗澡,於這位英氣逼人、面龐俊美的太陽王看來,簡直就是無稽之談。詳細記錄他每天晨起儀式步驟的凡爾賽宮歷書《法國年度預算清單》中,從未有一字一句涉及到洗澡環節,連起床後洗手洗臉的習慣,路易十四都是花了很久時間才逐漸養成的。
然而,如果路易十四寵愛哪位情人,卻會立刻大興土木,為她打造一間專供兩人洗鴛鴦浴的豪華浴室。那裡的浴缸之大,讓國王每次使用時都不得不調用水庫的水才夠用。
公廁在頂樓|穢物甚至流進王后廚房?
很多遊客在參觀過凡爾賽宮後,都會震驚地發現,偌大的宮殿裡竟然沒有洗手間!這當然不是因為王室成員不需要上廁所,而是因為幾百年前,在他們中風行的如廁設施其實是「馬桶」。
準確來說,這種「馬桶」從法語直譯過來應該稱為「嵌椅」,即「中心有洞的椅子」。基於不同使用者的審美品味,這些覆有精緻摩洛哥皮的嵌椅,或為彩釉陶制,或飾以藍紅錦緞,冷眼一看,竟和家居椅別無二致。
然而任憑這種嵌椅再美,它依然無法像抽水馬桶那樣「用後即走」。宮中每天那些「自然法則下的污穢之物」該排放到哪裡去呢?答案是凡爾賽宮頂樓供侍從等人使用的公共廁所。不難想像,經年累月的傾倒腐壞了地面,加上本應起到引雨水達到沖洗作用的管道也被垃圾堵塞,於是,污水順著地板和牆體的縫隙日漸滲到宮殿越來越多的角落,甚至連王后的廚房也未能倖免。
震怒的王后最終關閉了公共廁所,可沒想到這又引發了兩個更加嚴峻的問題:當人們發現宮廷裡不再有統一的地方可以如廁,他們的對策就是隨地如廁;當負責處理使用後嵌椅的僕人,發現自己的工作不再能上個樓就完成,他們就開發了更輕鬆省力的方法——直接把污物順著窗戶傾倒到室外。
池塘臭烘烘|王室飲用水清潔度堪憂
跟中國古代某些皇帝每年也會有幾個月出於避暑或散心的目的,到外地行宮居住一樣,法國國王也會分別在夏季和秋季前往貢比涅和楓丹白露宮住一段時間。不過,讓他們離開的可不是氣溫或風景,而是凡爾賽宮裡糟糕透頂的空氣和水質。
除了上文中「廁」味十足的宮廷內部,宮殿建築以外的花園也沒好到哪裡去——而這一次,卻恰恰是因為本應起到清潔作用的水。至於緣故,也要從路易十四說起。
對水表現出極大興趣的路易十四,幾乎在花園內應用到了當時社會上全部形式的水利裝飾:噴泉、池塘、人工湖,甚至還包括了一條運河。然而,他如流水般花出去的金錢換來的卻是豆腐渣工程,讓這些本應意味著美感的設施,逐漸成了整個宮殿的噩夢。池塘乾涸,管道淤堵,噴泉失靈,水木疏通不暢……這些都讓凡爾賽宮院裡的臭水裹挾著從下水道溢出來的垃圾四處橫流。到了18世紀,花園在夏天已然成為味道醉人的「污水廠」;而到了冬天,則變身為滿地打滑兒的「溜冰場」。
然而比之更嚴重的是,凡爾賽宮的飲用水也因此在一步步走向短缺。到18世紀後半期,建築部的工人師傅在多年沒領到工資的情況下,每天不分晝夜地奮戰在污水處理第一線,清泥沙,除異味,但能夠達到飲用標準的水量依然少得可憐。要知道,在凡爾賽宮那些標明了「飲水槽」的地方,人們只找得到沉滿淤泥的「飲用水」。別說拿來喝了,就連宮廷裡的洗衣工人提到用這水洗衣服,都感歎荒唐透頂。
結語
在凡爾賽宮的富麗奢華背後,隱藏著很多被歷史塵埃掩埋的暗角。《大門背後:18世紀凡爾賽宮廷生活與權力舞台》通過衛生狀況這個較為「私密」的切入口,掀開凡爾賽宮的金色面紗,帶領我們一起立體探秘18世紀法國王室生活鮮為人知的側面,解碼巔峰王權之下的社會文化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