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拉西烏姆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底拉西烏姆“會戰是怎麼爆發的?

底拉西烏姆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底拉西烏姆“會戰是怎麼爆發的?

歷史上的國王皇后

底拉西烏姆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底拉西烏姆“會戰是怎麼爆發的?

底拉西烏姆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底拉西烏姆「會戰是怎麼爆發的?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底拉西烏姆,又可叫拉佐,如今阿爾巴尼亞共和國的首都,這是一座非常美麗的城市,風景如畫,幾乎每一位想要從意大利常有到希臘的遊客都要在這裡呆上個幾天,欣賞著這裡獨特的風光。然而在戰火紛飛的中世紀時期,這個位置可沒有如今看上去那麼的寧靜迷人。在這座城郊外的平原上,歷史上曾經有兩次非常重要的戰役在這裡爆發,對歷史的進程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公元前48年6月10日羅馬史上最偉大的兩位統帥——凱撒與龐培之間的首場對陣秀;再就是公元1081年10月18日諾曼之王羅伯特·吉斯卡爾與拜占庭皇帝阿萊克修斯·科穆寧之間的血腥對決。今天這篇文章將要講述的,就是1081年的這場大戰。

1、 諾曼與拜占庭:兩大強權之間的對峙

在公元11世紀的西歐,可能沒有一片土地能夠像意大利那樣充滿著誘人的機遇。因為這裡的政治格局之破碎、外部干預力量之複雜,在當時絕對是首屈一指的存在。亂世方能出英雄,來自北方諾曼底公國的維京後裔——諾曼人洞察到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因勢利導將自己的戰略舞台牢牢鎖定在了意大利南部。繼承了維京祖先熱愛冒險天性的他們認為,風險有多大,利益回報就有多大。然而,自從諾曼人的鐵蹄踏上南意大利土地的第一天開始,他們與拜占庭人之間的戰爭就像一枚定時炸彈,開始無情地倒計時了。

南意大利之所以能從拜占庭的海外飛地,最終變成了諾曼人崛起的大本營,原因在於當地複雜的政治局勢讓諾曼人有足夠多的機會可以操縱政治天平的走向。

首先,一直在拜占庭人霸權下求生存的倫巴底貴族渴望能夠有一支戰鬥力強大的勢力幫助他們擺脫拜占庭人的控制。他們自身戰鬥力薄弱,互不統屬內鬥嚴重,縱然有外敵虎視眈眈,但他們依舊無法從內戰中脫身一致對外。諾曼人的到來正好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一直以倫巴底解放者身份自居的諾曼人即便有時對他們巧取豪奪,倫巴底人也只能忍氣吞聲,因為他們的軍事安全已經對諾曼人形成了高度依賴。

此外,教皇對諾曼人奪取拜占庭人的土地持支持立場。東西教會的矛盾由來已久,終於在1054年集中爆發。互相革除教籍的雙方已經成為了意識形態上的死對頭,那麼如何假他人之手根除拜占庭人在意大利的影響力就成為教皇老人家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諾曼人的到來正好就成為教皇打擊君士坦丁堡教會的有利抓手。

神聖羅馬帝國對諾曼人與拜占庭人開戰也是很有興趣。帝國對意大利事務一直高度關注且頻頻插手,如何與拜占庭人爭奪對意大利中部的控制權一直讓皇帝殫精竭慮。如果諾曼人能夠將拜占庭人的勢力範圍逐出意大利半島,那麼對於皇帝來說,不失為一個很吸引人的好消息。

就這樣,領土上的尖銳矛盾、信仰上的水火不容、外部勢力的教唆慫恿都讓諾曼人與拜占庭人沒有理由不好好來一仗,既然在政治博弈上已經不可避免地要爆發戰爭,那麼只需要一個導火索,戰火就將熊熊燃起。

2、 吉斯卡爾與阿萊克修斯:王者之間的博弈

有時戰爭之所以變得偉大,是因為開戰雙方的領袖都是那個時代最傑出的人物。諾曼首領羅伯特·吉斯卡爾與時任拜占庭皇帝阿萊克修斯·科穆寧都是當時最具才華的領導者。他們的對決,可謂是棋逢對手、難分伯仲。

諾曼人吉斯卡爾草根出身,一路打拼登上高位,不論是人生經驗還是軍事閱歷都很豐富。1015年出身於法國諾曼底公國一個貧困的普通騎士之家,老爸由於計劃生育沒搞好,12張嗷嗷待哺的嘴讓他焦頭爛額,家裡僅有的一畝三分地顯得十分捉襟見肘,作為長子的羅伯特年紀輕輕就不得不離開家鄉外出闖蕩討生活。經親戚介紹,他來到意大利投奔了同父異母的哥哥,然而備受冷遇。後由於英勇善戰、足智多謀,很快在諾曼人中博得威望、脫穎而出,最終成為了諾曼人在南意大利極有權威的首領。吉斯卡爾在開疆拓土上不遺餘力,拜占庭人的飛地是他的首要目標,西西里島也很快成為了他的囊中之物,拜占庭人在南意大利的最後據點巴裡也被他拔除。此外,他和教皇正式締結同盟,決心從今以後在拉丁基督的旗幟下征戰四方。吉斯卡爾的卓越領導讓諾曼人真正地從一群無地的僱傭兵變成了擁有廣袤領土的南意大利霸權,兵鋒正盛的他接下來的目標就是海峽對岸的拜占庭,為此他已經準備了多年。

這邊廂,阿萊克修斯·科穆寧於1081年加冕為拜占庭皇帝,他在即位之前是拜占庭帝國東方區總司令,參與過多起平叛任務,具備豐富的軍事經驗,是拜占庭帝國的核心人物。剛即位不久就遇上了諾曼人前來武裝朝貢的"大禮",對於這個新皇帝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其實,這場戰爭的直接起因還要從十年前拜占庭帝國的一場對外戰爭的慘敗說起。

1071年,來自東方的塞爾柱突厥人開始全面入侵小亞細亞,曾經抵擋過阿拉伯人無數次侵襲的東方軍區承擔起迎擊突厥人的使命。然而在當年的曼齊刻爾特之戰中,拜占庭人遭遇了慘重的失利。經此一戰,原本是拜占庭帝國安全腹地的小亞細亞完全暴露在突厥人的襲擊之下,帝國的領土大幅縮水。心急如焚的君士坦丁堡當局意識到來勢洶洶的突厥人才是帝國的最主要敵人,為了避免兩線作戰,皇帝米海爾七世急忙向在意大利挑戰帝國的諾曼人伸出了橄欖枝。提議兩國摒棄前嫌,握手言和,互為聯姻。

吉斯卡爾得知了拜占庭方面的聯姻要求後隨即同意。他一是想好好鞏固一下剛得到南意大利領土,不想再起事端;二是借女兒增加諾曼人在東方的影響力,為以後東進打打基礎。女兒海倫娜乘船前往君士坦丁堡,即將嫁給皇帝之子君士坦丁,眼看女兒即將成為拜占庭帝國的皇后,吉斯卡爾十分欣喜。

不過不巧的是,海倫娜剛到君士坦丁堡,皇帝米海爾七世就被軍事政變推翻了,皇子君士坦丁被流放,可憐的諾曼公主不知所措,被拜占庭人關進修道院。得知消息的吉斯卡爾大發雷霆,心疼女兒的遭遇之餘他提出嚴正抗議,要求拜占庭人履行承諾,讓海倫娜成為帝國的太子妃,然而這對於發起政變的尼基弗魯斯三世而言是不可能做到的。在得到對方的回絕之後,吉斯卡爾果斷開始聚集軍隊、打造戰艦,他以寶貝女兒受到虐待為由將諾曼人召集起來,準備正式向拜占庭人宣戰。

表面上諾曼人以對方悔婚為由發動戰爭,其實這只是個借口。吉斯卡爾早就對海峽對岸的巴爾幹垂涎三尺,入侵拜占庭早已在他的小本本上記下多年,如今有了理由開戰,那誰也阻擋不了他的東征步伐了。

3、 諾曼騎士與瓦蘭吉衛隊:王牌兵種之間的較量

諾曼人之所以能夠在英格蘭和南意大利肆意馳騁、所向披靡,很大程度源自於他們那引領時代潮流的新型作戰方式——重騎兵夾槍集團衝鋒。儘管諾曼人的祖先是步戰幾乎罕逢對手的強悍維京武士,但扎根於優質駿馬產地諾曼底的他們很快拋棄了祖先那一套結陣-盾牆-肉搏的古老作戰方式,以重騎兵密集衝鋒的戰術取而代之。

騎士不僅是一個兵種,也是自公元9世紀以來西歐社會體系中的一種社會等級和分工角色。騎士最早源自於法蘭克王國為抵抗維京入侵而掀起的軍事改革,面對來無影去無蹤的維京劫掠者,高機動性的騎兵有助於在敵人出現時快速組織並發動反擊,他們在一系列實戰中取得了不錯的戰績,逐漸成為了查理曼子孫們頗為倚重的武裝力量。

911年維京首領羅洛被法王查理三世分封為諾曼底公爵,首批諾曼人正式登上了歷史舞台。相比起本地人,諾曼人是高高在上的征服者,為了能夠讓族人們在這裡世代永存,羅洛加強了諾曼人的法蘭克化進程,其軍事體系也跟著發生了一系列明顯改變。以步戰為傲的他們開始學習法蘭克人的馬戰技藝,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騎兵就成了諾曼人的新時代課題。此外,騎士是西歐封建制度和貴族等級制度中必不可少的一環,為了讓諾曼人一直能夠保持對貴族身份的壟斷,沒有那麼高權勢的諾曼人紛紛成為騎士,成為了維護自身統治的暴力機器。

諾曼騎士的裝備十分精良,標誌性的裝備為帶護頸護鼻的圓錐形鐵皮頭盔、從脖子到膝蓋的全身鎖子甲、淚形鳶盾、騎砍用的長劍以及威力極強的騎槍。他們的頭盔來自加洛林時代的改良型,因為祖先的維京戰斧給法蘭克人留下了難以抹去的夢魘,加強頭部的防護勢在必行;加長版鎖子甲也是來自於法蘭克人與維京人惡戰總結出來的戰鬥經驗,能夠保護到腿部的鎖子甲能夠讓諾曼騎士在面對靠近的步兵敵人時也不至於下體受傷;鳶盾來自於改良後的圓盾,因為鳶盾的形狀能提供更好的視野,而且還能夠加強對身體的防護面積,是騎兵的不二之選;長劍與騎槍都可以讓騎兵的殺傷範圍大大增加,尤其是騎槍,能讓諾曼騎士們的衝鋒無往不利。

諾曼人的騎兵固然令人膽寒,但是拜占庭人的瓦蘭吉衛隊有話要講。這支衛隊在中世紀史上赫赫有名的步兵勁旅最初來自於基輔羅斯的維京武士團,他們後來選擇去君士坦丁堡尋求更好的發展,成為了一支精銳武裝力量。因為外族身份和長久以來積累下的良好口碑,瓦蘭吉衛隊一直是拜占庭皇帝最信賴的武裝力量。其紮實的作戰功底和高度職業化的日常訓練讓衛隊中的所有人都是令人肝膽俱裂的殺戮機器。最傳奇的維京人、挪威國王"無情者"哈羅德就是瓦蘭吉武士的傑出代表。

瓦蘭吉武士可謂是武裝到了牙齒,他們的裝備之精良已經達到了其他任何步兵都望塵莫及的水平。令人望而卻步的精鐵面甲只露出兩隻眼睛、全身披掛的密織鎖子甲、力沉千鈞的雙手戰斧、寒光四射的長劍。因為他們需要揮舞雙手武器來造成最大化殺傷效果,沒有多餘的手用來持盾,因此他們的盾牌只能掛在左臂。瓦蘭吉武士的雙手武器能夠造成驚人的毀傷效果,幾乎任何鎧甲和盾牌在雙手戰斧的全力猛擊之下就像紙糊一樣脆弱。與瓦蘭吉武士在戰場相遇,首先要考慮的不是如何取勝,而是如何倖存。

4、 決戰底拉西烏姆:鹿死誰手

1081年10月18日清晨,雙方正式在底拉西烏姆城郊的平原上擺開陣勢。諾曼公爵吉斯卡爾領軍15000餘人,其中包括他的精銳核心1300名諾曼重騎兵,其餘為意大利僱傭兵和從西西里招募的穆斯林戰士。相比之下,拜占庭皇帝阿萊克修斯統軍20000餘人,他的麾下軍隊構成非常複雜,除了精銳中的精銳1000名瓦蘭吉武士之外,還包括色雷斯人和馬其頓人組成的王軍步兵5000餘人、摩尼教徒軍隊2800餘人、亞美尼亞重步兵、色薩利騎兵等,此外還有來自法蘭克的1000人僱傭兵以及7000多突厥援軍。

雙方的兵力雖然看起來都很龐大,但是真正對戰局起決定性作用的依然是少數精銳部隊。在古代戰場,用來充數撐場面的軍隊不在少數,但是到了該上場的時候能否發揮出戰鬥力,就看他們自己的戰鬥素養了。

吉斯卡爾把自己的精銳諾曼騎士部署在中軍,阿萊克修斯針鋒相對,將精銳瓦蘭吉衛隊也部署在中軍。戰役打響後,吉斯卡爾派部分諾曼騎士向瓦蘭吉衛隊展開佯攻,他知道這場戰役能否獲勝取決於拜占庭人的瓦蘭吉衛隊能否被殲滅,因而他想通過這招將好戰的瓦蘭吉人引出隊列,但是諾曼人的佯攻剛發起不久就進入到了拜占庭弓箭手的火力射程之內,箭雨之下他們不得不撤退,吉斯卡爾的初步計劃沒能成功。

佯攻的失利讓吉斯卡爾的右翼軍隊迫不及待地展開進攻,他們的擅自出擊正好迎面撞上了磨斧礪礪的瓦蘭吉衛隊,在對面巨斧的無情揮舞下,諾曼人的右翼部隊損失慘重,論近戰他們遠不是瓦蘭吉人的對手,士氣崩潰倉皇撤退,這大大激發了殺紅了眼的瓦蘭吉人的戰欲。

這次輪到了瓦蘭吉人不顧軍紀擅自出擊,他們怒吼著全力追殺逃跑的諾曼軍隊,因為這支瓦蘭吉部隊中又不少隊員是"征服者"威廉鐵蹄下不得不離家出走前往君士坦丁堡謀生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他們對毀壞他們家園的諾曼人恨之入骨,乘勝追擊下復仇的慾望愈加熾烈,瓦蘭吉人不顧一切地向前猛衝,竟然追殺到了諾曼全軍的右翼,渾然忘記了已經脫離大部隊很遠了。

右翼即將被瓦蘭吉人包抄,形勢對諾曼人極為不利,但吉斯卡爾依舊清醒地抓住戰役獲勝的關鍵點——如何盡快消滅瓦蘭吉衛隊。他迅速抽調起一支諾曼騎士,朝著正在追趕殘軍而忘乎所以的瓦蘭吉人的側翼展開猛烈衝鋒,並讓長矛兵和弩手一起上陣輔助諾曼騎士對其實施打擊。

由於是從側翼展開衝鋒,瓦蘭吉人果然受到了很大損失,他們不再追殺殘敵而是將目標轉移到了諾曼騎士。揮舞的雙手戰斧讓諾曼人的戰馬受到了很大的驚嚇,在馬上無法保持穩定的騎士們無法對瓦蘭吉人展開有效殺傷,這也證明了一旦騎士結束衝鋒陷入近戰,他們將會迅速跌入劣勢之中。

不過瓦蘭吉人的好運到頭了,長時間的衝鋒讓所有人筋疲力盡,被諾曼騎士衝垮的隊形一時間也無法有效重整,諾曼弩手和長矛兵的遠距離殺傷讓瓦蘭吉人無法施展有效還擊,他們邊戰邊撤,遁入到戰場邊緣的一座小教堂裡,企圖借助工事繼續頑抗。

吉斯卡爾果斷下令火燒教堂,令人窒息的濃煙讓倖存的瓦蘭吉人不得不衝出來,然而他們一出來就成為了諾曼弩手的活靶子,很快拜占庭軍的精銳部隊就這樣全軍覆沒了。

已經無所顧忌的吉斯卡爾將剩下的諾曼騎士組織完畢,擺開進攻陣型,對拜占庭的中軍和右翼發起了極為猛烈的衝鋒。騎士們的騎槍瞬間將拜占庭人的陣線撕成碎片,從根本上上瓦解掉了對方的士氣,已經無力回天的阿萊克修斯皇帝下令撤退,諾曼人在追殺和歡呼聲中結束了一天辛苦的戰鬥。

5、 騎兵時代的到來

底拉西烏姆之戰以諾曼騎士的光輝大勝而畫上句點,瓦蘭吉武士再此戰之中雖然依舊表現勇猛出色、給諾曼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但還是走到了命運的終點。儘管他們的失利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導致的,但是不可否認,步兵的時代結束了。

底拉西烏姆之戰與以往的戰役相比,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傳統上佈置在兩側迂迴的騎兵被佈置在了中軍的主攻位置,說明諾曼騎士的夾槍衝鋒戰術可以正面硬剛對方的步兵陣線,這是一個劃時代的信號:騎兵不再只能發揮傳統的戰場輔助作用,如今可以成為主力撐起戰線。正是這兵種作用上發生的巨大變化,讓中世紀最終成為騎士獨領風騷的時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諾曼騎士還是瓦蘭吉衛隊,追根溯源他們都是北歐維京人的後裔,這場戰役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維京人子孫之間的一場內戰。最強步兵和最強騎兵統統出自維京人的後代,不得不說他們真是一個為戰爭和征服而生的強悍民族。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歷史上的國王皇后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