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檳伯爵提奧波德三世的領導: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具體過程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1202年-1204年)由教皇英諾森三世發動,法蘭西王國香檳伯爵提奧波德三世率領。目的本是要通過進攻穆斯林阿尤布王朝的埃及,作日後行動的基地,來解救被穆斯林控制的耶路撒冷。十字軍主要由法國和北意大利城邦組成,在沒有足夠的金錢付給威尼斯人以便渡海到埃及的情況下,十字軍按威尼斯共和國貴族將領的建議轉去攻打扎拉城(現克羅地亞的扎達爾)。
當時,威尼斯的總督名為恩裡科·丹多洛,為一名失明的人,根據史學家記載那時他已逾八十,但丹多洛精明的頭腦和統帥的能力是十字軍無法想像的,他帶著威尼斯的商船隊跟著十字軍一起前進,他向十字軍保證可以幫忙解決錢糧的問題,但另一方面,他也利用十字軍佔領匈牙利的扎拉,此時,一個轉機徹底改變了這次十字軍東征的命運,一位名為小阿列克修斯的東羅馬王子要求丹多洛總督幫他奪回東羅馬帝國王位,並換取幫忙付給十字軍欠威尼斯商人的糧錢的承諾,於是,丹多洛利用這東羅馬國內的糾紛轉而進攻君士坦丁堡,最終在1204年4月13日攻陷君士坦丁堡後對城中居民搶劫和破壞後血腥屠殺三天。
大戰過後,威尼斯共和國佔去原東羅馬帝國八分之三的領土(包括愛琴海,亞得裡亞海沿岸許多港口和克里特島)。而十字軍則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國和兩個附庸於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國的國家,分別是雅典公國和亞該亞侯國。1261年,拉丁帝國被推翻,東羅馬帝國復國。
過程
1193年,高齡86歲的恩裡克·丹多洛(Enrico Dandolo)當選第41代威尼斯共和國總督。對於這個眼盲、駝背、重聽又衰老、大概活不了幾年的矮小老頭子,歐洲人並沒有料到他將成為書寫13世紀整部歐洲史的執筆者。
折疊威尼斯的反擊
出身威尼斯政治世家的丹多洛,年輕時曾擔任國營商船團的護衛艦司令,中年之後歷任各國外交官,最後爬到了威尼斯外交界視為最重要的官職:駐拜占庭大使的職位上。
運氣不太好的是,丹多洛在大使任內被捲入了1171年的那場收回租界紛爭中,即使他使盡全力與蠻橫無理的皇帝進行交涉,但仍無法保全威尼斯租界,有謠傳說丹多洛的眼盲是在此時被拜占庭刺客殺傷所致,但丹多洛本人始終沒有出面澄清這些說法。
總之,丹多洛最後保全了五千位威尼斯僑民的生命安全,帶著他們撤回威尼斯,雖然航海的過程中是籠罩在一片憂雲慘霧的氣氛中,可是撤僑船隊靠港時,迎接他們的是威尼斯民眾英雄式的歡呼。
---在一連串的外交與軍事挫敗中,威尼斯需要塑造英雄激勵士氣。
於是,丹多洛大使就因為在這大慘敗中挽救了一點小小的成功,而被舉國推崇為英雄人物。
豐富且完整的人生經驗增長了丹多洛的能力,而年齡的增長並未使其衰老反倒是儲存著智慧,在當選總督之後,積蓄了八十六年歲月智慧的丹多洛總督,以不符其年齡的野心和堅強意志發起了一連串的改革行動。
1195年,丹多洛宣佈增發國債,以此募集資本,屯積貴金屬庫存,推出兩款新的貨幣:"格洛索(Grosso,意為大錢)銀幣"與"皮可洛(Piccolo,意為小錢)銅幣",重量、純度均經過嚴格控制,維持98.5%的純銀與純銅成份,從今以後威尼斯政府支薪與付帳一律改用這兩種國產貨幣。由於格洛索與皮可洛是價值極高、且有威尼斯政府信用擔保的貨幣,因此很快就襲捲地中海周邊,成為海上貿易的強勢通貨。
在此需要解釋一下威尼斯共和國的錢"價值何來"。威尼斯政府的財政收入,出人意料之外的並不是仰賴關稅或所得稅,這些尋常國家賴以為生的主要財源。威尼斯共和國的主要收入,是政府公債與交易稅、消費稅,或許也可以解釋成國家股份吧。
共和國政府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進行一次人口與所得申報,整理出市民的財產分佈,然後依據收入多寡區分階級,分配國債配額強迫購買。國債的年利率約為百分之五,事實上比大多數歐洲其他地區的銀行要高,因為不失為一種穩定的理財手段,所以威尼斯國勢強盛時也有不少外國人購買威尼斯國債。
至於威尼斯歷史上罕有背叛或出賣祖國的軍人或商人出現,其理由也恐怕是很簡單的:一位收入穩定的威尼斯人根據其身份高低,約有六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財產是以國家債券狀態持有,甚至有法律規定擔任某種階級以上的官職就要認購多少國債。倘若叛國的話,這筆錢想必也就跟著蒸發了。
值得一提的是,威尼斯政府後來頒布法令准許國債債券的轉讓與交易,這使得威尼斯債券成為一種可兌換為錢的類似貨幣,從12世紀末起成為一種市場上實際可用的紙幣。
威尼斯的財政經過丹多羅一番大力整頓,擺脫了喪失東方貿易的不景氣危機,重新振作起來,而且建立了極為強勢的金融體系,在接下來的七年裡累積了雄厚資本。
1198年,第四次十字軍在教皇英諾森三世的號召下成立,這一次集結了熱衷於騎士比武的熱血法蘭克騎士五千人,以及兩萬步兵、一萬名騎士隨從和閒雜人等,一共是四萬大軍。
1201年,一群來自西歐國家的使節團造訪威尼斯總督府,向威尼斯共和國下達了一筆驚人的訂單。
鑒於第二次與第三次十字軍的悲慘下場,這一次十字軍騎士們非常清楚非得靠海運與海上補給不可,而比薩和熱那亞此時正熱衷於賺取東方貿易,此外也缺乏在短時間之內整合大規模船團的組織力,於是騎士們轉而向威尼斯人求助。
精明的威尼斯人經過一番計算後,毫不客氣地提出了跟十字軍兵力同樣驚人的報價。
槳帆戰艦五十艘、槳帆貨船七十艘、帆船兩百四十艘、平底登陸船一百二十艘、三萬名水手與陸戰隊,還有三萬加四萬一共七萬人、五千匹馬的糧草,一年份的費用是85000枚銀馬克。
教皇與騎士團的使者對於這種天文數字目瞪口呆,當時就算把整個西歐全部像擰抹布扭干,也湊不出八萬五千馬克的現金可以支付,事實上當時遠征軍的"全部預算"一共只有五萬馬克。
雖然嘗試殺價,但威尼斯反過來解釋他們已經把價碼壓得很低了,大概只有熱內亞船的運費行情三分之二左右,如果不是一次運四萬人的需求,他們根本不會考慮要接下這種交易。最後談判的結果是,對於威尼斯的酬勞拆成四批分期付款,前兩次分別是一萬五千馬克,後兩次是兩萬七千五百馬克,至於其他臨時開支消費,可由威尼斯銀行臨時貸款。
究竟為什麼丹多洛總督願意接下這筆訂單,還動員了幾乎與西歐十字軍人數相等的龐大兵力、艦隊,參與看似勞民傷財、無利可圖的聖地遠征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丹多羅總督早已打定主意要徹底地誆騙這群四肢發達的騎士,來對拜占庭帝國和熱內亞人復仇---不,是從他們手中奪回威尼斯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