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中葉和俾斯麥相匹敵的俄國外交家:戈爾恰科夫到底有多厲害?
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戈爾恰科夫(1796年6月15日俄羅斯帝國愛沙尼亞哈普薩魯-1883年3月11日德國巴登巴登),俄國政治家,公爵、首相(1866-1882)。 在克里米亞戰爭戰爭以後的25年中任俄羅斯帝國外交大臣,當時俄國試圖恢復其在歐洲的強國形象。
1811 年 10 月 19 日, 29 個十二三歲的貴族子弟, 披著時代的彩霞, 走進了亞歷山大一世下令開辦的皇村學校, 開始他們 6 年的學習生活。在這 29 個人當中, 有後來成為偉大的俄羅斯詩人的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 有後來成為十二月黨人的丘赫利貝凱爾·沃利霍夫斯基和普希欽, 還有後來成為俄國首相的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戈爾恰科夫。
1817 年 6 月, 皇村學校的第一期學生畢業了。作為全班最優秀的學生, 普希金和戈爾恰科夫被分配到俄國外交部工作。離開了沉悶的皇村學校, 他們原以為自己已變成放出籠子的小鳥, 可以盡情地享受快樂與自由, 沒想到一走進這坐落於彼得堡佩夫切斯基橋邊的大廈, 他們對裡面充滿著的官僚主義、腐敗現象簡直就感到窒息。
1825 年 11 月, 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去世,青年軍官們於 12 月趁機舉行武裝起義; 要求實行立憲民主, 並改革俄國的農奴制。然而, 這些被稱作" 十二月黨人" 的起義並沒有成功。新沙皇尼古拉一世殘酷地鎮壓了起義, 絞死了 5 名組織起義的領袖, 還把 120 多人流放西伯利亞,其中包括戈爾恰科夫的朋友普希欽。戈爾恰科夫並沒有被劃成" 十二月黨人"。然而, 他與"十二月黨人"的關係卻為沙皇的近臣們所得知。在普希欽於流放中因病去世後, 戈爾恰科夫又與普希欽的遺孀亞歷山德羅芙娜結婚, 並承擔起贍養妻子與普希欽生育的四子一女的責任。儘管亞歷山德羅芙娜的姐姐是尼古拉一世的情婦, 但沙皇對戈爾恰科夫一點兒也不信任。在外交部, 戈爾恰科夫 被冠以 "自 由主義者", 提升極 為緩慢。
戈爾恰科夫在佩夫切斯基橋大廈不得志的另一個原因是, 在俄國外交部中充滿著具有德意志血統的官員。尼古拉一世的皇后是普魯士先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女兒,也是當時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的妹妹。有了這麼一重關係, 許許多多在本國失意的德意志外交官就受聘來到俄國, 相互串通, 控制了佩夫切斯基橋大廈。
卡爾·羅伯特·涅謝爾羅迭最討厭的是才華橫溢的俄羅斯人, 而戈爾恰科夫偏巧恃才傲物, 孤芳自賞, 結果涅謝爾羅迭在他的評語上寫道: "並非沒有能力, 但卻不愛俄國! " 多年後,戈爾恰科夫爬到了佩夫切斯基橋大廈主人的地位, 他看到這段評語, 竟哭笑不得, 一句話也不願批駁。
1832 年, 涅謝爾羅迭任命戈爾恰科夫為奧地利公使館參贊。戈爾恰科夫到維也納任職不久, 就在研究奧地利政局是否穩定的問題上與公使秘書美延多爾夫發生爭執。美延多爾夫本人娶的是奧地利女人, 他認為奧地利政局穩定,因此俄國應當在重大國際問題上與奧地利站在一起。戈爾恰科夫最後得出結論: 如果奧地利的形勢發生重大變化, 俄國不應當和它綁在一輛戰車上, 因為奧地利是虛弱的, 它只需要俄國支援, 而根本無法支援俄國。可惜, 戈爾 恰科夫雖然捅破了哈布斯堡王朝這個"肥皂泡", 但講真話的人卻從來沒有好報應。誰要是說得對, 那些靠說假話爬上高位的人就必然打擊他, 戈爾恰科夫也沒能逃脫這個命運。報告送回佩切夫斯基橋大廈,涅謝爾羅迭勃然大怒。他不僅扣押了那份報告, 而且還採取明升暗降的辦法, 把戈爾恰科夫派往一個小小的符騰堡公國去當公使。美延多爾夫佔據了原來戈爾恰科夫的位置, 不久又成了公使, 銜別還在戈爾恰科夫之上。
1848 年, 歐洲幾個主要國家都爆發了革命。戈爾恰科夫在斯圖加特密切地注視著歐洲局勢的發展。他認為, 如果匈牙利從奧地利的統治下獨立出來, 在巴爾幹處於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斯拉夫人也能獲得解放。他寫報告給俄國當局, 要求不要給哈布斯堡王朝以任何憐憫。就這樣, 尼古拉一世下令出兵匈牙利, 挽救了搖搖欲墜的哈布斯堡王朝。
1850 年, 戈爾恰科夫按正常調動去法蘭克福, 擔任俄國駐德意志聯邦議會的公使。對他個人來說, 那是個令人沮喪的地方, 因為到任沒多久, 他的妻子亞歷山德羅芙娜就拋開他與世長辭了。痛苦中他昏厥過去, 一病幾十天, 他打算掛冠而去。大病初癒後的一天, 一位不速之客登門拜訪。對於一個對歐洲的"均勢" 遭到破壞而不願袖手旁觀的外交家來說, 這次拜訪使戈爾恰科夫的靈魂又重新附在了自己的軀體上。來客叫奧托·馮·俾斯麥, 普魯士王國駐德意志聯邦議會的大使, 一個比戈爾恰科夫小 17 歲的外交家。
俾斯麥是來向戈爾恰科夫"求教外交問題的"。寒暄過後, 年輕人毫無顧忌地談起來:"我出生的那一天是愚人節, 也就是說謊話可以不承擔責任的那一天。如今這個世道大家對欺世盜名的行為熟視無睹, 而我又選擇了外交這個職業。有人說在外交場合, 不說話是金子, 少說話是銀子, 多說話就是破銅爛鐵。但法國外交家塔列朗也說過, 舌頭對於人來說, 它的作用就是隱瞞自己的思想。聽說他能滔滔不絕地講四個小時, 邏輯清晰、層次分明, 但到頭來人們發現他什麼也沒講。為了掌握玄妙的外交知識, 親愛的前輩, 您能在這方面對我這個當學生的加以訓導嗎?""好厲害!" 戈爾恰科夫心裡想," 日耳曼人中還有這樣的人物, 上來就拿大人物作典範。看來這小子今後不是治世的能臣, 也至少是個亂世的奸雄。" 怎麼回答 提問呢? 戈爾恰科夫想也沒有必要想, 職業的特點早巳使他不假思索也能把話說得滴水不漏。"什麼是外交? 俾斯麥先生, 我對您無從解釋。如果外交是一門科學, 還沒聽說有一個專門的機構在研究它。如果說外交是一門藝術, 那麼掌管藝術的繆斯女神決不肯出來庇護它。說外交就是欺騙, 這等於褻瀆神明, 不過幹我們這一行的紳士中也確有不少江湖騙子。""絕妙!" 俾斯麥樂得鼓起掌來。
沒有多久, 這種"教與求教" 就為震撼歐洲的" 克里米亞戰爭"所打亂。克里米亞戰爭起源於聖地保護權問題---誰在耶穌墳墓所在地耶路撒冷和耶穌誕生地伯利恆教堂內享有豁免和特權的問題。佔領土耳其的黑海海峽是歷代沙皇的宿願," 聖地糾紛"是擴大俄國在土耳其勢力的天賜良機。1853 年 6 月21 日, 俄國軍隊渡過普魯特河, 佔領了屬於奧斯曼管轄的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
俄軍的行動引起了法國和英國的反對, 意大利為了請英法支持它從奧地利統治下解放出來, 和土耳其、英國、法國結盟, 共同對俄作戰。對於沙俄來說, 當時戰略上最關鍵的問題是得到奧地利的支持。因為奧地利如果站在對手一邊, 俄軍的側後就會受到打擊。尼古拉一世任命戈爾恰科夫為駐奧地利公使, 要他無論如何保證奧不出兵與俄國作戰。
新的任命使戈爾恰科夫又重新回到了他已厭倦的外交生活之中。不過戈爾恰科灰心裡明白, 尼古拉一世已棋錯一著, 他在開戰前冷落了法國, 盲目相信奧地利會報答俄國幫助鎮壓匈牙利起義的"救命之恩", 這已使俄國陷入困境。戈爾恰科夫還預見到自己極難阻止奧地利在背後"捅"俄國"一刀", 他決心一旦勸阻無效, 立即利用矛盾, 在反俄同盟內部製造不和, 使俄國能得到一個" 光榮的和平"。
1854 年 8 月, 奧地利正式向俄國發出最後通牒, 要求俄軍退出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 否則, 奧軍將對俄作戰。尼古拉一世被迫下令撤軍, 但俄國的形勢並未因此發生好轉。1854 年 9 月 14 日, 英法聯軍在克里米亞登陸,將俄軍圍困在塞瓦斯托波爾要塞。俄國敗局已定, 但還在作最後的掙扎。1855 年 3 月 2 日, 尼古拉一世在絕望中服毒自殺。9月, 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在堅守 11 個月後被攻陷, 克里米亞戰爭以俄國的慘敗而告結束。1856 年 2 月, 俄國與戰勝國在巴黎簽訂和約, 規定: 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歸還給土耳其, 黑海中立化, 禁止俄國在黑海擁有艦隊、海軍基地和兵工廠。
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充分暴露了俄國落後的農奴制已經維持不下去了, 新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決定進行改革, 同時進行改組, 免去涅謝爾羅迭首相兼外交大臣的職務, 任命戈爾恰科夫為外交大臣。於是, 俄羅斯外交史上德意志人的時代過去了, 新的一頁、俄國人的一頁正在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