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大帝麾下的馬其頓將領:波利伯孔生平簡介
波利伯孔(希臘語:Πολυπέρχων;英文Polyperchon;公元前394年-公元前303年),腓力二世(馬其頓)及亞歷山大大帝麾下的馬其頓將領,曾全程追隨亞歷山大長征。安提帕特臨死前接任帝國攝政王。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人物生平
隨軍東征
公元前336年,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被波斯帝國派來的刺客殺死在他女兒的婚禮上。腓力二世的兒子亞歷山大,20歲就繼位了,並以權謀和武力鎮壓了希臘人反馬其頓運動。舉義的底比斯被毀滅,公民或被賣為奴,或被處死、流放,土地則被分割予它邦。馬其頓國內的政敵也被悉數清除。
公元前335年,在希臘的一片喧嘩聲中,亞歷山大恢復了統治,並於組建起一支由3萬步兵、5000騎兵構成的東征軍。
公元前335年春,波利伯孔跟隨渡過赫淪斯滂海峽,開始了歷史性的希臘化征程。
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率領軍隊離開中亞,經過開伯爾山口,南下侵入印度,企圖打到「大地終端」。他在印度河谷建立了兩座亞歷山大城,迅速佔領了西北印度的廣大地區。他想進一步征服印度的心臟地帶,向恆河流域進發。
奉命撤軍
公元前325年,萬般無奈的亞歷山大將大部隊撤出印度(士兵已厭倦了長期的緊張戰爭,再加上印度的炎熱、暴雨和疾病,他們拒絕前進,要求回家。他們紛紛舉行集會,發生嘩變,印度的土著居民也群起反擊。)當亞歷山大回到巴比倫後,他與克拉特魯斯被派返馬其頓。
公元前323年,當亞歷山大突然逝世時,他們只走到奇裡乞亞。波利伯孔與克拉特魯斯繼續他們到希臘的行程,並協助安提帕特(亞歷山大病逝後,任帝國攝政)平定古希臘人的叛亂(拉米亞戰爭)。波利伯孔在馬其頓留下,並在安提帕特到小亞細亞時暫代為攝政王。
攝政內亂
公元前319年,帝國攝政者安提帕特逝世後,波利伯孔獲委任為攝政王及總司令,曾經是他的總上校安提帕特之子卡山德(Chief Lieutenant,一說是安提帕特之兄)不滿父親將權力移交於波利伯孔,二人之間遂發生權力之爭。兩人隨即進入內戰,且戰事迅速蔓延至於所有的繼業者,波利伯孔與攸美尼斯聯手對付卡山德、安提柯及托勒密。
公元前318年,內戰之初,波利伯孔以表明會給予那些希臘市城自由而成功控制著那些城市,安提柯將帝國的艦隊擊潰。
公元前317年,,卡山德取下了雅典。不久,卡山德將波利伯孔驅逐出馬其頓,並挾持了懦弱的腓力三世及其妻子歐裡狄克三世。波利伯孔逃到伊庇魯斯,在那裡他加入了亞歷山大的母親奧林匹亞、遺孀蘿珊娜及兒子亞歷山大四世。他與奧匹亞及伊庇魯斯國王(Aeacides)組成聯盟,並由奧林匹亞領兵攻回馬其頓。奧林匹亞成功打敗並俘擄了腓力國王的軍隊,並將其殺害。
公元前316年,卡山德從伯羅奔尼撒回來後將奧林匹亞擒獲及處死,蘿珊娜及小國王則由他接管。波利伯孔這次卻逃到佰羅奔尼撤,在那裡他仍然控制著幾個要塞。不久,他跟與前盟友鬧翻了的安提柯結盟。波利伯孔隨即控制了伯羅奔尼撒上更大的地區,包括科林斯及西希昂(Sicyon)。
公元前311年,安提柯與他的敵人達成和約,及兒王帝亞歷山大與他母親的被死,波利伯孔保留有這些地區。
公元前309年,安提柯與他的敵人再燃戰火,他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格力斯──作為對付卡山德的籌碼──交給波利伯孔看管。波利伯孔卻決定了跟安提柯決裂,將那男孩謀殺了。直至他逝世的數年間,他仍然保有在伯羅奔尼撤的控制權,但他已不再在政治舞台上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