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第一次諾拉戰役,迦太基軍隊與羅馬軍隊誰獲勝了?

揭秘第一次諾拉戰役,迦太基軍隊與羅馬軍隊誰獲勝了?

戰役戰史

揭秘第一次諾拉戰役,迦太基軍隊與羅馬軍隊誰獲勝了?

公元前216年,由於坎尼戰役的大勝,漢尼拔開始對整個意大利地區拋出了橄欖枝。但由於羅馬元老院的據不妥協,他只能為減輕後勤負擔而屠殺了大批共和國戰俘。隨即又率軍進入半島南部,希望在那裡建立對接迦太基本土的戰爭基地。

在此關鍵時刻,羅馬人推出了以城市攻防戰見長的馬塞拉斯。他不僅將在諾拉城阻擊強敵,也逐步將整場第二次布匿戰爭拖入了有利於己方陣營的節奏。

進軍那不勒斯

許多羅馬的拉丁同盟軍 在坎尼戰役後出現動搖

雖然羅馬並沒有因坎尼戰役的失敗而動搖決心,但許多依附他們的意大利盟邦卻對他們開始表現出信心不足。位於半島西南部的坎帕尼亞地區,就有部分城市選擇倒向漢尼拔,以免自身受到迦太基軍隊攻擊。其中就有堪稱核心城市的卡普阿,讓北非孤軍的戰略形勢變得好轉起來。

不過,漢尼拔的最大目標還是著名海港城市那不勒斯。這座由希臘移民建立的重要口岸,始終在坎帕尼亞海岸佔據著重要位置。不但擁有豐富的經濟資源和人口總量,還是對外貿易最繁盛的地方。迦太基軍隊若奪取這裡,自然能順利從北非本土獲得直接增援。同時,羅馬將在分兵西班牙的同時,面對南北兩頭的同步夾攻。哪怕戰略儲備足夠雄厚,也經不起這樣的巨大消耗。

那不勒斯一度是漢尼拔的重點目標

在得知漢尼拔南下的同時,羅馬當局也展開了積極備戰工作。他們推選後來稱之為「羅馬之劍」的馬塞拉斯來主持大局,但後者手中卻僅有的1500名經驗不足的新募士兵。為了確保坎帕尼亞不徹底倒向對手,元老院敕令新統帥前往卡西努姆收編殘兵,並有權向其他同盟城市索要部隊。考慮到時間緊急,更是有違傳統的緊急釋放了8000名奴隸,讓他們以參軍的方式換取自由之身。馬塞拉斯也沒有寄希望於完全的被動應戰,而是很有先見之明的將全軍分為兩撥,分別派往西西里島和那不勒斯城。後者無疑是要阻擋漢尼拔的強攻,前者也必須去穩住包括敘拉古在內的眾多不堅定盟友。

因此,馬塞拉斯最後留在身邊的部隊僅僅是10000多步兵和2000騎兵。準備要面對的卻是長期追隨漢尼拔獲勝的百戰勁旅。在追蹤迦太基人抵達南方後,他高興的看到那不勒斯仍選擇效忠於羅馬,並且擁有一定的自保能力。於是就轉向東邊的諾拉城,防禦這個則充滿變數的地方。

漢尼拔做夢都想讓自己擁有能聯通本土的基地

羅馬之劍的首秀

諾拉城就位於坎帕尼亞地區的北部

始建於公元前6世紀的諾拉城,主要居民是意大利本地的拉丁土著。相比對迦太基人有仇視和警惕心理的希臘鄰居,他們對所有外來者都懷有一份不信任。因此,當馬塞拉斯的軍隊抵達時,發現他們正因為羅馬權威的崩塌而搖擺不定。其中,名叫班帝烏斯的貴族子弟發揮著重要煽動作用。

這名貴族曾以同盟軍身份參加過坎尼戰役,雖然英勇奮戰卻最終被俘。出於統戰需要,漢尼拔對其以禮相待,並釋放他回家作為說客。頭腦相對簡單的班帝烏斯,就開始為報恩情而不斷號召父老鄉親們拋棄羅馬,以至於諾拉城本地的元老院都快控制不住局勢。好在新一批羅馬軍團及時抵達,讓日趨激烈的矛盾被瞬間叫停。馬塞拉斯很快就召來班帝烏斯,假裝不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的詢問身份。甚至假意誇讚他的英勇行為,並獎勵1匹戰馬和500德拉克馬銀幣。結果,這位勇士又忘了漢尼拔的好,重新與羅馬人結成同盟。在他的幫助下,諾拉城內的反叛苗頭就遭當局的輕鬆壓制。

臨危受命的馬塞拉斯 將被後人譽為羅馬之劍

此時的漢尼拔還不知道情況變故,準備派少量先遣隊進入諾拉,迅速控制這座「混亂不堪」的城市。馬塞拉斯將計就計,利用敵人的情報滯後設置陷阱伏。還故意將部隊的行李都置於城門口,並將所有本地人都驅逐出城牆區域。迦太基人發現這裡似乎完全不設防,便爭先恐後的跑來掠奪財物。結果,羅馬軍中的意大利騎兵突然殺出,將疏於防範的他們徹底擊潰。雖然部分富有經驗的老兵試圖抵抗,但軍團步兵的第二波攻擊又如期而至。他們從另一側的城門魚貫而出,咆哮著加入戰鬥,與騎兵共同夾擊對手。

激戰中,迦太基人勉強形成兩路進行抵抗,但第三批羅馬士兵開始從諾拉城中殺出。在連續的重擊下,進攻者終於有些抵擋不住,在恥辱的拋下5000具屍體後撤退。羅馬一邊則只有500人陣亡,可謂是第二次布匿戰爭前期的罕見大勝。對已經出現漢尼拔恐懼的他們來說,無異於非常有效的強心劑。

坎尼戰役勝利後 許多迦太基步兵開始用起了羅馬裝備

飲恨諾拉城

羅馬與迦太基軍隊 在首次諾拉城對決中的機動

此後,漢尼拔組織更多軍隊趕到當地,頻頻向城中的羅馬守軍挑釁,希望對方出來與自己進行野外決戰。但馬塞拉斯始終不為所動,他判斷對手雖然遭受挫折,但整體損失並不至於傷筋動骨。靠手頭先有10000多雜牌軍,根本不可能在陣戰中獲勝。所以只能找機會進行小規模衝突,對缺乏補充兵源的敵人進行消耗。

為此,馬塞拉斯決定修改軍團的作戰風格。此前的很多羅馬士兵,由於習慣了自己的組織和訓練優勢,經常直接以短劍去和對手進行搏鬥。現在,他們的主帥卻要求他們盡量克制這種原始衝動,將部分精力用於投擲標槍殺敵。在裝備上,除擔任三線預備隊的老兵外,其餘軍團成員也都被裝配了6根輕型標槍,以便增加中距離上的投射強度。

在馬塞拉斯之前 許多羅馬士兵已沉迷於短劍格鬥

然而,漢尼拔畢竟是更有洞察力的將領,很容易發現馬塞拉斯是一個作風謹慎的對手。於是就照例派小規模的分遣隊四散出擊,展開對週遭鄉間的劫掠行動。羅馬人也順理成章的派出更多兵力,到諸如田野、防務和果園之類的複雜地形上埋伏。由於隊形分散且沒有準備,許多迦太基徵糧隊就難以組織有效抵抗,遭到標槍齊射的密集殺傷。即便是擅長邊打邊撤的努米底亞人,也因缺乏護甲而無法佔得便宜。因此,整個後勤徵集工作就無法有效展開。

這些情情況快就傳到漢尼拔的耳中,他不得不便派更多援軍前往支援。但前一批潰兵的逃散,讓後援部隊也不能進行有效的展開部署。相反,更多羅馬小分隊按事先計劃的繼續投射大量標槍,逼迫兵種複雜的迦太基人再次崩潰。馬塞拉斯則鑒於部下已出現疲憊情況,非常及時的選擇鳴金收兵。最後帶著2頭在混亂中捕獲的戰象,大搖大擺的退回諾拉城中休整。

在非常不利的添油戰中 羅馬軍隊讓迦太基損失慘重

在這場規模並不浩大的二次交鋒中,漢尼拔的部隊陸續又次損失5000多人,並且有4頭戰象被殺。更為糟糕的是,居然有1272名來自西班牙和努米底亞士兵,在戰鬥結束後的第三天就跑去羅馬軍營投誠。這不僅再次削弱了補充困難的迦太基部隊,還將為羅馬士兵帶去革命性的武器升級。

馬塞拉斯一樣相中了這批新來者手裡的短劍和重型標槍,並首先在自己的部隊裡推廣。其後的巨大成功,甚至會讓大部分人忘卻這兩樣武器的真正發源地。

叛逃的西班牙士兵 將把短劍和重標槍帶入羅馬武庫

漢尼拔在意識到情況不妙後,也明智的放棄了原計劃。他不再執著於對那不勒斯的攻取,而轉道其他南方區域,尋找解羅馬聯合陣線的薄弱環節。但在許多堅持反抗的城市,怯於攻城的迦太基部隊都反而遭至更多損失。

作為勁敵的馬塞拉斯卻被短暫調前往西西里島,從而給北非名將以充足的喘息時間。經過1年的反覆折磨,他們終於攻入了僅剩下少量倖存者的佩提利亞。此後,迦太基人得以繼續揮師東進,撲向意大利南部的另一大重鎮--塔林敦。反過來促使羅馬當局進行反撲,並由此引發出更加殘酷而漫長的區域鏖戰。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戰役戰史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