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比錫戰役:戰爭結果導致拿破侖帝位被元老院廢除

萊比錫戰役:戰爭結果導致拿破侖帝位被元老院廢除

戰役戰史

萊比錫戰役:戰爭結果導致拿破侖帝位被元老院廢除

萊比錫戰役,發生於1813年10月在德國萊比錫附近。拿破侖以18萬人與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及其他各國30萬聯軍苦戰,最後敗陣。拿破侖敗返萊茵河西岸,最後返回巴黎。隔年元老院宣告廢除拿破侖的帝位。整場戰役下來,反法聯盟死傷約5.4萬人,法軍約死傷3.7萬人。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萊比錫戰役是拿破侖戰爭中最激烈的戰役,拿破侖的戰敗代表著拿破侖統治德意志的最後希望已經幻滅,反法聯軍於1814年3月31日進入巴黎,同年4月11日,拿破侖宣佈無條件投降,拿破侖本人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依然保留「皇帝」稱號,領土僅限於厄爾巴島。

戰役背景

1812年12月18日,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侖·波拿巴回到了巴黎。1812年拿破侖遠征俄羅斯,他足足調動了57萬大軍,然而這位有著「歐洲第一名將」稱號的天才軍事家,卻在俄國犯下一連串戰略和戰術錯誤。

在1812年的10月19日,拿破侖率領法軍主力離開莫斯科回國。一路上風雪大作,無情地打在法軍十萬官兵的臉上。法軍又冷又餓,加上俄軍不斷地騷擾阻截,兵力越來越少。經過克拉斯內、別列津那河血戰,殘軍在付出重大代價後終於甩掉了俄軍。曾經所向無敵的大軍團,如今只剩下25000-30000人得以逃出生天。

宜將剩勇追窮寇。俄軍很快越過國境,攻入東普魯士。由於有20萬把移動的俄國刺刀撐腰,早就對法國人憋了一肚子氣的普魯士人,立刻跳反向俄國人投懷送抱。和後世民族優越感爆棚的德國人不同,在當時的普魯士人眼裡,「劣等民族」斯拉夫人可是貨真價實的解放者。瑞典國王貝爾納多特見勢不妙也選擇了與俄國、普魯士結盟,強盛一時的法蘭西帝國開始風雨飄搖。

拿破侖回到巴黎後,立刻整軍備戰。在短時間內又徵召了三十萬新兵重新組建大軍團,準備迎接聯軍的反撲。1813年,拿破侖憑藉著過人的軍事才華在呂岑和包岑戰場仍然取得了勝利。然而因缺乏騎兵和戰馬,未能殲滅俄普聯軍的主力。雙方均精疲力竭,不得不暫時休戰。

與此同時,西班牙的狀況同樣岌岌可危。在威靈頓的率領下,英、葡、西聯軍在維多利亞之戰決定性地擊敗了法軍,已逐漸逼近法國南大門。面臨兩線作戰的法軍,戰略態勢非常惡劣。

要想穩住東線的戰局,確保奧地利帝國保持中立至關重要。弗朗茨二世皇帝派出梅特涅出使法國,向拿破侖提出解散華沙大公國,解散萊茵同盟,讓出薩克森等條件;梅特涅警告拿破侖說,如果拿破侖不表示議和,奧地利將參加第六次反法同盟。這些拿破侖絕無可能接受的。事到如今就是親家也不得不兵戎相見了。

1813年8月,聯軍與法軍在德累斯頓戰役展開激戰。雖以法軍的勝利而告終,但未能給予聯軍重創。與此同時,其他戰線上的法軍卻不斷失利。身處大逆風局,曾經不可戰勝的拿破侖還能重現當年奧斯特裡茨戰役的榮光,一舉打垮反法聯盟嗎?

戰役結果

19日上午9時沙皇要求堅守萊比錫的法軍後衛部隊投降,以保全該城,但遭到守城法軍的斷然拒絕。

法軍在後撤的過程中,發生了一個意外的情況:負責保護橋樑的一個工兵班長接到命令說,敵方追兵一到就要立即炸毀橋樑。當布呂歇爾的少數騎兵沿河向林德瑙方向迂迴時,槍聲使工兵班長著了慌。誤認為敵人的大隊追兵已到,因而引爆了預先放置好的炸藥,炸毀了法軍撤退的惟一一座石橋,使後衛約兩萬八千名官兵無法過河,其中包括軍長勞裡斯頓、雷諾,麥克唐納和十六日剛剛晉陞為元帥的波蘭親王波尼亞托夫斯基。

麥克唐納跳入河裡,僥倖游到了對岸,身負兩處槍傷的波尼亞托夫斯基帶著「波蘭不會亡」的遺憾被淹死,法軍全部被俘。震驚歐洲的萊比錫戰役,就是這樣結束了。

這一仗,法軍共損失六萬五千餘人,除戰死之外,有三十六名將官和三萬餘人做了俘虜。另有二十八面軍旗,九百輛彈藥車、三百餘門火炮和四萬餘枝步槍被聯軍繳獲。拿破侖率領撤退出來的法軍且戰且退,於十一月初到達萊茵河一線,他留下馬爾蒙率領三個軍在美因茲做後衛,自己返回了巴黎。十月十一日,聖西爾在德累斯頓率部投降。雖然聯軍取得勝利,傷亡卻遠遠大於法軍,五萬四千名官兵成了法軍的槍下鬼,比法軍多出近兩萬。

艾爾斯特河邊的戰場上,屍積如山,血流成河,近代的歐洲從此脫出了中世紀的蛻殼。法蘭西第一帝國從此罹難,走向崩潰,法國人民又像一七九三年那樣,面臨著外部強敵的入侵。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戰役戰史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