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會為何在滑鐵盧戰役失敗 都是過度自信惹的禍
拿破侖為何會在滑鐵盧失敗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孫子兵法裡面有一句話,叫「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什麼意思呢?就是在戰爭中,百戰百勝的一方其實並不是最高明的。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才是戰爭的最高境界。
這可能和我們過往的認知有些衝突,戰爭不就是要打勝仗嗎?百戰百勝說明有勇有謀,這難道不算是謀略的一種體現嗎?哪有人只靠蠻力就能贏下所有戰爭的。這樣說是不是有失偏頗?其實這句話並不是說不能打勝仗,而是要科學的取勝。一味地求諸於戰爭帶來的紅利,最終都會被反噬,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拿破侖。
拿破侖的背景就不用多介紹了,這位人類歷史上罕見的軍事天才在1800年到1810年的十年間幾乎統治了整個歐洲,真可稱得上是「百戰百勝」了。但是他的百戰百勝最終還是遭遇了滑鐵盧,無論滑鐵盧戰敗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他的輝煌在那一刻戛然而止,連一點翻身的餘地都沒有。
然而在滑鐵盧的失敗之前,拿破侖在莫斯科受到的重創,才是短暫王朝崩塌的起點。
在寒冷的俄國,拿破侖依舊一路凱歌,亞歷山大被打的滿頭是包,只能一路撤退。但是亞歷山大做到了一件歐洲其他帝王沒做到的事,那就是誓死不和拿破侖談判,更不議和稱臣。總之就是一路撤退,邊撤退邊把沿途的物資全部搬走,實行焦土政策。
你來了,我地方可以給你,但是什麼都不給你留,你自個兒在一座空城裡面玩兒吧。試想俄國地廣人稀,亞歷山大一路撤退,有很大的戰略縱深供他做緩兵之計,當時他甚至對拿破侖說,我就算退到西伯利亞呆著餓死,也不會投降,你有種你就追到西伯利亞來給我弄死。為此,亞歷山大在撤退時甚至把莫斯科一把火燒了,這就是著名的莫斯科大火。
這場火甚至是扭轉整個戰局的一場火,拿破侖沒有拿下莫斯科,本身對他來說就是失敗的。而現在莫斯科不僅是沒攻佔下來,連個完整的房子都沒有了,燒成了一片廢墟。最後無奈的拿破侖只能撤兵,畢竟追到西伯利亞完全是自殺行為。
可是俄國人並沒有放棄,在拿破侖撤軍時,他們一路尾隨,也不猛攻,就是讓你撤退的不舒服,你停下來我就騷擾你,你走我就接著攆。在高緯度地區持續作戰對於法國士兵來說顯然不如俄國士兵更擅長,幾個回合下來,拿破侖的軍隊損失慘重,甚至最後可以說是倉皇逃竄,溜回了法國。
經此一戰,法國人有了濃重的厭戰情緒,拿破侖的政權本來就是靠戰爭維繫的——他只有百戰百勝,才可以穩坐王位。一旦馬有失蹄,就失去了他這政權的合法性,他自己也深諳這一點,他曾經感慨過「路易十四被打敗一百次還是國王,我被打敗一次就不是皇帝了」,他只有不斷戰鬥,才能勉強維持著自己的霸權。但莫斯科的慘敗,讓歐洲的國王們看到了拿破侖的軟肋,與他徹底決裂,加上自己國內厭戰情緒高昂,拿破侖最終的失敗,是無法避免的。
拿破侖的失敗,並不能代表他就不是一個戰爭史上的奇才。只是他犯了一個很多人都會犯的錯誤——過度自信。無往不勝的戰爭履歷讓他的自信心膨脹,忘了俄國和其他國家的不同,孤軍深入,孤注一擲,最後吞下失敗的苦果。百戰百勝,並非不能,而是不善。如果屠戮和征服可以解決一切,那麼和平又有何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