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戰爭留給世界一個明星:漢尼拔和布匿戰爭

一場戰爭留給世界一個明星:漢尼拔和布匿戰爭

戰役戰史

一場戰爭留給世界一個明星:漢尼拔和布匿戰爭

  布匿戰爭是古羅馬與迦太基兩個古代奴隸制國家之間為爭奪地中海西部統治權而進行的一場著名戰爭。這場戰爭前後進行了3次。

  羅馬發祥於意大利半島,是一個不大的城邦。公元前3世紀早期,羅馬統一了意大利半島,成為地中海一大強國。其後,羅馬便把擴張矛頭轉向了西地中海的迦太基。

  迦太基位於今天北非的突尼斯,由腓尼基人移民建成。公元前3世紀已發展為一個富庶的強大國家,佔有北非明部沿海、西班牙南部沿海、西西里的大部、科西嘉、撒丁、巴利阿里群島等地,成為羅馬向海外擴張的勁敵。雙方爭奪的焦點是盛產穀物的西西里。

  羅馬軍隊分為4個軍團,每個軍團約4200—6000人,基本屬於常備軍,具有較強的戰鬥力。迦太基的軍事力量也很強大,特別是海軍,在地中海地區屬一流。

  公元前264年,地處意大利、西西里海峽要地的麥散那城邦由於僱傭兵起義,麥散那向迦太基和羅馬兩方求救。迦太基和羅馬先後派兵前來干預,雙方為各自利益互不相讓,終於導致了第一次布匿戰爭(羅馬人稱腓尼基人為布匿,故這場戰爭稱布匿戰爭)的爆發。

  經一系列交戰,羅馬軍隊取得陸上作戰的一些勝利,但迦太基在海上一直處於優勢。

  但善於模仿的羅馬,以一艘擱淺的迦太基戰艦為樣板,在希臘人幫助下,建立了一支龐大的艦隊。船隻結構同迦太基人的一樣,也是槳式戰船,但羅馬人製造了一種搭有尖鉤的活動吊橋,將它鉤到對方戰艦的甲板上,這樣不習水戰的羅馬人就可沿長板衝向敵船,在甲板上打一場陸地戰,發揮羅馬軍團人數多的優勢。公元前241年3月,羅馬的200艘戰艦在伊干特群島大敗迦太基海軍,迦太基不得不求和,賠款3200塔蘭特,羅馬取得了西西里及其他一些島嶼;嗣後又乘迦太基僱傭兵起義之機,出兵佔領了科西嘉和撒丁尼亞兩個島嶼。羅馬取得第一次布匿戰爭的勝利,並掌握了地中海西部的制海權。

  公元前221年,迦太基為了奪回失地,任命25歲的漢尼拔為主帥,又開始了第二次布匿戰爭。漢尼拔出身於一個軍事貴族家庭,自幼隨父從軍,受過良好的軍事訓練和外交才能的培養,懂得幾種語言,能發動不同國籍的人為他作戰,並無條件地服從他。平時,他生活簡樸,極能吃苦,常常披著斗篷睡在放哨戰士中間,和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士兵的愛戴。

  公元前218年4月,漢尼拔率領9萬名步兵,1.2萬名騎兵和37只戰象,越過了比利牛斯山脈,又巧妙渡過羅尼河,開始了對意大利的遠征。漢尼拔率軍用了33天時間,克服了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越過了歐洲有名的阿爾卑斯山麓,到達意大利北部的波河平原。漢尼拔的突然出現,使羅馬人大為驚慌,不得不放棄侵略非洲和西班牙的計劃,集中兵力保衛意大利本土。漢尼拔率領部隊花了4天3夜時間,涉過齊胸的污水和沼澤地,繞過羅馬軍的設防陣地,踏上了通往羅馬的大道。羅馬執政官弗拉米紐斯率軍尾追,不想落入了漢尼拔選好的戰場,當弗拉米紐斯率大隊人馬進入山谷時,漢尼拔立即發出進攻的信號,迦太基人前後夾擊,經過3小時廝殺,弗拉米紐斯全軍覆沒。羅馬元老院一面下令加固羅馬城防,同時任命經驗豐富的費邊率領4個軍團的兵力尾追漢尼拔軍隊,卻不與他們正面交戰。公元前217年底,瓦羅接任費邊執政官,其好大喜功,主張速戰速決。他的意見由於元老貴族的支持佔了上風,雙方於公元前216年8月在奧費達斯河岸的坎尼地區展開了一場大戰。漢尼拔事先瞭解到當地每天午後刮東南風,於是指揮部隊緊急轉移,處於上風方向,並把部隊布成一個新月形陣勢,從側面把羅馬軍捲入口袋之中,重重包圍起來,最後全殲羅馬軍隊。這一戰,羅馬人損失極大,據說有7萬人被殺,瓦羅和370名騎兵逃出重圍,得以生還。這就是著名的坎尼之戰,它是西方軍事史上第一個合圍之戰,顯示了漢尼拔的卓越軍事才能。

  公元前205年,羅馬33歲的年輕將領西庇阿率軍渡海到北非迦太基本土,迦太基急忙召漢尼拔回軍救援。公元前202年秋,雙方在扎瑪城附近進行最後的決戰。漢尼拔仍按常規列隊和戰法,西庇阿則不循常規,他把一、二、三線各部隊重疊配置,中間留出空道,以便讓戰象通過。交戰開始以後,當漢尼拔軍的戰象衝到西庇阿軍前沿時,西庇阿的一線部隊突然鼓角齊鳴,喊聲大作,漢尼拔軍的戰象受到驚嚇,有的停滯不前,有的轉身向自己的戰陣衝去,還有的受羅馬軍的投槍擊傷後逃跑。西庇阿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命令騎兵迂迴包抄,同時將3線兵力集中起來,向漢尼拔軍正面猛攻,一鼓作氣,終於取得了勝利。漢尼拔軍戰死約2萬人,漢尼拔落荒而逃。這是漢尼拔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吃了敗仗。迦太基被迫求和,接受了十分苛刻的條件,失去一切海外屬土,賠款1萬塔蘭特,戰艦除留10艘外全被鑿毀。從此,迦太基的海上霸主地位徹底破產,羅馬成了西地中海的霸主。

  半個世紀以後,迦太基在軍事上雖無力再與羅馬競爭,但其商業發展迅速,物質財富迅速增加,引起了羅馬的妒忌。羅馬惟恐迦太基復興,公元前149年,羅馬進犯迦太基,第三次布匿戰爭爆發。羅馬派執政官孟尼留斯率8萬步兵、4000騎兵、600艘戰艦,從西西里渡海直達迦太基的重鎮烏提卡。

  對這突如其來的侵略,迦太基措手不及,只得向羅馬求和。羅馬提出,要迦太基交出全部武器和300名兒童作人質。當迦太基滿足羅馬這一條件後,羅馬無理要求迦太基毀掉城市,移居離海15公里以外的內地。迦太基人民憤怒已極,他們鑄造武器,加固城牆,充實糧庫,婦女們剪掉自己的頭髮,搓成繩子,供綁紮槍炮之用。公元前149—前147年,羅馬在軍事上接連失利,直到前146年,羅馬以飢餓圍困迦太基,才突破城外防線。殘酷的巷戰進行了6天6夜,最後許多迦太基人同廟宇同歸於盡,戰至死者達8.5萬。

  羅馬元老院下令焚燒迦太基城,大火延燒16天之久,殘存的5萬迦太基人被賣為奴隸,迦太基城被徹底毀滅。

  持續118年的布匿戰爭,以迦太基的滅亡而告結束。這次戰爭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兩國人民蒙受痛苦和災難之深,都是歷史上空前的。在今天,連迦太基這個名字都已不復存在,當今的突尼斯城是在古老的迦太基廢墟上建起來的。戰勝國羅馬損失是慘重的,許多城鎮被毀壞,田園荒蕪,無數的居民慘遭屠殺。據公元前220年的戶口調查,羅馬成年男子共27萬,到公元前207年只有13.7萬,損失近一半。

  布匿戰爭在古代軍事學術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篇。陸上強國羅馬為戰勝海上強國迦太基而建立了海軍;迦太基統帥漢尼拔在不擁有制海權的情況下,從陸上翻越天險阿爾卑斯山深入羅馬腹地;漢尼拔以劣勢兵力圍殲優勢之敵和羅馬海軍所採取的接舷戰,都是戰術史上的傑作,這些對歐洲陸戰和海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羅馬在征服迦太基之後,繼續向地中海東部擴張,接連征服了馬其頓王國和小亞細亞的西部和中部。到公元前44年,即至愷撒死,羅馬殖民地已擴張到西自西班牙,北到瑞士和法國,東迄敘利亞,南至埃及。到公元117年,北到英國,東到波斯灣,以地中海為中心,包括了歐洲幾乎全部,非洲和亞洲很大一部分。布匿戰爭使得羅馬打開了通向與稱霸世界的大門。

  羅馬在長期的掠奪戰爭中,獲得了大批的奴隸。橫行於地中海各地的海盜,也經常把擄掠而來的人口出賣於羅馬,大大促進了羅馬工業的發展。羅馬為方便商品流通和戰爭,開闢了許多對外通路。有句諺語叫「條條道路通羅馬」,就表明了這個時期羅馬的情況。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戰役戰史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