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場上的標槍原來是古代戰爭中的“遠程導彈”!

運動場上的標槍原來是古代戰爭中的“遠程導彈”!

戰役戰史

運動場上的標槍原來是古代戰爭中的“遠程導彈”!

古代奧運會中的標槍運動員

標槍是人類歷史上有據可考的最早的遠程兵器之一,從原始社會開始,它就被用作重要的狩獵工具。標槍,是四大投擲項目中唯一允許助跑的項目,最早的標槍比賽出現在古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的五項運動中,不但比擲遠,還要比擲准。

在周代的戰術中,雙方激戰往往先發矢射遠,繼以標槍互擲,然後衝鋒陷陣,短兵相接。標槍,相當於古代戰爭的「遠程導彈」。

宋代標槍又稱「梭槍」

宋代以後,標槍被列為軍中的常規作戰兵器,宋代的標槍又稱「梭槍」,長數尺,原為南方少數民族使用的兵器,步戰時為旁牌手並用。《水滸傳》59回中號稱「八臂哪吒」的李袞能使一麵團牌,手中持一條鐵標槍衝鋒陷陣,立體地再現了標牌的使用方法。並且標槍也為騎戰者所用,稱為「飛槍」。《水滸傳》70回中的花項虎龔旺,就會馬上使「飛槍」。

元代有一種「三尾擲槍」

元代蒙古騎兵善用標槍,風格獨特而技藝尤精。他們使用的標槍既可兩頭刺敵,又能投擲殺敵,在戰場上發揮了巨大作用。所用的標槍有三種:其一名「欺胡大」,其體甚長,向前之刃作三角形,桿尾之刃作花瓣形,兩頭均可刺敵,亦可投擲殺敵。其二名「巴爾恰」,體亦長,向前之刃近於斜方形,桿尾之刃作圓頭釘形,兩頭可刺,亦可擲殺敵人。其三名「三尾擲槍」,向前之刃作圓頭釘形,桿尾有三尖刃,不在尾端,而裝置於尾旁,似有箭羽的作用。此種標槍之體較短,雖亦可在馬上刺敵,但其作用純為拋擲殺敵之遠刺器,故稱「三尾擲槍」。

明代有一種標槍兩頭帶刃

明代軍隊中使用的標槍,槍桿以纏軟的稠木或細竹製成,長約7尺,前粗後細,鐵鋒重大,因重心在前,所以投得遠,一般以30步為基本要求,准而有力。有一種兩頭帶刃的標槍,長68厘米,槍刃長23.5厘米,尖尾長7厘米,兩頭尖,中間粗,如長箭,兩端均可刺人,便於投擲。明代沿襲宋代遺制,軍隊非常重視標槍,而且強調步戰使用必與籐牌相配。明茅元儀《武備志·軍資乘·器械三》:「梭槍長數尺,一手持旁牌,一手以制人,數十步內中者皆踣。以其如梭之擲,故雲梭槍,亦云飛槍。」為鼓勵士卒平時刻苦習練標牌技術,戚家軍中還設立了明確的測試規定和獎懲辦法。標槍在明代也曾用於水戰,並從作戰實踐中總結出「標槍非船相逼不可用,往下打更難准」的經驗教訓(《三才圖會·器用》卷六)。

清代標槍上加鐵鏃(zu)

清代軍中使用的標槍形式多樣,而多以木竹為柄,上加鐵鏃,略如明制。還有一種衛體用的標槍,槍桿較短,鏃長6寸,木柄桿長1.8—1.0尺,重不到2斤。純鐵打造的標槍更短,全長不到2尺,重不過4斤,技藝精熟者可於50步內投中敵人。清代綠營裝備有手鏢、犁頭鏢、鐵斗鏢等標槍,形制較明代為短,多系水師用之。

古代手持標槍的將士。

掌故

羅馬「投槍」重且威力驚人

世界上很多國家,包括中國,都曾使用標槍作為武器,但是最倚重標槍,並令其發揮最大實戰效能的,要算羅馬帝國。以使用投槍和短劍的重裝步兵為主力的羅馬軍團,在地中海沿岸和西歐橫行無忌,打下了590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曾統治1.2億人口。

羅馬投槍最大的特點就是重,據說有5公斤—6公斤(訓練用的還要重),前部1/3是鍛打成三稜或四稜的鐵尖,後部是木桿。羅馬人認為投槍是一種無堅不摧的利器,是任何鎧甲和盾牌都無法抵擋的。即使日爾曼人的盾牌可以擋住投槍的一擊,插在盾牌上的投槍也會迫使對手放棄盾牌,毫無防護地面對羅馬短劍。羅馬人一般在30步內發槍,所以命中率很高。羅馬人深知投槍威力巨大,所以絕不希望敵人把羅馬投槍反投擲回來,因此在鐵尖和木桿之間用兩個細木銷連接,投槍一旦撞擊硬物,兩個細木銷就會被折斷,只有戰鬥結束後才能重新修理好。

每個羅馬劍矛兵只攜帶2枝投槍,戰鬥中在百夫長的口令下,數百支沉重的羅馬投槍會在一陣模仿大象的喉叫中,密集地砸在敵陣的某一點上,然後羅馬兵會抽出短劍撲向剩餘的敵兵。作為羅馬將道的一部分,有經驗的統帥會選擇地勢高、順風、背光的位置列陣。總之,一切都為了有利於施展投槍。

事情總有例外,地中海沿岸至少有一個人不吃這一套,他就是迦太基的名將漢尼拔。在著名的坎尼會戰中,漢尼拔以5萬4千非洲、伊比利亞和高盧的雜牌軍對8萬6千羅馬精兵。但漢尼拔把強兵擺在兩翼,親自指揮薄弱的中軍節節後退,最終用一個極端冒險的新月陣,把7萬多羅馬軍隊擠在一起,羅馬人根本沒有空間施展他們可怕的投槍。當東南風捲起沙塵,羅馬人又發現自己處於頂風作戰的位置。這一戰,漢尼拔幾乎全殲羅馬軍隊。

知識

古希臘時代,在古代奧林匹克運動中,人們就已經開始將標槍助跑、投遠和原地投准作為競技項目。在完全退出軍事舞台之後,標槍成為了一個純粹的田徑運動項目。1792年,瑞典舉行了世界上的第一次現代標槍比賽。男子標槍和女子標槍分別於1908年和1932年被列為現代奧運會比賽項目。體育運動中的標槍一般用金屬材料或碳素纖維製成,兩端尖利,男子標槍重800克,長260到270厘米;女子標槍重600克,長220到230厘米。

擲標槍,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多軸性旋轉項目。它的完整技術,是由肩上持槍經過一段預先助跑、連接投擲步獲得動量,通過爆發式的最後用力作用於標槍的縱軸上,將標槍經肩上投出去。古代標槍在比賽方式上除了投遠度外,還有投准比賽。

標槍的形狀與材質:最初運動員使用的木製標槍前後一樣粗,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標槍運動員赫爾德研究出兩端細、中間粗的木製標槍,延長了標槍在空中飛行的時間,因而被稱為「滑翔標槍」。20世紀60年代,鋁合金標槍問世,它比木製標槍硬度大,減少了顫動,標槍的外形有利於飛行。

前交叉步技術:標槍早期的木竹過期後,越來越多的科技含量融入其中,加上標槍運動員「前交叉步」技術的逐步提高,越來越精湛的水平,標槍的世界紀錄被定格在了104米。然而,這個成績已經威脅到了現場觀眾的生命安全。國際標槍聯合會於是做出了一項改革,一項簡單而有效的改革。將標槍的重心配置向後移動了一厘米。正是這一厘米導致標槍在飛行過程中更快下落,也限制了標槍成績的一味猛升。可以說,標槍運動是科技與奧運的完美產物。

古羅馬軍團常用的標槍。

考古

標槍品種五花八門

我國的大部分地區或民族普遍將標槍作為生產勞動的工具和自衛作戰的武器。雲南、貴州等西南各省少數民族所用的標槍,大都體質輕小而鐵鏃極為尖銳,槍桿用竹者多,用木者少,而不以鐵製。有的槍鏃即以竹木削尖為之,甚為便利節省,而殺敵功效不減。苗族和瑤族有時敷毒於槍尖,凡中標者性命難保。即使標槍上不敷毒,其射程之遠,射力之猛,投擲之準,亦能洞胸穿首。羌族標槍形似無羽之箭,鏃體細長,安鏃之端尤細,非精於此道者難於有效地運用。

東北邊疆各族所用的標槍,形制較為笨重,鏃刃較為寬大,如生活在松花江一帶的赫哲族等部落所用的標槍,通常近1米,鐵刃長約40厘米,桿為木製。雙形首如三角平體箭鏃,腰細而尾復寬,如蜂腰形,腰有一小銅箍,尾亦有一較大的銅箍,另有三鐵片,刃尾接桿處綴有紅布。此種標槍近於矛形或長槍形,其刃鏃頗長,可兼作刺兵之用。我國許多少數民族常年生活在深山叢林之中,製作和使用標槍的技藝世代相傳,一直延續至今。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戰役戰史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