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塔瓦戰役中的瑞典:波羅的海地區的第一強國
公元800年,早期的斯堪的納維亞人以商人或海盜的身份登上了歷史舞台,從此進入了為期250餘年的「海盜時期」,也有的學者稱之為「維京時代」。也就在這一時期,斯堪的納維亞的三個王國開始分道揚鑣。於是,瑞典成為一個獨立王國,儘管到後來它的疆域才變成今天這個樣子。公元907年,瑞典侵入了古羅斯地區,但遭到失敗。這能否作為「第一次俄瑞較量」,目前還缺乏史料佐證。
1611年,查理九世去世,17歲的古斯塔夫?阿道夫登上瑞典國王的寶座。他就是後人冠以「北方神獅」、「冰雪之王」、「鐵血君主」和「現代戰爭之父」之名的古斯塔夫二世。古斯塔夫二世在位期間,瑞典達到了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它不僅統治著瑞典本身,而且還統治著波羅的海大部分國家以及德國的幾個小省。瑞典從此成為「波羅的海的絕對霸主」。當然,這位武士國王也是受命於危難之際,因為17世紀初的瑞典面臨著內外交困的嚴重局面:一方面,國家在東、西、南三面臨敵。東面,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為了向西擴張,必然先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從而嚴重威脅瑞典在波羅的海地區的利益;西面,瑞典和丹麥之間為爭奪卡耳馬地區的戰爭曠日持久,而且在他登基時瑞典正處於劣勢;南面,面臨著波蘭的威脅,波蘭國王正在覬覦瑞典王位;另一方面,查理九世執政晚年國內危機四伏,加之剛剛執政的古斯塔夫二世年紀尚輕,貴族乘機要求參政,使得國內局面更加嚴重。
但困難只能戰勝弱者,年輕的國王經受住了考驗。1613年,為了贏得喘息時間,他跟丹麥簽署了「城下之盟「--《克納雷德條約》,將埃爾夫斯堡割給丹麥,並支付了賠款。為了孤立波蘭,1614年和1615年他分別與荷蘭和德意志新教同盟結盟。同時,親率大軍擊敗俄國,於1617年3月5日簽訂了瑞俄《斯托爾波沃和約》。瑞典宣佈承認沙皇米切爾的合法地位,歸還諾夫哥羅德,但需交納現金賠償,割讓克斯霍爾梅和安格裡亞。瑞典據此把伊斯托尼亞和芬蘭省連成一片,切斷了俄國通向波羅的海的出路。古斯塔夫二世興奮地說:「俄國人今後必難跨越雷池半步。」1619年,他甚至同意與夙敵丹麥結盟,以共同對付波蘭。國外的主要威脅一經緩和,古斯塔夫二世立即著手改革。改革增強了瑞典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也增強了古斯塔夫二世的擴張野心。1621年,他發動了對波蘭的戰爭,統率大軍進攻立窩尼亞,開始了圍攻其首府裡加的戰役。在此戰役中瑞典軍隊第一次展現了令一些歐洲著名軍事家瞠目結舌的嚴格的作戰紀律和新型的作戰技術。結果不難預料,這個自1581年以來被波蘭遏制而曾使瑞典的出口貿易額下降1/3的出海口被一舉拿下。
1626年5月,古斯塔夫二世第三次發動對波蘭的戰爭,企圖奪取東普魯士,但於1629年6月17日兵敗斯杜赫姆,僅以身免。在法國的調停下,瑞、波於9月25日至26日在阿爾特馬克簽訂停戰協定。通過立窩尼亞戰爭,瑞典掌握了從卡耳馬起,經過立窩尼亞和普魯士直到但澤的全部波羅的海的港口。由於這些港口在商業上的特殊地位,加之丹麥與荷蘭陷入三十年戰爭,力量對比已向有利於瑞典的方向變化,瑞典已成為影響歐洲政局的舉足輕重的大國了。阿爾特馬克停戰協定的簽訂結束了瑞典和波蘭之間的爭奪,也滋長了古斯塔夫二世的更大野心。他開始把目光轉向正在三十年戰爭中遭受蹂躪的德意志。丹麥與荷蘭的參戰,使斯堪的納維亞國家之一的瑞典難於置身事外。同時,古斯塔夫二世從哈布斯堡王朝對波羅的海的野心中也意識到瑞典的參戰不可避免。他決心參戰,但主張「外線作戰」,用他的話說,就是「與其讓敵人把戰馬拴在我們的藩籬上,還不如我們把戰馬拴在他們的藩籬上」。在法、俄、荷等國的慫恿和支持下,1630年6月,古斯塔夫二世統率大軍在波美拉尼亞的烏澤多姆島登陸。
7月,瑞軍征服麥克倫堡和波美拉尼亞,控制了從丹麥到芬蘭的整個波羅的海地區,把波羅的海變成了瑞典的「內湖」,實現了他入侵德意志的第一步。接下來的布萊滕費爾德戰役的結局使整個歐洲大為震驚,古斯塔夫二世以新型將領和統帥的形象出現在德意志和歐洲。1631年冬,他登上了新教同盟盟主和統帥的寶座。但也在此時,連連受挫和陷入困境的天主教同盟和神聖羅馬帝國重新拜常勝將軍瓦倫斯坦為帥。1632年11月6日,一個濃霧瀰漫的日子,這兩位歐洲名將在萊比錫西南的呂岑列陣交戰,瑞典軍隊雖然又一次取得了勝利,但遭到了無法彌補的重大損失,古斯塔夫二世本人也在這次戰鬥中殞命,標誌著瑞典全勝時期的終結。
1157年,瑞典征服並佔領了芬蘭。1397年,它成為受丹麥控制的卡耳馬聯邦成員(卡耳馬聯邦包括丹麥、挪威和瑞典三國)。1523年,呂貝克起義成功,瑞典擺脫了聯邦的控制,古斯塔夫?瓦薩(即古斯塔夫一世)被推舉為國王,從此掀開了瑞典歷史的新篇章。16世紀中葉的瑞典在瓦薩王朝的統治下,逐漸成為北歐的新興強國,並將昔日的宗主國丹麥當作最大的障礙和對手。1560年古斯塔夫?瓦薩的兒子埃裡克十四世即位,他使用「三頂王冠」作盾徽,以表示瑞典有權統治斯堪的納維亞並成為丹麥和挪威的宗主國。接著,丹麥為奪取波羅的海霸權同瑞典再啟戰端,這就是歷史著名的七年戰爭(1563-1570)。戰爭雖以丹麥取得優勢而結束,但它沒有能力恢復其在波羅的海的霸權。
古斯塔夫二世的繼承者們繼續維護著「波羅的海的絕對霸主」地位直至1709年波爾塔瓦戰役的結束。
如查理十世在位6年,幾乎打了6年仗,瑞典的版圖達到了它的極限;弱不禁風但頭腦清醒的查理十一世,決定瑞典不捲入與己無關的歐洲爭端,因而得了個「堅強的和平鬥士」的美名;而立志要成為「北歐的亞歷山大」的「歐洲最後的騎士」--查理十二於1697年即位後就投入了爭奪波羅的海霸權的戰爭。然而,正是由於在「波爾塔瓦鏖戰」中敗北,瑞典的強國地位隨之喪失,他本人也不久殞命。於是,這位軍事天才又得了一個「功虧一簣的國王」之雅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