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米拉戰役的背景是什麼?馬其頓帝國投入了多少兵力?
高加米拉戰役(The battle of Gaugamela),又譯作高加麥拉戰役、高加美拉戰役,或稱高加米拉會戰,指的是公元前331年10月1日馬其頓帝國與波斯帝國在巴比倫(今巴格達)以北的高加米拉地區進行的一場戰役。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雙方於此次戰役皆投入巨大兵力,馬其頓帝國盡傾麾下四萬餘部隊,波斯帝國更是傾盡全國十餘萬兵力。雖然波斯帝國在戰前做好了充足準備,但因時命不與與軍心渙散,更加之馬其頓軍隊的英勇善戰和亞歷山大大帝的正確指揮,波斯帝國終以數萬人的慘重傷亡敗北,君主大流士三世也於戰後被殺。馬其頓帝國進佔波斯帝國全部領土,波斯帝國滅亡。
戰役背景
從公元前334年開始,亞歷山大率領他的馬其頓-希臘聯軍登陸亞洲,開啟了史無前例的浩大遠征。
伊蘇斯戰役以後,亞歷山大繼續執行他的戰略計劃,進軍腓尼基和埃及。公元前332年8月,推羅城陷落,波斯海軍主力腓尼基艦隊投降,這標誌著波斯海軍的瓦解和蒙農戰略的流產。
在短短兩年時間裡,亞歷山大就從波斯帝國手中奪走了整個半個小亞細亞、敘利亞和埃及的控制權。無論是波斯貴族的騎兵,還是希臘與腓尼基人的艦隊,都沒能擋住馬其頓征服者的步伐。以至於像大馬士革、耶路撒冷和孟菲斯這樣的本土大城,都在對方的先頭部隊抵達後就宣佈投誠。
作為征伐核心的馬其頓人,實際上正統領著一個由泛希臘文化成員所組成的國家聯盟。除了馬其頓王國本部,還包括了依附於他們的北希臘地區和大片色雷斯人部族。就算曾經多次聚兵抵抗的各希臘城邦,也在脅迫和利誘面前選擇了妥協。
他們一同為亞歷山大提供了遠多於馬其頓本族部隊的軍事力量。幫助大帝在身處前線的同時,不至於後院著火,失去同本土的聯繫。由於彼此間都以希臘文化相通,所以在面對波斯人勢力時會相對團結。
在具體事務上,亞歷山大可以用自己的主力軍團去不斷挑戰對手,但不可能將主力分散到佔領區進行消耗。所以,希臘聯盟的艦隊成為馬其頓人控制愛琴海水域的關鍵性力量。他們的各類僱傭重步兵也成為了馬其頓地方總督的武力保障。
大量的商販帶來必要的補給品,而工程師為遠征軍製造他們所需要的攻城武器。至於來自各特定區域的騎兵、輕步兵,也是亞歷山大彌補主力軍系短板的必然選擇。
當馬其頓人將勢力範圍擴張到整個幼發拉底河以西,又讓大量的腓尼基人、塞浦路斯人、奇裡乞亞人、猶太人和埃及人也紛紛入伙。通過保持原有的地方自治權和分發奪來的波斯金庫,亞歷山大在實際上已初步建立了只屬於自己的「新波斯帝國」。
但只要原有的波斯中央威權還在,他的霸權就看上去像是一個臨時的軍事幕府。加上幼發拉底河本身不是好的自然屏障,無法阻擋依然財大氣粗的阿契美尼德王朝,迫使馬其頓軍隊必須繼續向東。
從公元前334年開始,大流士三世的波斯帝國不斷遭遇挫敗。雖然有非常成熟的王家大道系統,但可靠傳遞即時消息仍顯得非常不現實。在波斯大王的決策抵達之前,形勢往往已發生了巨大變化。新的反饋也需要時間抵達中央宮廷,並讓重大決策顯得永遠比馬其頓人要慢一拍。即便大流士選擇了最佳的戰略陣地,還是無法抵抗廣袤版圖所帶來的距離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