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裡德蘭戰役打了多久?弗裡德蘭戰役的結果及影響
弗裡德蘭戰役爆發於1807年6月,它是拿破侖戰爭中法軍與第四次反法同盟軍隊在弗裡德蘭(今日加裡寧格勒的普拉夫金斯克附近)進行的決戰。
交戰雙方為由法蘭西帝國皇帝拿破侖帶領的法軍以及由俄羅斯帝國的本尼格森伯爵所帶領的俄軍。
最終法軍獲得決定性勝利,而俄軍戰敗後則沿著維納河與尼曼河混亂地潰逃。第四次反法同盟由此瓦解,從此拿破侖勝利的光環上又多了一顆明珠。油畫描述的是拿破侖皇帝在向烏迪諾將軍下戰術指令,在他們中間的是南蘇蒂將軍,在拿破侖皇帝右後方的是米歇爾內伊元帥。
戰役結束
弗裡德蘭大捷是拿破侖極其輝煌的軍事成就之一。這次不同於奧斯特裡茨戰役,因為事先他沒有機會偵察戰場,對於敵人的意圖也一無所知。但是,他從騎兵的報告中已弄清了敵人的位置,並獲得了有關地形的充分情報,從而使他能以嫻熟的技巧調兵遣將,指揮自如。儘管從戰略角度看,他只不過把俄軍趕回到了他們的交通線,但他在弗裡德蘭的戰術勝利事實證明具有決定性意義。交戰雙方都傷亡慘重:俄軍參戰七萬六千人,損失了兩萬人 ;法軍八萬六千人中損失了近一萬人,但拿破侖的近衛軍和維克托軍的主力除其炮兵外都未參戰。俄軍還有八十門大炮落入法軍手中。
次日,本尼格森在韋勞渡過普雷格河,並向涅曼河上的提爾希特撤退。同日,繆拉、蘇爾特和達武也將萊斯托克的普魯士軍從艾勞往北一直趕到了柯尼斯堡,並在普魯格河左岸立住了腳。普軍繼續撤退,繆拉又繼續追擊,一直追到提爾希特。
簽訂合約
6月19日,本尼格森請求休戰,拿破侖立即接受。他無意也無力深入俄國腹地,因為其交通線延伸得越遠就越脆弱。現在除涅曼河以北的梅梅爾地區(今克萊佩達)外,他已佔領了整個普魯士領土。同時,他也急於同沙皇亞歷山大一世達成協議以先發制人,對付奧地利可能的敵對行動。6月25日,拿破侖皇帝和亞歷山大在涅曼河中游一隻設有篷帳的木筏上舉行會晤。塔列朗也奉召抵達但澤,參與擬訂和平條款。經過十四天的談判,拿破侖終於在7月7日與亞歷山大一世簽訂了提爾西特和約,兩天之後又與普魯士簽訂了和約,月底返回巴黎。
條約內容
依戰後和平條約,普魯士放棄了所佔領的波蘭,還將易北河與萊茵河間的所有土地割給拿破侖和萊茵同盟。普魯士同意將軍隊減至42000人,並支付給法國1.4億法朗戰爭賠款,如不支付賠款,法軍將永遠佔領普魯士。俄國承認法國組建的華沙大公國,並同意與法國結盟反對英國。
通過這一條約,拿破侖在普俄之間建立了一個華沙大公國作為緩衝國,由薩克森的傀儡國王弗裡德裡希·奧古斯特一世統治;在易北河以西的普魯士領土上又建立了一個威斯特伐利亞王國,由他那不成材的小弟熱羅姆·波拿巴充任國王。然而尤為重要的是,俄國也被他拉了過來,成為了法國對英經貿戰中的一名盟友。
戰役影響
弗裡德蘭戰役對拿破侖擊敗第四次反法同盟並且掌控整個中東歐具有轉折性意義。這次戰役後,第四次反法同盟瓦解,拿破侖成為了歐洲中部及西部的實際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