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蘇諾門罕之戰:軍事史上裝甲閃擊戰的標準範例

日蘇諾門罕之戰:軍事史上裝甲閃擊戰的標準範例

戰役戰史

日蘇諾門罕之戰:軍事史上裝甲閃擊戰的標準範例

  諾門罕是一片半草原半沙漠的荒原,舊譯「諾門坎」。1939年5月至9月,日本關東軍、偽滿洲國軍與蘇、蒙軍幾十萬人,在這塊不毛之地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爭。雙方調用了除海軍以外的所有兵種和現役裝備,盡出主力大動干戈,以關東軍慘敗而告終,日本陸軍省被迫承認「諾門罕之戰是日本陸軍自成軍以來首次慘敗」。

  諾門罕事件,起因於侵華日軍和蒙軍為諾門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這塊呈三角形地區的歸屬問題,最後引起戰爭。

  1939年5月,日本關東軍決定首先在諾門罕一帶進攻蒙古人民共和國,佔領其東部的領土哈拉哈地區,作為下一步侵入蘇聯遠東地區的跳板,進而實現蓄謀已久的「北進計劃」。5月4日,蒙軍第24國境警備隊由哈拉哈河西岸涉水到哈拉哈河以東地區放牧。偽興安警備騎兵第3連駐錫林陶拉蓋哨所的一班士兵立即開槍阻截,並上馬追趕,將蒙軍牧馬人和馬群趕回西岸。蒙軍第7國境哨所50餘名騎兵攻佔設在爭議地區的偽滿錫林陶拉蓋哨所。

  5月13日晚21時,日本關東軍第23師團派出600多名騎兵和裝甲車隊到達距諾門罕80多公里的甘珠爾廟,並派出偵察兵進行作戰準備。關東軍司令部同時將駐齊齊哈爾的飛行偵察第10戰隊、海拉爾飛行第24戰隊、關東軍汽車隊的運輸汽車100輛,調歸23師團指揮。

  5月14日—15日,日軍聯隊在5架日機的配合下,向哈拉哈河以東的蒙軍742高地攻擊。蒙軍居於劣勢(傷亡30餘名),主動撤向河西。5月17日,日軍返回海拉爾。蘇聯政府依據《蘇蒙互助協定》派兵介入,立即將第11坦克旅開往哈拉哈河地區,同時命令駐在烏蘭烏德的摩托化步兵第36師一部向哈拉哈河集結,並將第57特別軍司令部從烏蘭巴托遷到距哈拉哈河125公里的塔木察格布拉格,任命蘇軍名將朱可夫為軍長。

  1939年5月28日拂曉,日軍分三個方向圍攻蒙軍,結果被蘇蒙聯軍擊敗。6月18日,朱可夫到達塔木察格布拉格後,開始集結兵力,儲運軍需,並在塔木察格布拉格、桑貝斯(今喬巴山)等地開闢野戰軍用機場,蘇軍戰鬥機開始在空中與日機周旋。6月19日,蘇機轟炸阿爾山、甘珠爾廟和阿木古郎附近的日軍集結地,500桶汽油被炸起火。6月21日,日軍第2飛行集團團長嵯峨徹二中將把他的司令部從新京(今長春)遷至海拉爾,調來4個飛行團,集中17個戰鬥轟炸、偵察機中隊。6月22日,蘇軍出動150架飛機空襲甘珠爾廟、阿木古郎將軍廟一帶的日軍集結地和野戰機場,日機也傾巢出動。雙方從22—24日,在諾門罕地區上空大戰3天,近60架飛機被打落在草原上。這是亞洲史上首次發生的大規模空戰。此後,蘇聯依靠雄厚的軍事實力,戰機不斷增多,而且出現新型戰鬥機,日軍則逐漸喪失主動權,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

  6月27日凌晨3時,137架日機在海拉爾機場起飛,編隊佈滿海拉爾上空。6時20分,日軍機群到達塔木察格布拉格機場上空,進行狂轟濫炸,機場頓時黑煙覆蓋。日軍作戰部隊向關東軍司令部報告擊落蘇機99架,擊毀地面飛機25架。

  6月下旬,關東軍司令官命令第23師團盡快發動地面攻勢,動用兵力共計3.6萬人、182輛坦克、112門各種火炮、180架飛機和400輛汽車。7月1日,日軍小林少將指揮1.5萬人的部隊對哈拉哈河西岸發起攻擊,中午時攻佔河東岸的謝爾陶拉蓋高地。

  朱可夫組織150輛坦克、154輛裝甲車、90門大炮和全部飛機及其他部隊,分三路反攻。由於巴音查崗高地周圍全是開闊地,非常有利於飛機和戰車作戰,日軍全部裸露在蘇軍坦克和裝甲車炮的面前。7月3日上午7時,第一批蘇軍轟炸機和殲擊機對日軍進行了轟炸和掃射。同時,蘇蒙軍的大炮猛烈轟擊日軍集群。這兩股火力壓住了日軍的火力,他們只顧匆忙地在沙地上挖掘個人掩體。上午9時,蘇軍第11坦克旅的150輛坦克向龜縮在沙丘掩體的日軍開火,日軍在裸露的沙土裡成為坦克車下的「肉蟲」,最後日軍大敗。此役日本關東軍損兵3000人,折將40人(少將為首的40名軍官陣亡)。7月11日,關東軍司令部被迫停止攻勢,進行戰線整頓,並決定向諾門罕前線調兵。他們從旅順要塞調野戰重炮第3旅團,從本土調來獨立野戰重炮聯隊,從奉天(今瀋陽)、北安、齊齊哈爾等地調來反坦克速射炮中隊,為23師補充武器和兵員。

  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從戰爭一開始就指示石井部隊在諾門罕地區實行細菌戰計劃。7月13日,石井731細菌部隊碇長少佐帶領22名敢死隊員,在哈拉哈河乘兩隻橡皮艇逆水將22.5公斤傷寒、霍亂、鼠疫、鼻疽等細菌撒入河水,圖謀向蘇蒙聯軍下黑手。然而,由於蘇軍強大的後勤供應能力,有輸水管直通前線,相反,後勤供給不力的日軍,逼得乾渴難耐的日軍士兵,不顧禁令偷喝河水,竟有1340名日軍染上傷寒病、赤痢病和霍亂病,因此而亡的達40多人。

  7月23日,日軍在諾門罕前線各部隊經過半個月的補充和休整後,集中8萬兵員,近200門各種大炮和大量對付坦克的速射炮,圖謀與蘇軍對決。

  8月20日週日凌晨,蘇蒙軍率先發起總攻。日軍前線各部隊此時還有不少將校級軍官在海拉爾休假,日軍的防禦設施只完成全部工程的三分之一。上午5時45分,蘇蒙軍開始炮擊日軍陣地,150架轟炸機和100架戰鬥機同時向日軍轟炸掃射。日軍綿延40公里的前沿陣地,籠罩在濃烈的煙火之中,日軍的觀察所、通訊聯繫及炮兵陣地全被摧毀。8時45分,蘇蒙軍分為3個集群,從南路、北路和中央3個方面向日軍陣地發起猛攻。8月23日,在蘇軍的強大攻勢下,日本關東軍包括三個精銳師團部隊全線潰敗,被蘇軍圍殲。戰鬥到最後,前線日軍只剩下400人,整建制跑出來的只有騎兵聯隊百十人。這場戰爭讓日本關東軍的優秀指揮官損失殆盡,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辭職,前線總指揮小松原切腹自殺,參謀長岡本雙腿被斬,最終導致時任日本內閣總辭職。

  相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其他戰役,諾門罕是一場不為經傳的戰事。但是它對二次大戰的局勢發展卻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戰事發生前,日本東京當局仍為「北進」及「南進」的策略而爭論。北進計劃是以陸軍向蘇聯西伯利亞發動攻勢,目標是進攻至貝加爾湖一帶。而南進計劃則是以海軍為主,奪取東南亞資源。諾門罕戰役的失敗,說明蘇聯紅軍的實力對日本陸軍來說仍然是相當強大的。在一定程度上,諾門罕戰役導致日本改為傾向採用南進的戰略目標,最終引致兩年後日本偷襲珍珠港,向美國宣戰和最後的戰敗。

  諾門罕戰役由此成為軍事史上裝甲戰的典範和首創,朱可夫指揮裝甲部隊以機動戰首獲大捷,因此獲得「蘇聯英雄」稱號並受嘉獎。在政治格局上,日寇侵蘇野心得到遏制,蘇聯獲得東部邊境的穩定,從而在希特勒兵臨莫斯科的危急關頭,斯大林可以把西伯利亞的幾十個遠東師悉數調往歐洲戰場,為蘇聯最終戰勝納粹德國起到了重要作用。朱可夫也憑著在諾門罕的戰爭經驗,成為二次大戰中最著名的蘇軍元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戰役戰史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