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和德軍的差距:坦能堡戰役中兩軍的兵力懸殊

蘇軍和德軍的差距:坦能堡戰役中兩軍的兵力懸殊

戰役戰史

蘇軍和德軍的差距:坦能堡戰役中兩軍的兵力懸殊

在整個二戰中,大家都知道在一九四四年的歐洲東線戰場上,蘇德兩軍兵力可以說是極為不平衡,差距實在過大。幾乎每一場戰役戰事的納粹德軍都要面對數倍甚至幾十倍的蘇聯軍隊。這麼多戰事和戰役中,但是沒有哪一場戰役能像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五日的「坦能堡戰役」一樣兵力懸殊這麼大。在這場戰役中,德軍頑強的僅僅以區區兩萬餘人防守住了長達一百餘公里的防線,反觀蘇聯軍隊僅第一波攻擊就投入了多達十四萬人的兵力進攻。前後投入的兵力保守估計更是在三十萬人左右。在這其中不乏蘇軍名將「費久寧斯基」率領的第2突擊集團軍,更為令人絕望的是武器裝備上的差距,其中蘇聯軍隊的裝甲數量是德軍的二十多倍之多,而蘇軍的戰機數量更是德軍的十倍多。

但是從戰役的結果來看,卻是讓人大鐵眼鏡,德軍僅以陣亡不到三千人的代價,消滅了三萬五千多名蘇軍,累計造成蘇軍傷亡更是高達十七萬之多!可是即便承受這樣巨大的損失,蘇聯軍隊依然沒有突破德軍的防線。

在德軍指揮官「施坦因納」將軍眼中,蘇軍的這支部隊是一些毫無戰術章法的散兵游勇,用他的話說:「蘇軍的戰術好像仍停留在「凡爾登戰役」時期!」可事實上蘇軍持續了長達半個多月之久的攻勢,也因為無法承受如此巨大的傷亡損失而在八月十日宣佈進入休戰狀態。

經過此戰役,蘇軍方面的最高指揮官「戈沃羅夫」逐步失寵於斯大林。後來還是德軍因為軍隊人數實在差距太大,而採取收縮防線的方式,主動放棄陣地,向後方撤退。而「戈沃羅夫」才能有機會率領「列寧格勒」方面軍,進入「愛沙尼亞」地區。在戰後他在自己的戰爭回憶錄中對「愛沙尼亞」地區的戰事隻字未提。這就足以說明這場戰役的結果,給蘇軍,給他自己造成了多麼誇張的心理創傷。

當然這場戰役結果不能代表整個東線戰場,在東線戰場,蘇聯軍隊憑藉著人數上的優勢逐步取得勝利這是不可爭辯的事實。在我看來假如蘇聯沒有這麼大國土縱深,沒有這麼多的人口優勢。當年的拿破侖就可以滅掉「它」一次了,更別說二戰時期的德國了。然而歷史沒有如果。

歷史為鑒,俄羅斯歷代皇帝是有著多麼先見之明。我們都在嘲諷俄羅斯的胃口的同時,是不是也在「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戰役戰史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