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揭秘:借秘密錄音還原40年前的“水門事件”

歷史揭秘:借秘密錄音還原40年前的“水門事件”

歷史故事

歷史揭秘:借秘密錄音還原40年前的“水門事件”

在尼克松因水門醜聞下台40年後,基於白宮秘密錄音進行的深入研究,為外界理解這場餘波不絕的政治地震提供了新的角度。

1972年6月1日,理查德·尼克松剛從莫斯科回國,就迫不及待地召開參眾兩院聯席會議,得意洋洋地宣佈與蘇聯簽署了大規模軍控協議,特別是華盛頓孜孜以求的反彈道導彈協議。他幾乎是喊叫著說:「這為世界上兩個最強大的國家間的新關係奠定了基礎!」

尼克松與勃列日涅夫的峰會相當成功。而在此之前,他還進行了一次更大膽的行動——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周恩來總理舉杯暢飲茅台,並與毛澤東主席進行了氣氛融洽的會談後,雙方發表了《上海公報》,承諾放棄歷史敵意,努力使雙邊關係正常化。

與蘇聯簽署戰略協議,與中國改善關係,都稱得上非同凡響的地緣政治成果。當尼克松沐浴在國會大廈那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中,他有足夠的理由對未來充滿信心。

誰都沒想到,事情會急轉直下。僅僅過了半個多月,水門大廈遭非法入侵,五名試圖在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安裝竊聽器的共和黨人被捕。調查人員覺察到,此事與尼克松的競選班子有關。主流媒體也紛紛跟進,驚人的內幕不斷曝光。1973年7月,總統辦公室前主任亞歷山大·布特菲爾德在巨大的壓力下透露,尼克松自1971年開始就在白宮、總統辦公室和戴維營安裝竊聽器,記錄下了大量本來不應公開的談話內容。

最高法院判決公佈尼克松獲取的錄音帶,而後者的一系列行動讓事情雪上加霜,比如,他試圖讓中央情報局阻止聯邦調查局展開進一步調查,在接受調查時還一再說謊。這場風波最終在40年前的8月塵埃落定,尼克松成為二戰後第一位訪問蘇聯的美國總統,也是歷史上第一位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美國總統,更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被迫辭職的總統。

如今,這些直接導致尼克松下台的錄音帶構成了兩部新書的基礎。

中美緩和是為對蘇施壓

道格拉斯·布林克利教授與盧克·尼克特教授合著的《尼克松錄音》(The Nixon Tapes),包含了1971年2月16日至1973年1月30日之間的完整轉錄內容,此間,竊聽設備一直在秘密工作。從3500多小時的錄音內容看,對外政策是尼克松首要關心的,尤其是構建美-蘇-中大三角關係的錯綜複雜的過程。大部分情況下,與尼克松對話的是亨利·基辛格。儘管許多人,包括尼克松和基辛格都回顧過白宮在這一時期做出種種決策的內情,但兩人的口頭交流更生動地體現了尼克松和基辛格的努力,以及與之相伴的緊迫、危險和期待交織的氣氛。

在兩人設計的地緣政治結構中,被強烈突出仍是蘇聯的角色。在中東問題上,蘇聯被看成「搬弄是非者」,而在柏林問題上,尼克松受到的困擾也不比前任們少。他曾告訴基辛格:「柏林是關鍵,如果用時間來衡量的話,從中東到柏林,那要以光年計。」

至於中國,他對副國家安全顧問亞歷山大·黑格表示:「搞定了蘇聯,我們就解決了限制戰略武器條約(SALT)問題,就解決了柏林問題,也能夠解決中東問題,而中國還離得遠呢。」基辛格對此深表贊同,在對北京進行歷史性訪問的前夕,他對尼克松說:「以我之見,我們目前對中國的期待是,可以借助它來平衡蘇聯,而不必在意它的局部政策。中國沒有全球政策,這是我們可以利用的,中國還不是一個全球性的力量。」

總之,與中國接觸只是個支點,用來壓迫蘇聯與美國緩和,而不是像人們普遍認為的那樣,訪問中國是美國的主要目標。諷刺的是,彼時的蘇聯已開始衰落,而中國正崛起為新的全球巨人,並在此後40年成為美國霸權的主要挑戰。這就說明,即使是最敏銳的戰略頭腦,有時也不可避免地受禁錮於慣性的思維和觀念。

《尼克松錄音》以美國決定從越南撤軍結束,這也是尼克松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之一。血腥的越戰毀滅了整整一代人,斷送了林登·約翰遜的政治前途,又讓尼克松於1968年走上了競選之路。可是,在這些錄音中,越戰從未被置於討論的中心。尼克松認為:「限制戰略武器條約才是最該死的……最不重要的就是越南,它永遠不會有引發世界大戰的危險。」

始於「原罪」,終於被逐

相比之下,《尼克松辯護》(The Nixon Defense)更詳實地描繪了他墜入政治地獄的過程。借用《聖經》典故,一切始於「原罪」(參與掩蓋真相),終於他從「伊甸園」中被驅逐(恥辱地離開華盛頓)。

該書作者約翰·迪恩是水門事件中的另一個重量級角色。彼時,作為尼克松的白宮顧問,他見證了參議院特別委員會在總統垮台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此後,在被宣判妨礙司法公正前,他舉報了數位曾經的同僚,以求獲得減刑。

餘生的大部分時間裡,迪恩通過寫作贖罪,1976年出版的《盲目雄心》(Blind Ambition),與1982年的《名譽掃地》(Lost Honor)都轟動一時。這次,迪恩耗費四年心血,從1000多段與水門事件有關的錄音中摘錄下內容,加上查閱大量回憶錄、日記和法庭記錄,令新書的內容非常詳實。用作者自己的話說,新技術可以讓他「聽到已經丟失的東西」。

迪恩在充滿欺騙和背叛的泥沼中度過了煉獄般的歲月,也許,水門錄音給了他足夠的補償。我們曾經認為,尼克松的秘書羅斯·瑪麗·伍茲不該為擦除1972年6月20日的錄音帶中長度為18分鐘的一段內容負責,但迪恩以不容置疑的口氣指出,被擦除的部分是故意而為之,目的正是清除尼克松在那五名嫌犯被捕三天後插手掩蓋事實的所作所為。

由此,《尼克松辯護》證實了一種流傳已久的說法:尼克松事先不知道那五個人非法闖入水門大廈,事後卻深深捲入了掩蓋事實的行動中。就此,已故前總統本人不置可否。

此外,當從書中得知,尼克松曾對朋友和敵人進行如此多的粗俗而又卑鄙的描述,以及對猶太人和非裔人士的惡毒咒罵後,讀者多半會困惑,一個人怎麼會如此矛盾?他的性格既有原則又十分卑鄙,他的雄心既令人敬佩又令人厭惡,他的政治思維既敏銳又被偏見充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