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戰爭的歷史影響:基督教和猶太教徹底剝離

猶太戰爭的歷史影響:基督教和猶太教徹底剝離

歷史故事

猶太戰爭的歷史影響:基督教和猶太教徹底剝離

  公元前六十三年,羅馬統帥龐培攻陷耶路撒冷,毀壞聖殿,猶太人進行了長期反抗鬥爭。公元七○年和一三五年,猶太人最後兩次反抗羅馬統治的起義失敗之後,猶太人不僅失去主權,而且失去家園,成為一個浪跡天涯的民族。倖存下來的猶太人被迫逃離巴勒斯坦,向世界各地流散,開始了長達一千八百多年的民族流散歷史。其中歐洲是猶太人主要流散地,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都有猶太人的居留點。然而當時歐洲已經是基督教的天下,猶太人成了唯一的異教徒,在基督教會的長期宣傳下,全歐洲的基督教兒童,從小就開始受到猶太人是殺害耶穌的兇手、是基督徒不共戴天的敵人之類反猶太思想的薰陶,自然十分敵視猶太人。因此,在全歐洲內,長時期地頻繁出現排斥驅逐和迫害猶太人的事件。

  歐洲排斥驅逐猶太人,除了排斥宗教異己這個最基本因素之外,當然還有其他政治的、經濟的、種族的諸方面因素。虔信基督教的統治者和教會強迫猶太人皈依基督教,否則將強制驅逐。猶太人卻寧願被驅逐也不放棄自己的信仰,最後被趕出國門。有的國家的統治者打著捍衛基督教信仰的純潔性,避免自己的教民受到非基督思想的影響,而下令驅逐猶太人。公元一○二六年,英國開始驅逐猶太人出境,英王獅心查理(一一五七一一九九年)加冕時,猶太人被大批屠殺。在瘋狂的迫害下,據說有一千五百個狂熱的猶太人殺了自己的妻子兒女後,縱火自焚,屍首被集體埋葬於約克城的宮廷附近。一四九二年三月三十一日,西班牙斐迪南國王為了消除異教徒,建立一個真正的「天主教」王國,下令驅逐西班牙及其領地的所有猶太人。據歷史學家估計,約有二十至四十萬人被驅逐,是歐洲歷史上最大的一件驅逐案。有些國家把猶太人看成是社會顛覆分子、不忠人員,或為失敗政策尋找替罪羊,而驅逐猶太人。

  此外,驅逐猶太人還有經濟上的動機,即通過驅逐而把猶太人的財物奪為己有。有的精明的統治者還不斷採取「先驅逐後召回」的把戲,以達到多次奪取財富的目的。常常是先將猶太人逐出,而後又在猶太人交納一大筆「居住權購置費」,或提高稅款額的情況下,允許返回。這「一逐一召」,便有大筆金錢到手 。十二至十四世紀,法國曾五次驅逐猶太人,但每次驅逐之後,又都把他們召回。一三六一年,法國國王被英國俘虜,法國急需為國王籌集一筆巨額贖金,於是在驅逐猶太人之後,又允許他們返回。可是三十年後,又再次將他們驅逐出境。十三至十五世紀,歐洲基督教社會還往往為了維護基督徒商人、手工業者、技師們的經濟利益,而把他們的競爭對手猶太人驅逐出去。

  十字軍東征掀起迫害猶太人的新高潮。一○九五年,教皇烏爾朋二世親自發動十字軍運動,號召信徒進行聖戰,此後一共發動了八次東征。儘管這次運動的主旨是從穆斯林手中奪回巴勒斯坦,而不是為了迫害猶太人,但實際上猶太人從一開始就是東征的慘烈受害者。因為當十字軍組成出發時,被教會指為異教徒的穆斯林尚在千里之外,而他們一向憎惡的另一個異教徒猶太人卻近在眼前。於是參加十字軍的狂熱基督徒便以猶太人為第一襲擊目標,開始了對歐洲猶太人的屠殺。一○九六年春天,迫害猶太人的行動蔓延到萊茵河地區,當地猶太人請求皇帝和教會保護,皇帝和教會答應在猶太人支付巨款後,允許他們進入城堡並派軍隊保護。可是猶太人進入城堡後依然受到十字軍的襲擊,奉調保衛的士兵卻拒絕保護猶太人,而任由十字軍襲擊。結果,該地區的猶太人全部被殺害。一○九六年五月,伏姆斯猶太人感到大難臨頭,尋求庇護。當地基督教會出面保證猶太人不會受到傷害,他們會提供必要保護。一些人深信教會保護的諾言,便留在家中沒有逃走,十字軍來了,教會並沒有提供任何保護,結果全遭殺戮。另有一些人躲到阿德爾伯特主教的宮中避難,但他們被告知,若想保全性命,必須接受洗禮,皈依基督教。拒絕這一要求的猶太人被主教下令處死。這樣,僅兩天時間,伏姆斯就有八百人被殺害。一○九九年七月十五日,十字軍攻克耶路撒冷,把城中所有的猶太人驅趕進猶太會堂,然後縱火連人帶寺一起焚燬。總計在八次十字軍東征運動中,僅歐洲猶太人慘遭殺害便達萬人以上,財產被搶奪、失去生計的猶太人更難以計算。此外,在十字軍統治巴勒斯坦的二百年中,猶太人再次被禁止居住聖城耶路撒冷。

  關於十字軍如何迫害猶太人,當時史料是這樣記載的:

  敵人殺他們(猶太人)如同屠宰牲畜一般,將他們推到刀劍前面……。母親倒在孩子屍體上,父親倒在兒子的屍體上。一個人殺了他的兄弟,另一個人殺了他的父母、妻子和兒子……。敵人將他們趕出家門,並剝光了他們的衣服,只留下極少數願意接受洗禮的人……。

  十字軍時代對猶太人的大肆迫害,正是基督教會長期詆毀猶太教的必然結果,而這些殺戮又是歐洲反猶主義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從此以後,就不是只停留在對猶太人口誅筆伐,排斥驅逐上面,而是拿起屠刀,進行血腥大屠殺。

駭人聽聞的大屠殺

  十六世紀宗教改革運動開展後,《希伯來聖經》引起宗教改革家的濃厚興趣,他們相應地對猶太人態度也友善起來。不過,宗教改革家希望猶太人皈依基督教的夢想破滅後,也轉而攻擊猶太人。此後在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法國和美國革命期間,猶太人的地位和政治待遇也有所好轉。一七二三年,英國允許猶太人擁有土地;一七五三年之後,經過政府批准,猶太人可以加入英國國籍;到十九世紀中葉,猶太人也可以參選國會議員。一七九一年,法國國民議會賦予猶太人公民權;拿破侖批准恢復猶太教公會,允許法國猶太人「可以在法國土地上找到一個耶路撒冷」。遠離歐洲教權勢力的美洲殖民地,也許是猶太人較好的棲身之處。一**五年,猶太人初次遷入美洲大陸。在美國獨立戰爭時,當地猶太人只有二、三千人,但從一八八一年至一九二四年,遷居美洲的猶太人已達二百萬人了。

  但是在俄國,猶太人的處境卻沒有得到很大改變。一八八一年,猶太人因涉嫌參與謀殺沙皇而遭到大肆屠殺,迫使猶太人紛紛遷往巴勒斯坦。一九一七年俄國十月革命期間,許多猶太人參加了布爾什維克隊伍,從事革命。卻被指責企圖建立猶太人的世界統治,為此使南方的大批猶太人慘遭殺害。

  十九~二十世紀交替之際,歐洲種族主義抬頭,德國尤甚。早在一八七一年鐵血宰相俾斯麥就企圖建立一個反猶太人的基督教德意志國家。二十世紀三○年代,德國法西斯實行滅絕猶太人政策。一九三三年希特勒上台的第一年,在德國就發生了殺害猶太人事件。一九三五年九月德國通過〈紐倫堡法〉,不承認境內猶太人為德國公民。一九三八年,德國吞併奧地利,四十萬猶太人遭到迫害。從一九三四到一九四五年間,羅馬尼亞、匈牙利也倣傚德國推行反猶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佔領區中,大批猶太人被關押集中營屠殺。整個戰爭期間,總計有六百萬猶太人被殺害,相當於當時全世界猶太人總數的三分之一。

  然而,千年的殘酷迫害並沒有使猶太民族滅絕,恰好相反,卻似乎使猶太民族更加堅定返回故鄉復國的決心。猶太人復國主義的奠基人摩西赫斯(一八一二一八七五年),他在一八六二年出版《羅馬與耶路撒冷》一書中,闡明了建立巴勒斯坦猶太人國家的理想。隨後猶太人復國運動迅速發展起來。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日,以色列宣佈建國,猶太人持續一千八百多年的流散終於宣告結束。

  今天,基督教(即天主教)對猶太人的迫害已成過去,雙方已經和睦相處。二十世紀六○年代和九○年代,羅馬教宗曾兩次發表敕令,反省迫害猶太人的問題。最近教宗又親自訪問以色列,公開表態:肯定耶穌不是猶太人殺害的,並表示天主教設立異端審判庭也是不對的。但在猶太人方面則希望基督教在《聖經新約》中刪去指責猶太人殺害基督的錯誤記載,如果不能修改《新約》,則由教宗發表宣言,給予更正。只有這樣做,方能消除導致猶太人受到迫害的根源。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