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士丁尼瘟疫斷送了羅馬帝國復興的夢想,對地中海歷史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對查士丁尼瘟疫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羅馬帝國的歷史是世界史上繞不開的一環,它一度是世界上疆域最為龐大的帝國之一;它曾經把地中海當做自己的內海;它在亞非歐三大陸之間的影響力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研究羅馬帝國的興衰其實對我們今天認知西方世界有很大的幫助,本期我們就來聊聊東羅馬帝國,也就是著名的拜占庭帝國在公元六世紀的時候所遭遇的一場大瘟疫,以及對當時東羅馬帝國造成了怎樣的巨大影響!?
公元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繼承了自己叔父的奧古斯都之位,成了東羅馬帝國的實際控制者。在他的勵精圖治下,東羅馬帝國迎來了短暫的復興。查士丁尼的好友貝利薩留率領幾萬軍隊先後征服了也可以說是收復了北非和意大利半島地區,昔日輝煌的羅馬帝國似乎要重見天日。
但是一場曠世災難(查士丁尼大瘟疫)的到來,卻徹底地斷送了羅馬帝國復興的夢想。
一、形勢大好的東羅馬(拜占庭)帝國
查士丁王朝(518——610)的開國君主,查士丁一世是一個久經戰陣、戰功卓著的將領,他不斷利用形勢的變化,取得了東羅馬帝國的皇位,在其六十八歲時,將自己的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外甥,也是自己的養子查士丁尼一世。
也許是因為受到了自己家庭的影響,查士丁尼十分熱衷於開疆闢土,同時查士丁尼大帝還擅長文學和藝術,這讓他即位初期,將東羅馬帝國帶向了全盛時期。接下來我們就先來描述一下他的歷史功績。
1、在法律上他編纂了《羅馬民法大全》,致力於建立「一個皇帝、一部法律、一個帝國」的新秩序。
此法的出台,終結了過去法律版本混亂、概念和規定相互矛盾、過於龐大和使用不便的窘況,為查士丁尼的改革和整頓工作提供了先決條件和理論依據。《羅馬民法大全》也是歐洲歷史上第一部系統完整的法典,成為了整個歐洲的法律範本,影響持續到現在。
2、在政治上繼續加強了以皇帝為首的中央集權。
在查士丁尼一世在位的第六年(532年),代表大土地貴族和舊王朝勢力的復辟力量以及不滿現狀的普通民眾在查士丁尼大帝的皇后迪奧多拉的帶領下發動了尼卡大起義,妄圖推翻其統治。
誠然,這場發生在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大規模起義(有十餘萬人參加)險些葬送了查士丁尼的皇位,但是在自己的好友貝利薩留的幫助下,軍隊很快的平息了暴亂,並且開展了一場針對所有的反對派勢力的大清洗。大清洗過後,在君士坦丁堡這一帝國政治中心,查士丁尼大帝徹底的確定了自己的獨尊地位,這不僅加強了東羅馬帝國的中央皇權,而且也促進了帝國境內的團結。
在地方上查士丁尼大帝也推行了政治改革,他的行省制度改革將君士坦丁時代的小行省聯合擴大為大省區,並將地方軍、行政權力重新結合,特別是在東部的亞洲領土上率先推行軍政權力合二為一政策。
將地方的軍政大權收歸於中央,同時派遣自己信任的宦官擔任地方檢察官員,監視地方官員。這一系列強化中央集權專制的政治措施很大程度上穩定了社會秩序。
3、在經濟上調整稅收制度、發展國內外商業貿易。
對內廢除包稅制,下令全國官吏重新登記各省納稅單位,指示稅務官員敦促納稅人完成規定的納稅,將普通稅從原有的實物形式變為實物+貨幣混合稅,廢除貴族地主的免稅權,實行了一系列合理的改革;
對外保護絲綢之路,引進育蠶技術,大力發展絲織業、手工業、貴金屬加工、兵器生產等。這一系列的經濟改革舉措使得國庫收入大為增加,為東羅馬帝國的收復失地運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經濟基礎。
4、軍事上極大的擴張了疆土
在名將貝利薩留的協助下,他打敗了數個日耳曼蠻族國家。532年貝利薩留滅亡了汪達爾-阿蘭王國,收復了北非和撒丁島,科西嘉島。
535年貝利薩留擊敗東哥特王國,收復了意大利半島中南部地區,幾乎重新吞併整個地中海沿岸地區。同時他還擊敗了薩珊波斯帝國的侵略,在其治下東羅馬帝國的版圖幾乎達到了全盛,收復羅馬,重現帝國的榮光似乎是指日可待了。
二、「查士丁尼大瘟疫」的突然襲來及其影響
公元541年10月,查士丁尼大瘟疫在地中海突然爆發,此時正值查士丁尼繼位的第十七個年頭,他剛剛收復了北非地區,正準備對意大利半島北部動兵。
但是突如其來的瘟疫卻不得不終止了他的計劃,這場大瘟疫幾乎斷送了東羅馬帝國的復興夢想。
1、關於這場瘟疫的歷史記載
後世的史學家們推測,這場大瘟疫應該是鼠疫,其發源自東非或者印度的山區,並最開始在埃及行省爆發,伴隨著來往北非和西亞的商隊傳播到了整個地中海地區。
「查士丁尼瘟疫」在培琉喜阿姆發生後,迅速拜占廷帝國境內擴散,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即橫掃帝國境內眾多的海港城市。
541年8月,加沙出現疫情。541年秋,瘟疫傳播到北非的亞歷山大裡亞城;隨後,瘟疫傳到巴勒斯坦地區,並於542年初從巴勒斯坦地區傳至敘利亞。
542年春,君士坦丁堡出現瘟疫大規模流行的狀況。據記載,瘟疫在君士坦丁堡城內前後共肆虐了4個月的時間,每天都有5000人至10000人死亡,最多時甚至達到了1.6萬人。當時的君士坦丁堡儼然成為人間地獄。
《阿貝拉編年史》也說, 「這次瘟疫流行了3個月, 整戶整戶地消滅了大量當地居民」。
約翰·馬拉拉斯的記載似乎沒有太多新意, 「這場瘟疫持續了很長時間, 以至於沒有足夠的人來掩埋屍體。有些人將死屍搬出他們自己的房屋, 扔到擔架上就不再去管他們。還有的屍體暴屍多日而無人掩埋。很多人不出席其親屬的葬禮。上帝的懲罰在拜占廷城持續了兩個月」。
作家阿伽賽阿斯記載了瘟疫爆發的相關情況:「在那年春初,瘟疫開始對君士坦丁堡進行第二輪侵襲,患者身上出現高燒和腫塊的症狀,大量居民死亡。」
2、大瘟疫對於帝國的國力的破壞
根據歷史學家特裡戈爾德的估計,6世紀40年代前後,查士丁尼一世可能統治著2600萬甚至更多的人口。但是這場大瘟疫卻幾乎殺死了其治下的500甚至是1000萬的人口。人口的大量流失對於東羅馬帝國的打擊是致命的。
在科技及醫療衛生條件較為落後的情況下,瘟疫的發生勢必會給城市人口及人力資源造成極具破壞力的影響。儘管當局宣稱有23萬君士坦丁堡居民死於這場瘟疫。但是一位目擊者,以弗所的約翰則記載由於感染瘟疫而去世的居民超過了30萬人。卡邁隆認為查士丁尼統治期間君士坦丁堡的人口數量達到了50萬人。馬庫斯認為君士坦丁堡在瘟疫中損失的人口達到了50萬。
這場大瘟疫是針對整個羅馬帝國的,在其全境都引發了連鎖反應。541年秋最先發現瘟疫的培琉喜阿姆和亞歷山大裡亞等埃及城市在君士坦丁堡發生疫情後,瘟疫分別向東、西兩個方向傳播到帝國的小亞細亞、敘利亞及埃及等地區,這幾乎是囊括了東羅馬帝國的全部疆域。
有記錄稱,「查士丁尼瘟疫」過後,一個10歲的小男孩成為一個埃及村莊唯一的倖存者,敘利亞的眾多村莊則變得荒無人煙,一望無際的麥田到了收割的季節卻看不到人們的蹤影。
據估計,在瘟疫首次爆發時 (即541—544年),地中海沿岸歐洲世界的人口減少了20% —25%。
帝國人口的大量損失首當其衝影響了帝國軍隊的兵源,因為瘟疫的流行使得大量士兵在軍營中死去,加之軍團士兵是集體生活,一人的病整個軍團駐地的官兵都難逃一死。軍隊中士兵和優秀將領的大量死亡使得羅馬軍團戰鬥力被極大的削弱,查士丁尼的軍事擴張步伐不得已停下了腳步。
「大瘟疫」也使得國家的農業和工商業遭到了巨大的破壞。因為大瘟疫大多發生在春夏兩季,這是糧食播種和收穫的季節,大瘟疫造成的大量人口損失使得埃及和敘利亞地區的大片農田被荒蕪。大多數農民要麼死在瘟疫中,要麼雖然倖存卻因為身體的過度虛弱而無法承擔繁重的農業生產任務。
這樣一來,這些土地要麼無人耕種,要麼就是耕種後卻無法及時的收割。因為沒有足夠的糧食供應,使得帝國境內也爆發了大規模的饑荒。即使是在瘟疫中僥倖存活下來的人們也不得不面對缺少食物的囧境。
同時因為缺少足夠的能量的攝入,導致瘟疫以後的人們身體免疫力大為下降,即使是不起眼的小病都會造成死亡。例如在記載中皮西努姆城的居民在饑荒後因為各種疾病就損失了五萬多的人口。
糧食產量的下降使得國庫無法獲得足夠的實物稅收來維持政府的運轉以及軍隊對外戰爭軍費的報銷。同時因為農業的崩潰和城市居民的大量死亡使得城鎮居民的交易量大為減少,帝國的工商業遭受了巨大的打擊,城市經濟迅速衰落,帝國的貨幣稅收也無法正常進行。
三、總結
爆發於查士丁尼大帝時期的大瘟疫沉重的打擊了東羅馬帝國的實力,不僅是因為疾病本身帶來的人口損失,更加是因為瘟疫造成的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帝國境內的農業遭受了巨大打擊,使得國家的基礎被破壞,軍隊中的服役士兵和優秀將領大量死去,使得帝國軍隊戰鬥力大打折扣,不足以抵擋外族的入侵。
查士丁尼瘟疫使歐洲跳蚤和齧齒類動物感染了耶爾森氏鼠疫桿菌, 造成此後200年間大規模瘟疫流行, 每隔10—24年便週期性爆發。埃瓦格留斯就大瘟疫週期爆發的記載, 「經常情況下, 瘟疫以每5個財政年 (即15年) 的週期循環波及各地。但是尤其是在每個循環的頭一兩年最為嚴重」。
根據後世資料統計:
558—561年間, 鼠疫再度大範圍流行, 開始從埃及擴散到整個東地中海盆地和君士坦丁堡, 而後向西經意大利拉文納和熱那亞等港口傳播到法國南部。
580—582年和588—591年間, 鼠疫又捲土重來, 以通常的傳播模式從西班牙擴散到法國南部和意大利。某些證據表明, 第三、第四、第五次大範圍瘟疫傳播由於同時爆發的天花時疾而極度惡化。
599—600年間, 鼠疫第六次流行。在意大利和法國南部, 它造成了查士丁尼瘟疫之後最嚴重的損害, 15%的人口因此喪命」。此後, 608、618、628、640、654、684—686、694—700、718、746、762年, 鼠疫區域性爆發, 一直持續到8世紀末。
連續性大瘟疫不僅對東羅馬帝國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還對整個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查士丁尼死後,東羅馬帝國由盛轉衰,從此江河日下,後續陸續爆發的大瘟疫嚴重影響了東羅馬帝國的人口增長,導致國力長時間徘徊在一個相當低的水平,帝國的復興再無期望。而隨著東羅馬帝國勢力的衰退,一些勢力迅速填補了東羅馬帝國留下的空白。
於是倫巴底人佔領了意大利北部,斯拉夫人佔領了巴爾幹半島的大部分地區,波斯人入侵和佔領了東部的省份。但當時剛剛在伊斯蘭教下統一起來的阿拉伯人的突然出現是赫拉克留無法意料到的。阿拉伯人佔領了幾乎所有的南部省份。到了7世紀中期,敘利亞、埃及這些以前羅馬帝國的核心區域都徹底淪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
在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東羅馬帝國最後的堡壘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土耳其人攻破,成為了今天的伊斯坦布爾。而逃出君士坦丁堡的末代拜占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最後嫁給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於是利用拜占庭的餘威統一了莫斯科周邊的小公國,建立了莫斯科公國,並且將代表東羅馬帝國的雙頭鷹收為己用放在國徽上,自稱第三羅馬帝國。
可以說如今世界局勢的演變都和當初那一場查士丁尼大瘟疫脫不開關係。
疫病是伴隨著人類歷史社會發展的一個噩夢,無論東西方,都有慘痛的被疫病困擾的案例。從歷史上看,病毒是沒有國別限制的,更不用說是交通比古代發達無數倍的現代。研究歷史,就是要吸取歷史教訓,以史為鑒,希望全世界都能攜手共同面對這次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