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著名方程式:E=mc²等式啟蒙原子彈製造
據英國《衛報》網站4月5日報道,E=mc2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方程式,曾被印在無數T恤衫上、海報上,在無數部電影中出現,即便你從未接觸過任何方程式,你也會知道它以及它的創造者——物理學家、諾貝爾獲獎者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這個公式首次問世於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在《物理學年刊》一篇名為「物體慣性是否與其具有的內能有關?」的論文中。質量與能量的關係引發了愛因斯坦的另一發現——狹義相對論,這是對宇宙間物體運動關係的一種新的理解方式。
等式描述了某種物體(一個原子、一個人或者一個太陽系)的能量(E)等於它的總質量(m)乘以光速(c=186000米/秒)的平方。好的等式看起來都很簡潔,但這個公式的獨到之處就在於,它描述了能量與質量的關係,而這兩個概念原本是完全不同的測量方向。愛因斯坦之前的科學家,只研究出能量守恆的概念,即:能量只能被轉移而不能增加或消亡。
在相對論中,愛因斯坦將質量引入為一種新型的能量。原來,質量僅被認為是定義物體重量的測量方式,而在愛因斯坦的理論中,質量變成了測量物體總能量的形式。質量成了能量的高度集中形式,甚至,二者可以相互轉化。核電站將這一想法應用於亞原子粒子反應堆中,即中子反應堆,鈾原子的原子核經過高溫,裂化為更小的原子。中子裂變過程,釋放能量,更多的鈾原子分裂。經過精確測量,總質量略小於實驗前,這種差異稱為「質量缺陷」。通過愛因斯坦的等式可以計算出,失去的質量已經轉換為能量。除去極小的質量損失,這一實驗過程釋放除了極大的能量。
二戰期間,雖然愛因斯坦本人鼓勵美國政府資助原子能研究,但由於安全許可方面的問題,他自己幾乎並未參與到曼哈頓計劃中。當時,除了部分科學家和軍事家意識到這不僅僅是個理論,很多人並不相信愛因斯坦的等式能有如此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