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裡斯蒂娜是誰?瑞典女王克裡斯蒂娜的生平簡介
克裡斯蒂娜女王(瑞典語:Drottning Kristina,1626年12月8日-1689年4月19日),即克裡斯蒂娜·奧古斯塔(Kristina Augusta),是1632至1654年間的瑞典女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在三十年戰爭呂岑會戰中陣亡後,其6歲的獨女克裡斯蒂娜便以假定繼承人的身份繼承了王位。
克裡斯蒂娜轉信天主教和退位後,在法國和羅馬渡過晚年,死後葬於聖伯多祿大殿。
她是父親的掌上明珠,6歲登基,喜歡騎馬和射擊。而且聰明智慧,14歲已通曉拉丁文、希臘文、德文法文以及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她愛慕自己的表兄,卻拒絕嫁給他,她說:我不得不坦率的告訴你,我不會與你結合,但是我也可以許諾,我也決不同別人結婚。
克裡斯蒂娜親政後,削弱了以奧克森斯蒂爾那為首的貴族權力,恢復了王權。在她執政的短短十年,年青的女王充分顯示了她的才幹和膽識。如果不是早早產生遜位思想,她很可能成為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女王之一,與武則天、俄國的葉卡捷琳娜、丹麥的瑪格麗特、英國的維多利亞齊名。
瑞典在她的統治下國泰民安,她還酷愛學習,善於招攬人才,在位期間創辦了瑞典第一家報紙與第一所全國性的學校,並吸引眾多的歐洲著名學者前來講學(笛卡爾就是因她死掉了,因為斯德哥爾摩太冷),但在鼎盛時候,28歲的女皇將王位讓給了自己曾經愛慕的表兄,而後周遊歐洲,定居羅馬,並最終死在了那裡。
1626年12月8日,克裡斯蒂娜生於斯德哥爾摩。她出生之前,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國王的首兩個女兒──一個無名公主,和另一個同名為克裡斯蒂娜的公主──都已經夭折,故瑪麗亞·埃莉奧諾拉王后懷有第三胎時,舉國都十分期待,她誕下孩子時,王宮更是充滿熱烈歡呼聲。由於克裡斯蒂娜出生時長滿毛髮,且哭聲雄亮,接生的人把她誤認為男孩子。克裡斯蒂娜在自傳憶述道,"在場的女士發現這錯誤時,都感到萬分尷尬。"國王卻十分歡喜,說"這女孩一定會很聰穎,看她作弄了我們所有人!"她的性別之所以會引起混淆,可能是因為她出生時被幾乎完整的羊膜包著;但斯堪的納維亞傳統把這種羊膜稱為"勝利外衣",視之為好兆頭。國王很疼愛女兒,而公主也很敬愛父親;然而王后卻因自己沒有誕下男孩而對克裡斯蒂娜很冷漠。古斯塔夫二世為了捍衛新教,率兵出國參與三十年戰爭前,申明若他無法回國,則由克裡斯蒂娜繼承王位。
國王把克裡斯蒂娜當作王子般撫養,而克裡斯蒂娜繼位時宣誓為"國王"而非"女王" 。煩躁的母親常常告訴她,把她誕下來時是多麼痛苦,使她感到內疚,可能是她沒有打算誕下兒子作繼承人的原因。
1632年,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於呂岑陣亡。雖然克裡斯蒂娜很少流淚,但她為了父親的死哭泣了三天。她母親把國王的遺體從德意志帶回國,並間中把棺材打開,撫摸他的遺體──國王於死後18個月才下葬。由於克裡斯蒂娜跟先王長得很相似,母親改變了對她的態度:起初漠不關心,現在卻十分注意她。古斯塔夫·阿道夫曾下令,若他不幸戰死,克裡斯蒂娜應交由姑母卡塔裡娜照顧。卡塔裡娜跟普法爾茨的約翰結婚,但二人於戰爭爆發後遷回瑞典,與克裡斯蒂娜十分要好;卡塔裡娜的女兒後來跟克裡斯蒂娜的好友結婚,而她的兒子後來更繼承了克裡斯蒂娜的王位。然而瑪麗亞·埃莉奧諾拉王后卻不滿先王遺令,決定要親自照顧女兒,並禁止卡塔裡娜進入王宮。其後,她常常在密不透光的房間內偷泣。阿克塞爾·烏克森謝納(Axel Oxenstierna)大法官逼不得已,只得把瑪麗亞·埃莉奧諾拉放逐至格裡普斯霍姆宮,並限制她要得樞密院同意方可見女兒。自此,克裡斯蒂娜得姑母一家人作伴,過了3年愉快時光;但卡塔裡娜於1639年死後,烏克森謝納著令她家人遷出王宮。
克裡斯蒂娜還是嬰兒時,看顧她的護士曾不小心把她掉在地上,使她斷了一塊肩骨,兩邊肩膀終生高度不一。但她馬術精湛,並學習劍擊和射擊。她6歲繼位為後時已經很成熟,給俄羅斯大使留下極佳印象。先王指派給她的導師,神學家約翰內斯·馬蒂亞·哥圖斯(Johannes Matthia Gothus)教曉她宗教、哲學、希臘語和拉丁語。此外,她也學習瑞典歷史和現代語言。她語言天份十分高,曾使法國大使大驚說:"她的法文〔說得那麼好〕,就像在盧浮宮內出生!";而曾在意大利居住四年的丹麥醫生,則驚歎她雖然未到過意大利,卻說得像當地人一樣 。
14歲的克裡斯蒂娜是模範學生,教授她政治學的烏克森謝納曾讚揚她說:"她完全不像女孩子,相反,她天資聰敏,遺傳了父親的智慧。"烏克森謝納和古斯塔夫曾經把國王領地賞賜紳士和將領,以換取他們效忠;克裡斯蒂娜後來明白這政策改變了國王和紳士之間的勢力平衡。她的曾祖父古斯塔夫·瓦薩改信新教後,國王擁有的教會和修院財產增加了;當時國王領有瑞典土地的三成,自由農夫領有約一半,紳士領有兩成。但古斯塔夫二世不斷賞賜臣下,使克裡斯蒂娜繼位時,國家約七成五的土地屬紳士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