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家卡米耶·克洛岱爾:不只是羅丹的情人

雕塑家卡米耶·克洛岱爾:不只是羅丹的情人

世界歷史雜談

雕塑家卡米耶·克洛岱爾:不只是羅丹的情人

卡米耶克洛岱爾絕是「羅丹的情人」,也是一個真正的天才女性藝術家。然而卡米耶克洛岱爾的命運似乎注定是毀滅,她曾深陷同羅丹的情感糾葛之中,經歷重重夢魘最終被送入精神病院,她悲劇並不是簡單的愛情的悲劇,而是處於那一變革時代的女性藝術家的悲劇。

「我掉進了深淵。我生活在一個如此可笑、如此奇異的世界裡。我生活裡的夢想,僅僅是夢魘罷了。」

——卡米耶·克洛岱爾 1935年5月24日於蒙德維爾格精神病院

卡米耶‧克洛岱爾, Camille Claudel,(1864-1943)

她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優秀的雕塑家之一。1864年12月8日出生於法國維勒訥沃,是一名普通稅務官的長女,著名作家保羅克洛岱爾之姊。

卡米耶克洛岱爾在極為年幼時就已展露出自己的藝術天賦,12歲完成第一件雕塑,15歲正式師從布歇。1881年,克洛岱爾家舉家遷到巴黎,以供他們的大女兒在私立的柯拉羅西學院學習(那時著名的法國美術學院還不接受女學生),只留下父親在家鄉為他們提供經濟支持。

1883年,18歲的她在布歇舉薦下來到當時已頗富盛名的雕塑大師羅丹的工作室,成為比她年長24歲的羅丹的學生,後來又成為他的模特、繆斯、合作者和情人。卡米耶克洛岱爾曾參與創作羅丹最著名的幾件作品,如《加萊義民》,以及《地獄之門》群像的手腳部分。而羅丹的《吻》和《永恆的偶像》等雕塑也正是創作於二人熱戀的時期。但是兩人的激情不久便顯露出其令人窒息和壓抑的一面,倔強的卡米耶希望成為羅丹的妻子,優柔寡斷的羅丹卻不願離開為其育有一子的老情婦羅斯伯雷。據信卡米耶曾數次懷上羅丹的孩子,在1892年的一次流產(或墮胎)之後,兩人的關係逐漸轉淡,但他們仍定期見對方,直到1898年卡米耶徹底與羅丹決裂,結束了延續15年的戀情。

奧古斯特圠丹(Auguste Rodin)《吻》(The Kiss),大理石雕像,1884-1886年,巴黎羅丹美術館藏

而立之年的卡米耶‧克洛岱爾希望擺脫她曾摯愛的「羅丹先生」盛名的籠罩,成為一名獨立的雕塑家。她在這一時期創作並展出了了最具代表性的《沙恭達羅》(1886-1905)、《華爾茲》(1889-1905)、《克洛索》(1893-1897)、《成年》(1894-1900)等作品。

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永恆的偶像》(Eternal Idol),石膏,1889年,巴黎羅丹美術館藏

如今我們能夠看到的《成年》有兩個版本,早期的石膏版本和後來的青銅版本,兩個版本在細節上有明顯的差別。

稍微瞭解卡米耶‧克洛岱爾的人很容易把這組雕塑與她和羅丹、羅斯伯雷的三角戀情聯繫起來,卡米耶的弟弟保羅‧克洛岱爾所寫的一段話似乎為此提供了最好的佐證:

「這位赤身裸體的年輕姑娘,她是我的姐姐,我的姐姐卡米耶。這位美麗動人的姑娘,這位傲氣十足的姑娘,她跪在地上,她就這樣暴露在眾人面前,一絲不掛地跪在地上,忍受侮辱,苦苦哀求!一切都結束了,她給我們留下來可以看見的就是這座永遠的雕像……一種如此巨大的力量,同時擁有愛情、失望和仇恨的可怕的真誠,以至於這座雕塑超越了這門藝術的所有界限……《成熟之年》……這個在最後一團烈火中將它構思出來的靈魂,終於迫不得已地消失了……餘下的僅有緘默而已。」

但是卡米耶‧克洛岱爾最權威的傳記作者雷納-瑪麗‧巴黎卻在1988年的同名傳記片《卡米耶·克洛岱爾》中借飾演卡米耶的阿佳妮之口述說:「那不是你,你想錯了。你是雕塑家,羅丹,不是一尊雕塑,你應該知道才對。那個骨瘦如柴的老婦是我;那個跪著的找不回青春的少女是我;而那男人,也是我,不是你。我把所有的堅韌給了他,他將他的空虛給我作為交換,就這樣,一共有三個我,聖三位一體,空虛的三位一體。」

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女人的三個階段》(The Three Ages ofWoman),布面油畫,1905年,羅馬國家現代美術館藏

1913年,在最寵愛她的父親去世之後,家人將卡米耶‧克洛岱爾送到了巴黎的維耶艾弗精神病院,她此前已在波旁橋的工作室過了十年將自己與世隔絕的生活。她無疑被某些精神問題所困擾:從1905年開始她就有砸毀自己雕塑的行為,以保護它們「不被剽竊」;在她極度孤寂和抑鬱的幻想下,曾經的愛人羅丹成為她終極的對手和敵人,密謀要殺害她並把她的雕塑據為己有。她為被迫害幻想所深深折磨。

1914年,她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緣故被轉至法國南部的蒙德維爾格精神病院,在那裡一直住到1943年去世。那個才華橫溢的卡米耶被迫沉默了,她不再雕塑,甚至被禁止給朋友寫信和收信。在這裡沒有人知道她是雕塑家,她只是一群瘋女人中的一個,某個男人曾經的情人,某個男人的姐姐。

卡米耶‧克洛岱爾(CamilleClaudel)《華爾茲》(The Waltz),1899-1905年,青銅,巴黎羅丹美術館藏

她一次次地請求家人讓她離開蒙德維爾格,哪怕是將她接去巴黎的精神病院,好離家人近一些,但是沒有回應。她像她所雕刻的那個跪著的女人一樣,一再懇求,卻還是無法拖住命運殘酷前進的腳步。甚至主治醫生提出讓她轉院到巴黎,以有利她恢復的要求也被她母親拒絕了:「她有各種惡習,我不想見她,她對我們傷害太多。」

卡米耶‧克洛岱爾的命運似乎注定是毀滅,20年後當人們想找回她的遺骸的時候得知精神病院的墓地已被翻動過,導致她的屍骨無存。儘管卡米耶‧克洛岱爾毀掉了自己大部分的作品,仍有大約90件雕塑、速寫和繪畫作品得以保留下來。

卡米耶‧克洛岱爾的悲劇並不是簡單的愛情的悲劇,而是處於那一變革時代的女性藝術家的悲劇。她是一個真正的反叛者,並不因為她有意追求痛苦,而是她不得不如此。有人可能會指責她有自毀傾向,但我們很難想像在社會的偏見和陳腐的道德觀念之下,她的悲劇如何才能得以避免。甚至讚美她的評論家也把她視為一種不正常:「一場有違天性的革命,天才女子。」人們稱讚她的雕塑是「男性的和強大的。」

卡米耶‧克洛岱爾絕不只是「羅丹的情人」,而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不是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世界歷史雜談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