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曝入侵波蘭:閃電戰進展讓德軍高層大吃一驚
德國《世界報》網站2014年9月24日發表題為《就連國防軍也為閃電戰感到驚訝》的文章,作者為費利克斯·克勒霍夫,全文編譯如下:
英國傳單直擊德國自信心的核心。從1939年秋起,大量傳單被拋到德國上空,上面寫到:「1917年在東線取勝——1918年回到困苦的家鄉——1939年再次在東線取勝——1940年呢?」
沒什麼比這句話能更準確地表達大多數德國民眾的擔心了。因為,儘管對東方鄰國的戰役出人預料地快速取勝——但大多數德國成年人還記得22年前的形勢。
當時沙俄這個東方的敵人被打敗,德軍佔領了中歐和東歐直至高加索的廣大地區。但僅僅一年後,德意志帝國就不得不向西方的敵人投降,德皇退位。
德國國防軍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戰勝波蘭軍隊也沒有改變德國人的這種矛盾情緒。儘管宣傳部門對閃擊波蘭的「包裝」讓人產生了另一種印象,但事實上,德軍從未將波蘭之戰設計為新型戰爭乃至「閃電戰」。
德軍將領當然知道己方的優勢,尤其是部分師的現代化裝備,也清楚波蘭軍隊的弱點。但除了海因茨·古德裡安等為數不多的新型戰爭的理論家外,德國坦克部隊看似毫不費力的推進令絕大多數指揮官感到驚訝。摩托化先頭部隊在第一周就推進了200多公里。儘管遭遇了零星抵抗,但徒步行軍的步兵也在幾天內前進了65公里。
9月14日,德軍完成了對波蘭首都的鉗形攻勢。德軍談判代表要求華沙軍民不作抵抗地交出城市,但被拒絕。8天後華沙被全面包圍。
開戰僅幾天後,波蘭政府和總司令部就不得不南遷,並在9月的第3周逃到了原本是盟國的羅馬尼亞。鑒於德國開動戰爭機器,羅馬尼亞為安全起見宣告中立。於是,波蘭成了孤家寡人,獨自抗擊強大的德國國防軍,且從9月17日起在東邊抵抗同樣強大的紅軍——因為斯大林來取這個希特勒在8月簽署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秘密附加協議中許給自己的戰利品。
儘管波蘭陸軍最遲從1939年9月22日德國和蘇聯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舉行勝利閱兵式後就已宣告戰敗,但波蘭民族沒有屈服。更準確地說:華沙人沒有屈服。他們知道,自己將面對殘忍的佔領政權。他們希望,在德國進攻波蘭後立刻向希特勒德國宣戰的西方強國或許還是會出兵干預。
首都決心不屈服。華沙不是堡壘。這座城市沒有值得一提的防禦工事,且城內只有約12萬軍人,其中大部分是散兵游勇。
但這座城市不想投降。如果投降,居民除失去自由或許還有生命外,也將失去尊嚴。許多人寧願有尊嚴地死去也不願忍辱偷生。有不同想法的人則向周邊地區逃亡——儘管德國坦克前鋒部隊已從市郊包圍了這座城市,但包圍圈直到9月的第3周才真正閉合。
德國空軍從開戰第一天起就空襲了居民區;現在空襲明顯加強。德軍宣稱的目標是轟炸華沙,直至其失去抵抗能力。從國際法對戰爭的規定看,這種作法在1939年是個灰色區域。根據從1914年至1918年的一戰中得出的經驗教訓,國際聯盟在2次世界大戰之間曾商議通過一份旨在保護城市免遭空襲的公約,但該公約從未正式生效。
德國飛機在近2000次空襲中投下近千噸炸彈和燃燒彈,有時甚至將裝滿的油桶從運輸機敞開的艙門直接拋出去。
在發起最後一輪進攻前,德國炮兵轟擊了華沙郊區的臨時戰線。超重型列車炮和攻城臼炮也投入作戰。防禦者的確毫無反抗之力。然而,他們還是抵擋住了1939年9月25日德軍發起的首次衝鋒。
此時仍試圖逃亡的華沙人被有針對性的火力趕回市區。只有中立的外國人可以在美國外交官的率領下通過一條通道離開戰區。但黨衛軍突擊隊攔住了猶太人和被他們認作猶太人的人。
在首次衝鋒失敗一天後,關於首都內波蘭軍隊投降的談判開始了。9月27日午間,停火協議生效。至此波蘭之戰實質上已經結束。
國防軍投入本次戰爭的總共160萬軍人中,有1.6萬人陣亡,傷者約為死者的2倍,波蘭軍隊的損失是德軍的4倍。和開戰前的預期相比(當時國防軍領導層中的悲觀論者曾宣稱,總兵力折損20%就算少的),這是一個出人預料的結果。
然而,將領們還是一致違背了希特勒在秋天就在西線發動進攻的想法。因為和波蘭不同,法國和英國擁有現代化的空軍和裝甲兵。坦克的性能也明顯優於從1935年起匆忙研發出來的德國坦克。
入侵波蘭的61個德軍師中只有5個裝甲師。其他師大都徒步行軍,並用馬車運輸物資。令德軍最終也在西線大獲全勝的關鍵不是技術裝備,而是戰術指揮。這一點將在後續戰爭進程中得到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