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橫渡茫茫的大西洋,到達的“新大陸”是今天的哪裡?

哥倫布橫渡茫茫的大西洋,到達的“新大陸”是今天的哪裡?

世界歷史雜談

哥倫布橫渡茫茫的大西洋,到達的“新大陸”是今天的哪裡?

14、15世紀,歐洲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生產技術極大提高,與之相應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也逐漸建立起來,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和商業活動在西歐國家相繼湧現。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的擴大,歐洲人對貨幣和黃金的追求變得狂熱起來。由於當時社會的主要財富已經由貨幣取代了土地,貨幣成為了商品買賣的普遍支付手段,社會對貨幣的需求急劇增加。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社會急需大量的黃金,但是歐洲的黃金很少,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人們將目光注意轉向了其他地方。《馬可·波羅行紀》一書中詳盡記述了中國的繁榮富足以及東方各國是黃金珠寶的產地。這本書在西方的廣泛流傳使得許多歐洲人產生了去東方尋求黃金的念頭。

歐洲人要想從歐洲到達東方,奧斯曼帝國是必經之地,但是當時的奧斯曼帝國利用自己地理位置的優勢,對經過船隻的商品強征重稅,所以一般人們很少通過奧斯曼帝國進行遠途運輸。因此,歐洲人期望開闢一條直接通往印度和中國的新航路。

科學技術成就使新航路的開闢具備了客觀條件。15世紀,造船業已能製造適於大海航行的多桅快速帆船;航船裝備了火炮;中國發明的指南針傳入歐洲,在大海上航行的船隻就不會迷失方向;地圓學說已廣為流傳,人們深信,一直西行可以到達東方。

1487年,葡王若奧二世派遣迪亞士率領3只船自里斯本出發沿西非海岸向南航行,到達非洲的西南端。若奧二世認識到發現非洲西南端的重要性,稱它為「好望角」。1497年,葡王曼努爾派遣達·伽馬率領3只船自里斯本出發,沿迪亞士的航線繞過好望角,1498年5月達印度。這樣,從歐洲繞過非洲到達亞洲的航路被開闢出來了。1499年達·伽馬回到里斯本,帶回的奢侈品出售後獲利達到航行費用的60倍,初步達到了開闢新航路的目的。

1492年,意大利人哥倫布在西班牙女王伊薩貝拉和她丈夫斐迪南大公支持下,率領3只船由巴羅斯港出發,橫渡茫茫的大西洋,到達了歐洲人過去不知道的一塊「新大陸」。哥倫布誤認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因此稱當地居民為「印第安人」。

後來另一個意大利航海家亞美利哥證實哥倫布到達的地方不是印度,而是「新大陸」,於是「新大陸」就以他的名字而被稱為「亞美利加洲」。但是哥倫布最初到達的南北美洲大陸間的島嶼,一直被叫做西印度群島。哥倫布不僅發現了「新大陸」,而且開闢了歐洲到美洲的航線。

1519年,住在西班牙的葡萄牙海員麥哲倫受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之命,率領船隊作環球試航。他橫渡大西洋,沿巴西海岸南下,繞過美洲南端的海峽(後來叫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直到菲律賓群島。麥哲倫在同菲律賓人的衝突中戰死,他的同伴經印度洋,繞好望角,於1522年回到西班牙,這樣,從歐洲繞過南美洲到達亞洲的航路也被開闢出來了。這次航行,從實踐上證明了地圓學說。

這些新航路的開闢,對世界經濟貿易發展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

第一,引起所謂的「商業革命」。由於新航路的開闢,歐洲貿易範圍空前擴大,西歐與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聯繫加強了,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歐洲貿易中心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業地位逐漸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國和尼德蘭所代替。

第二,引起了所謂的「價格革命」。新航路開闢後,西班牙等國從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銀,西歐貴金屬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銀價值下跌,物價高漲,貨幣購買力降低。自16世紀30年代至16世紀末,西班牙的物價上漲4倍多,英法等國上漲2-2.5倍。資產階級一面付出貶值的貨幣工資,一面以高價出售商品,牟取暴利。封建地主收取的定額貨幣地租,也受到價格革命的影響。價格革命是原始積累的因素之一,它幫助了西歐資本主義的成長。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世界歷史雜談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