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潘古城是怎麼衰落的?瑪雅文明為什麼沒有延續?
公元8世紀,輝煌的瑪雅文明驟然消失,巨大的城市科潘被遺棄,繁榮的街道空無一人,瑪雅人拋棄了舒適的家、廣場和宮殿,突然離去……這一切都成為考古史上新的不解之謎。這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徹底全面的一次文化失落。是什麼力量終止了瑪雅文明的延續?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這是考古學家仙諾對瑪雅文明困惑。
1839年,兩個旅行者出現在中美洲的熱帶雨林之中。在當地嚮導的指引下,正沿著泥濘的馬幫小道,艱難地向洪都拉斯崎嶇的高地行進著,綠色的叢林世界,輕柔飄蕩的樹蔓,不絕於耳的樹蛙聲,這一切真會讓一個生物學家如癡如醉。但是這兩位旅行者到洪都拉斯來可不是為了研究珍稀動植物的,他們正在尋找一個消失掉的城市——科潘。
英國人名叫佛雷德裡克.加瑟伍德,四十歲,是一位繪畫藝術家,有豐富的旅行經驗。美國人叫約翰.李約德.斯蒂芬斯,三十四歲,出生於一個殷實的家庭,自己又是一位律師,但他放棄了這一本行,這些年來一直在歐洲、俄國、近東地區、阿拉伯地區以及埃及四周漫遊。對古文化和廢墟遺址的興趣使兩人成為至交好友。他們選定中美洲作為他們的探察目標。雖然人們早就知道在墨西哥南部、尤卡坦半島、危地馬拉和洪都拉斯存在著大量的廢墟,但對於這些遺址文化的真正瞭解卻幾乎近似於零。
當兩位探險家到達科潘谷地時,即今天位於洪都拉斯西部的科潘.瑞納斯鎮,看見了一條河,河的那面是長長的石牆似的建築,高度達到一百英尺。雖然有些地方已是殘缺不全,小樹和灌木叢生,但他倆仍然一眼就認出這是一座巨大石建築的遺跡,斯蒂芬斯後來在回憶中寫道,「我們沿著寬大的石階梯往上爬,有的地方還完整無缺,有的卻被石隙里長出的樹所拱翻,最後我們來到了一個平台之上。由於叢林雜草的覆蓋,很難辨認出它的形狀。」
儘管科潘幾乎大部分都被熱帶雨林所吞沒,但是斯蒂芬斯和加瑟伍德還是找到了一個石頭砌成的半圓形的競技場;一些前肢躍起,飛向前方猛撲的美洲虎的雕像;還有磚石建築上部巨大的石雕頭像。他倆的正前方,一級一級的石梯最終引向一個巨大金字塔的頂部,簡直就是一座人工的石頭山,頂部上原來是一座廟宇,牆體已全部倒塌,並被無花果的盤根所覆蓋。周圍全圍立著石碑或有雕花的石柱。有些雕刻內容顯然是人和動物,還有一些圖像倆人可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斯蒂芬斯和加瑟伍德氣喘吁吁地爬到一百英尺高的金字塔頂部,坐下後放眼向掩蓋在叢林中的其他金字塔和廢墟望去,映入眼簾的是淒涼和神秘的景色。斯蒂芬斯把半掩在叢林中的科潘比喻成大海中的一條沉船,「她躺在那裡像大洋中一塊折斷的船板,立桅不知去向,船名被湮沒了,船員們也無影無蹤;誰也不能告訴我們她從何處駛來;誰是她的主人;航程有多遠;什麼是她沉沒的原因。」
當被問及瑪雅文化被毀滅的原因時,當地的嚮導也只能一臉茫然:「誰知道呢?」他們總是這樣一成不變地回答他們的咨詢者,面對著科潘城的全部景貌,斯蒂芬斯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這些廢墟只能是一個頗具成就的,有高度文明的種族留下的遺址。
兩人在科潘一呆就是好幾個星期,忙於探察,繪製地圖和搞素描,勾草圖。兩人都認為科潘絕不遜色於埃及任何一座著名的金字塔。
發現令人振奮,二人大受鼓舞,急於探察更多的廢墟遺址。他們穿過危地馬拉,進入了墨西哥南部的契阿帕斯地區,繼續進行範圍廣泛的探測旅行,訪問了巴倫克和其他十來座別人告訴他們順路就可以到達的廢墟。他們注意到這些遺址的石碑上刻有許多和科潘石碑上相似的圖像,於是斷定這一整個地區曾經為一個單一的種族所佔領,並且他們的文化藝術是獨立存在的,決不雷同於其他任何已知種族,屬於一個新的文明,斯蒂芬斯斷然拒絕了當時風靡一時的文明擴散論,堅信這些廢墟遺址肯定源於美洲本土,其建造者和現在還居住在這裡的瑪雅印第安人的祖先有相當接近的關係。隨著這一論斷的宣佈,瑪雅文化研究就從此誕生了。
嚴肅正規的考古工作於19世紀叨年代在科潘展開,哈佛大學皮波蒂博物館派了一系列的考古工作隊來;這些考古人員也對諸如像契晨.伊特薩那些地處尤卡坦半島的瑪雅廢墟遺址進行了考查。
如今的科學家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瞭解了這座古瑪雅城市,科潘地區是一個八十平方英里的河谷地區,而城市本身不過幾平方英里多一點,位於河谷地區的最低處。這一地區內有三千五百座草木覆蓋的高崗,每一處都是一座文化遺址,還有其他千餘座高崗沿著河谷地區零散地分佈著。
科潘城的中心是一個佔地約三十英畝的地區,考古學家稱之為主建築群,也是當年斯蒂芬斯和加瑟伍德看見一連串大型廢墟的地方。包括大金字塔在內的最重要的建築雄踞於土石砌成的平台之上,傲視著周圍的一切。小型的金字塔、廟宇、院落及其他建築散佈於大金字塔的周圍。金字塔之間建有大型廣場,上面點綴著石碑,有的竟高達十三英尺。中央大型廣場的一端修有一個球場,球場周圍則是突兀的金字塔,就像陡峭筆挺的山峰。
科潘僅是瑪雅許多文明中心中的一個。考古學家把瑪雅的勢力範圍分成了三個區域:從南到北是高地(即今天危地馬拉、西薩爾瓦多和洪都拉斯的山區地區);南部低地(即危地馬拉、南墨西哥和比奈滋的丘陵和平坦低地相連結的地區);北部低地(即尤卡坦半島)。科潘位於高地和南方低地之間。就其地形來講,她屬於多山的高地,但她與南方低地的瑪雅城市有著最緊密的文化聯繫,這些城市中包括有巴淪克和汰柯。
公元前1100年,在鬱鬱蔥蔥的科潘河谷裡開始有人定居。瑪雅文化誕生於公元前2世紀,大約在公元前250年就進入了今天學者們所說的古典瑪雅時代。從那一時期起,瑪雅人開始在包括科潘在內的各地修建大型城市。到了5世紀,一位名叫寶藍色鸚鵡的國王統治了科潘(寶藍色鸚鵡是瑪雅人供奉的一種熱帶鳥)。他下令修建了第一座大型的廟宇。他的後代接著統治了科潘15個朝代。科潘在他們的統治下成為數一數二的古典瑪雅城市。
科潘另一位著名的國王叫灰色美洲虎,他在7世紀統治了大約七十個年頭,在他的治理下,科潘的領土擴大了,大概是因為戰爭征服的結果,城市不斷地擴大,直到人口達到了二十萬左右,人口的增加也帶來了城郊的發展。皇親貴戚們在中央金字塔周圍修建了廟宇、廣場和住宅,其餘的人只得搬遷進了玉米地,在那裡修建起一連串的新住宅。
漸漸地,原來那些住在城邊的農民被迫交出谷地上開墾出來的良田,搬遷到了周圍不大肥沃的坡地上。他們改變了原來的耕種技術,用石頭圍造了梯田,以免大雨沖刷走泥土。無論怎樣,生產力開始下降。
灰色美洲虎的兒子兔子十八在8世紀初統治著科潘,那裡的領土擴大到了一百平方英里。為了記錄下歷史知炫耀科潘的輝煌,兔子十八下令修建了許多石雕和石刻壁畫。可惜好景不長,這位國王戰敗後被鄰國俘獲,斬首示眾。他的兒子灰色貝殼為了復國,和巴倫克國的一位公主成了親。灰色貝殼也修了一個新的神廟金字塔,其造型很有自己的特點:七十二級台階,每級五十英尺寬,上面刻滿了一千二百五十多幅圖畫,傾訴著科潘王國和她統治者的故事,這可是全美洲最長的石刻故事。
不幸的是,該台階於18世紀崩塌,現在只有幾幅畫還保持著原來的狀態。碑文研究家們正竭盡全力地工作,想恢復這些圖畫的原始狀態,科學家們把這項工作的難度比喻成解決世界上最大最難的拼板遊戲。
寶藍色鸚鵡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叫雅克斯.潘克,他於公元763年登基。儘管他下令修建了許多紀念碑和祭壇,把自己描繪成一個強大的君主,但仍然無法挽救已走上頹勢的科潘。人口過剩和莊稼欠收導致了食物的短缺,科潘人體質整體下降。科學家們分析研究了當地的骨骸,發現科潘後期人口中的百分之九十都患有營養不良或其他病症。雅克斯.潘剋死於820年,科潘的輝煌到此就結束了。
考古學家有證據表明在以後幾個世紀中,人們繼續生活在這一河谷地區,但人口持續銳減,再沒有修建新的石碑和祭壇等建築。大約在公元1200年,除了少數一些農民和獵戶外,科潘已無人居住,熱帶森林開始慢慢地、極為耐心地吞噬已開墾出來的河谷地區,用樹林、樹葉、枝蔓和雜草覆蓋掉所有的石碑和廟宇。
科潘的衰敗反映了瑪雅文明的整體衰退。汰柯、巴倫克和其他的南部低地城市似乎大約在10世紀左右就被遺棄了,只是在北部的尤卡坦,瑪雅文化繼續在契晨.伊特薩、猶克斯莫、圖拉和瑪雅潘等城市繁榮,但是也未能持續到15世紀,當西班牙人於16世紀入侵時,瑪雅文明已經衰敗不堪,她的鼎盛時期已經是幾個世紀以前的事了。古代的瑪雅人相信時間的輪迴,認為世界將滅亡於公元2012年,然而瑪雅文化的輝煌卻在幾個世紀前就熄滅了。
研究人員今天仍然在致力於解釋和完善瑪雅文明消亡的原因。瑪雅城市之間的戰爭,城市內部貴族之間的爭鬥,再加上由於旱、毀林和人口過剩所引起的經濟和環境惡化導致了瑪雅文化的全面崩潰,常年不息的戰爭的拖累,不斷歉收的糧食,可能還加上農民的躁動不安,等級森嚴的瑪雅社會終於不堪重負,趴下了。1995年,地質學家發現,有證據表明8世紀南部尤卡坦瑪雅城市的衰落恰好與發生在那一地區的乾旱相重合,那可是7000年一遇的特大災害。學者們一致認為「瑪雅文化為什麼崩潰?」和「瑪雅文化是怎樣崩潰的?」是當今瑪雅研究中最引人入勝的兩個題目。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82年宣佈科潘為世界級文化遺產之一;這使聯合國可以提供經費,用來保護廢墟遺址免遭文物盜賊的荼毒和自然力量的侵害,同時能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經濟援助。兩年之後,洪都拉斯政府宣佈科潘成立國家考古公園,並且籌備一個考古博物館,於1996年對公眾開放。雖說廢墟遺址已發掘了許多,然而在未來的幾十年裡,考古學家和碑文研究人員仍有很多實地工作要做。一個世紀以前,斯蒂芬斯和加瑟伍德面對科潘的神秘讚歎不已;一個世紀以後,科潘仍然是一個謎,還有許多秘密等待人們去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