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印度列國時代:摩揭陀國的興衰史

解析印度列國時代:摩揭陀國的興衰史

印度歷史故事

解析印度列國時代:摩揭陀國的興衰史

摩揭陀位於恆河中游(今印度比哈爾邦的南部),是列國時代興起的一個國家,後來它逐漸強大起來,統一了北印度,並為後來孔雀帝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公元前6世紀,摩揭陀出了一位與佛陀同時代的著名國王——頻毗沙羅(即瓶沙王,約前544前493年)。他通過聯姻與居薩羅、跋祗等國建立了友好關係,同時又用武力征服了它的東鄰即位於恆河三角洲的鴦伽國。據說,他曾管轄8萬個村鎮,每個村鎮都設有村長和村議會。在中央,他設立了一個有8萬個村長組成的大議會,這顯系誇張之說,不過也透露出這樣的信息:摩揭陀國可能是由許多村鎮以某個政治中心而組成的。同時也說明,摩揭陀儘管是君主制式的王國,但王權至少在頻毗沙羅王時還不是沒有牽制的。頻毗沙羅還在中央設立了分別管理行政、司法和軍事的機構。此外,這位國王信奉佛教,首都王捨城成了當時保護和傳播佛教的中心。傳說他晚年被其子阿奢世所殺。阿奢世(約前496~前462年)對外積極擴張,他先打敗居薩羅國,繼之又對跋祗國進行了長達16年的戰爭,終於將該國征服。從此,摩揭陀成了東印度的霸國。阿奢世曾在恆河南岸建立了一座堡壘,因地處經濟、戰略要地,加之水陸便利,後來發展成為著名的華氏城。阿奢世對佛教最初持敵視態度,但後來也信奉了佛教。他曾在王捨城建塔奉祀佛骨,還贊助過佛教在王捨城的第一次結集(結集是佛教徒為討論佛陀生前的言論,以結成經典而舉行的集會)。

阿奢世之後,先後有四位繼位者弒父為王。最後一位殘暴的國王被市民起義所推翻,大臣希蘇那伽被擁立為王。從此開始了希蘇那伽王朝(約前414~前346年)的統治。希蘇那伽統治時期,摩揭陀征服了阿般提,國勢益強。其子迦臘索伽統治時,他把首都遷至華氏城,還在吠捨厘城舉辦過佛教的第二次結集。約公元前346年,出身低微的摩訶帕德摩·難陀殺死希蘇那伽王朝末王,建難陀王朝(約前346~前324年)。該王朝統治時期,摩揭陀基本上統一了北印度(除西北一隅外)。南印度的羯陵伽和德干高原的某些地區也被納入摩揭陀的範圍。難陀王朝的末王達納·難陀統治時期,摩揭陀兵力強大。據希臘作家記載,它擁有騎兵2萬、步兵20萬、戰車2000乘、戰象3000頭。但是,達納·難陀貪婪無度,橫徵暴斂,引起人民的不滿。公元前324年,難陀王朝被旃陀羅笈多推翻,達納·難陀被殺。

旃陀羅笈多家世寒微,傳說出身於一個飼養孔雀的家族。他在卓越的政治家喬底利耶的輔佐下,組織了一支軍隊,把駐守在印度西北部旁遮普地區的馬其頓·希臘侵略軍驅逐出境,隨即稱王。接著他又率軍東征,滅難陀王朝,建立了一個依其家族名稱命名的新王朝——孔雀王朝(前324~前187年)。該王朝統治時期,古代印度進入帝國時代。原摩揭陀的首府華氏城成了帝國的都城。這個帝國史稱「孔雀帝國」或「摩揭陀帝國」。

旃陀羅笈多統治時期(約前324~前300年),曾於公元前305年左右擊敗入侵印度河西北部的希臘化國家塞留古王國的軍隊。塞留古不得不把印度河以西一些地方(大體相當於今阿富汗和俾路支斯坦一帶)讓給旃陀羅笈多。後來兩國維持和平並建立了外交關係。旃陀羅笈多死後,其子賓頭沙羅(約前300~前273年)繼位。他鎮壓了北印度的人民起義,並且繼續向南擴張。賓頭沙羅死後,其子阿育王(或譯為「無憂王」)繼位。

阿育王統治時期(約前273~前236年),曾對印度南部羯陵伽進行了血腥征伐,俘虜15萬人,殺10萬人。征服羯陵伽後,除南端邁索爾地區外,孔雀帝國的版圖達到了最大規模:北起喜馬拉雅山南麓,南至邁索爾,東抵阿薩姆西界,西到興都庫什山。阿育王統治時期是孔雀帝國最強盛的時代。據傳說,因羯陵伽戰爭殺戮甚眾,阿育王表示懺悔並皈依佛教,成了虔誠的佛教徒。他還派人到處宣傳他的聖法,教導宗教集團之間要和睦相處,互相忍讓}人們要互相愛護、尊老愛幼,不殺生和做善事等。阿育王死後,孔雀帝國迅速衰落,南方的安度羅和羯陵伽很快宣佈獨立。大約到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的末代國王被一位將軍殺死,孔雀帝國告終。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印度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