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世紀,歐洲出現了《羅馬法》「復興時期」,許多國家相繼採用了羅馬法。德國是採用羅馬法最積極的國家。德國馬克西尼安一世於公元1459年,發出通告「宣佈帝國法院的審判以
巴爾幹半島(Balkan Peninsula),是一個歷史和地理上的名詞,用以描述歐洲的東南隅位於亞得裡亞海和黑海之間的陸地,詳細的範圍依照定義不同有許多種說法。巴爾幹一詞是由土耳其語的
龍騎兵是一種在歐洲極為常見的兵種,與其說是騎兵,到不如叫他們「騎馬步兵」。最初,這些騎兵和一戰時的輕騎兵一樣,只是以戰馬為機動方式。但由於龍騎兵的組建費用極其便宜
1524年10月28日,法國國王弗蘭西斯一世及其率領的龐大的軍隊,開始圍攻帕維亞鎮。該鎮當時由帝國守衛部隊據守,指揮官是唐·安東尼奧·德·萊瓦。法軍的計劃是,在發動重新奪取那
16世紀歐洲最強大的君王——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的查理五世
卡洛斯一世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查理五世即位前通稱奧地利的查理(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是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1516年-1556年在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1519年
早在馬歇爾發佈其著名演講之前,就已經有不少的意見和呼聲認為有必要對歐洲開展援助重建計劃。1946年9月6日時任美國國務卿詹姆斯·F·拜恩斯(James F. Byrnes)在斯圖加特的一家歌劇院的
巴伐利亞的伊麗莎白女公爵,即茜茜公主,是奧地利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妻子 ,奧地利皇后和匈牙利王后,她一共當了44年的奧地利皇后,也是奧地利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后,
在歐洲歷史上的15-17世紀,被稱為大航海時代,也叫做探索時代或地理大發現時代。這個時期,歐洲的目光開始由封建落後的領土爭奪轉向外界的探索與發現,其中湧現了許多著名的航
17世紀末18世紀初火器取得重大發展,刺刀的發明,燧發滑膛槍代替了火繩槍,使火槍完全取代了長矛,使用火槍的步兵橫隊戰術代替了火槍-長矛方隊戰術。火炮開始採用爆炸彈和霰彈
黑死病,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 在人類歷史上導致人口數量急劇下降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戰爭,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疾病,尤其是傳染病會使得上萬人失去生命。在世界
歐洲是一個種族單一、民族複雜的地區。這裡的居民,90%以上屬於白種人,即歐羅巴人種。即使到了今天,世界各地的移民紛紛湧入,也沒有改變歐洲種族的單一性。但與此同時,由於
英王查理一世因為與國會兩院的矛盾無法協調,最終導致了英國內戰的爆發。勝利者的法庭給了他們的國王一個「向人民開戰」的罪名,並判他死刑。面對死亡,查理鎮定自若,並拒絕
以前歐洲的貴族們都是以家族歷史的演變來命名姓氏的,有些是早期的君主時期和帝國時期冊封的貴族後裔,而且時間越是往後貴族姓氏的人口越少,只減不增,所以現代社會中帶貴族
美國和蘇聯的矛盾由來已久,從蘇聯剛剛成立時,美國就聯合各國孤立蘇聯。在日本襲擊了珍珠港之後,美國暫時放下了意識形態上的問題。兩國在大體上都是在對抗納粹德國,但是雙
19世紀的歐洲是什麼樣的?追求海外殖民地的多次競爭改變了歐洲的地圖
大家一定好奇19世紀的歐洲是什麼樣子的,小編今天就帶大家一起看看關於19世紀的歐洲及其鄰國的歷史史記。從維也納會議到一戰爆發之前歐洲仍舊是一塊帝國間相競爭的角力場。驅動
歐洲歷史有個相當獨特的現象,女性要不就不參與政治,如果參與政治就是家喻戶曉的女王,例如英國都鐸王朝伊麗莎白一世、西班牙特拉斯塔馬拉王朝伊莎貝拉一世、俄羅斯羅曼諾夫
早在16世紀,歐洲就已經出現日常禮儀使用右手的規定,而使用左手者則會被認為缺乏道德。17世紀以來,一直到一戰期間,對「左撇子」的歧視開始愈演愈烈,他們甚至被懷疑為不能正
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稱為歐洲復興計劃(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
1848年歐洲革命波及了多少個國家?1848年歐洲革命的意義影響
歐洲1848年革命:1848年革命發生於歐洲,是平民與貴族間的抗爭,主要是歐洲平民與自由主義學者對抗君權獨裁的武裝革命。首先發起地點為意大利的西西里島。而波及的國家幾乎涵蓋全
國花象徵著一個國家的精神風貌,文化底蘊。愛爾蘭是一個注重畜牧業發展的國家,愛爾蘭經濟在歐洲名列前茅,因其經濟發達,被譽為「歐洲小虎」之稱。愛爾蘭的國花是什麼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