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情感故事
作者:宋志堅
我曾以煙民的身份充當過煙草專賣局製作的一個電視節目的嘉賓。主持人問我吸煙好不好,我說當然不好;問我想不想戒,我說還不想戒;問我為何不戒,我說現實的威脅沒有說的那麼嚇人。一起當嘉賓的還有醫學界的一位教授一位博士,卻是有板有眼地擺出了吸煙的好處,說吸煙能殺死口腔中的病菌,保護牙齒;說最新科研成果表明,吸煙能防治肝癌
。對於這些好處,我雖是將信將疑,卻很希望它是事實。
兩年後牙病大發,換了假牙之後,邊上的牙齒又開始鬆動,再換假牙已無真牙可作依傍,牙科醫生說可以植牙,但價格高,且必須戒煙,要不,只消兩個星期就會前功盡棄。我於是說起,有醫學專家曾說吸煙可以殺死口腔中的病菌,保護牙齒。牙科醫生斷然否定,說這是無稽之談,毫無科學依據。至此,我斷定那位教授和那位博士所言之虛妄,而且由此及彼,認定吸煙能防治肝癌之說,也是一派胡言。
我於是感到困惑:這是教授和博士呀,且是專攻醫學的。
最近看到的一篇短文,題目就十分引人注目,叫做「自行車的污染比汽車大」。這是清華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的學者王浦生在說到「學術腐敗」時所舉的一個實例:一家汽車公司資助研究機構搞環境研究,最後得到的結論卻是中國城市環境污染不是由汽車造成的,而是由自行車造成的,「因為自行車引起交通不暢,導致汽車停滯,排放更多廢氣。」這好比是說,強姦之罪不在流氓,而在漂亮的女人;搶劫之罪不在歹徒,而在路人的錢包。這種違背常識的研究結論,偏偏是從事這方面研究的機構或專家作出的,能不使人感到困惑嗎?
談吸煙與健康的關係,要請醫學專家;談汽車與環保的關係,要請環保機構。他們從事此類專業的學術研究,或許還是該專業的學術權威,具有一定的公信力。這種公信力,本是極為可貴的資源。然而,當大大小小權力資源都在被人盡情開發的時候,學術界的專家們似乎也守不住寂寞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gushi_3.php?id=16001&s=121715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