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愛情故事大全 - 柏拉圖之戀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名人情事

柏拉圖之戀

在巴黎近郊布吉瓦爾的一個小山丘上,屠格涅夫建造了一座兩層紅磚白石的俄式別墅,每層各有一個陽台,向著塞納河和不遠處波林娜的那座白色樓房。屠格涅夫就這樣愛著波林娜。他們很近,只是坡上坡下幾步路的距離;卻又很遠,屠格涅夫終其一生也未能到達她身邊。
屠格涅夫與波林娜·維阿多的故事,很多書上都說是一曲柏拉圖的哀歌。波林娜是屠格涅夫的初戀,他為這份愛情獻出了自己的一生……
一曲動情多
波林娜·伽西亞 維阿多,是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歌唱藝術全論》及多部歌劇的著者馬努耶爾·伽西亞(1775 1832)的女兒。馬努耶爾青年時代由戈雅所繪的肖像,至今收藏在波士頓的博物館裡,據說《塞維利亞理髮師》中阿瑪維瓦伯爵一角,就是羅西尼專為馬努耶爾·伽西亞創設的。
波林娜10歲跟李斯特學鋼琴,她不像姐姐那樣漂亮,其實也可以說長得醜,但是她們的聲音具有同樣的天賦——次女低音至女中音的音域,從升F可低兩個八度到D,柔韌有餘而極具穿透力。好的聲音給人的感受,筆者從意大利盲人歌唱家昂德埃亞·坡切利那裡獲得了一些震撼人心的體驗……西班牙女子所受的舞蹈訓練,以傳統教育必修課著稱。人們盡可以從弗拉明戈舞那一舉手一投足來想像波林娜的身姿所傳達的魅力。更何況歌劇乃是集交響樂、聲樂與戲劇表演、舞台美術等於一身的高度綜合性藝術(筆者的忘年交、作曲家陳紫,曾經如此讚譽過自己為之獻身一生的歌劇)。
波林娜作為女中音歌唱家和悲劇表演藝術家所獲得的讚譽,也絕不遜於姐姐。尤其是她的眼神、她待人接物的態度,當時迷倒了一大片男觀眾:繆塞曾向她示愛以至求婚,但遭回絕;畫家阿黑·施埃費也鍾情於她……
波林娜不僅彈得一手好鋼琴,還繼承了父親的創作才能。李斯特、肖邦、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均讚賞過她的音樂才華。她知識廣博,能流利地講五種語言:西班牙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和英語。
1837年,波林娜16歲開始登台,最初是演唱抒情詩,很快唱遍西歐各國的首都。巴黎意大利歌劇院指揮路易·維阿多(1800 1883)聘用了她,力薦她主演多部經典劇目。1841年,維阿多與之成婚。
1843年,維阿多首次到俄羅斯巡迴演出。一次獵熊的機會,路易·維阿多認識了伊凡·屠格涅夫。二人頓覺意氣相投,路易便邀伊凡到聖彼得堡(前列寧格勒,又稱彼得堡)歌劇院來聽波林娜演唱羅西尼的《塞維利亞理髮師》。
25歲的屠格涅夫對波林娜一見鍾情。從此,畢生40年,屠格涅夫始終與波林娜·維阿多若即不離。
“初戀”其人遠
波林娜在事業上從成功迅疾飛向更大的成功。比她年長20歲的丈夫,儘管博學、仁慈而寬厚,卻為身邊這位名人妻子埋沒、遮掩了光輝。
在俄羅斯的演唱更是一場又一場的凱旋:青年、大學生們為保證能有一個歌劇院的座位,從黎明時便擠在售票窗口等。每逢波林娜一曲落地,必有驚天動地的掌聲、頓足喝彩聲、謝幕時如雨般落在舞台上的鮮花。崇拜者們讚譽她“舉世無雙”,簇擁著她的馬車邊跑邊叫,追隨至她下榻的房前……
在這種氣氛中,怎樣才能吸引女歌唱家的注意與興趣呢?筆者見到一位俄裔作家曾不無調侃地作此描述:屠格涅夫每晚必到擠滿崇拜者的化妝室,並在四爪鑲金的一塊巨大白色熊皮上獲得了一席貴賓座位——他排第三號。在路易大度的目光下,屠格涅夫與其他最成功的獻慇勤者們展開競爭:一位將軍、一位伯爵,還有皇家歌劇院的指揮的兒子。奉獻給被俄羅斯人稱為“舉世無雙者”女歌唱家的鮮花禮品,顯然使年青的屠格涅夫耗盡資財。
事實上,波林娜感覺身高一米九的屠格涅夫年青可人,最為擅長的是即興編撰故事。漸漸地,屠格涅夫成為維阿多夫婦二人的親密朋友。
1845年春,屠格涅夫隨巴黎意大利歌劇團首次來訪巴黎,就住在維阿多巴黎東郊的家中——塞納 馬恩區一座名為庫爾塔夫奈爾的古堡,距巴黎60公里。屠格涅夫與路易·維阿多十分投契,二人均熱衷於打獵和文學藝術,維阿多不僅是音樂家,而且是意大利學、西班牙學學者,頗有著述。屠格涅夫第一次到法國,便與維阿多合譯了一些普希金的詩,以後又合譯果戈裡……屠格涅夫作品的法文本,最早均是維阿多與其配合、翻譯出版的。
追隨“康素埃蘿”的年代
女作家喬治·桑(1804-1876)也是波林娜的密友,小說《康素埃蘿》中的女歌唱家在生活中的原型,正是波林娜——儘管故事情節與其身世頗有出入。
1845年,屠格涅夫一到法國,便通過波林娜認識了喬治·桑——此乃屠氏認識的第一位法國作家。這位女作家生平最後十幾年,都與波林娜一家、屠格涅夫、福樓拜保持著密切的來往。
巴黎給屠格涅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景致、此地居民自由的生活方式……但為避免過長時間打擾,他離開維阿多家,到法國南方各地旅行,直至比利牛斯山地區,約在11月中,返回了聖彼得堡。
1847年初,維阿多到柏林演出,屠格涅夫立即趕來——其實他有另外一個借口:好友別林斯基(1811 1848)來德國治病,一些朋友組織了這次團體旅行。屠格涅夫與別林斯基在屠氏租下的小單元,與女歌唱家一起見面交談,可惜別林斯基不講法語,波林娜的幾句俄語也極其蹩腳,會見令人失望。幸虧他們還一起觀看了波林娜在歌劇《胡格諾人》中的悲劇表演,欣賞了她所達到的那種爐火純青的悲愴境界。
然而,顯得難以理解的是屠格涅夫。他突然告別兩位朋友,先隨著意大利歌劇團到倫敦,然後又來到巴黎,住在維阿多家裡,成為庫爾塔夫奈爾宮堡一名可愛的“食客”——毋庸置疑,“食客”也明知自己早晚有一天會報答主人的慷慨。
1847年10月初,趁維阿多前往德國巡迴演出之際,屠格涅夫不辭而別,離開庫爾塔夫奈爾宮堡。他在巴黎王宮附近租下一個房間,每天起早寫作,給涅克拉索夫主持的《現代人》及時而有規律地寄稿。他經常到杜伊勒裡公園的七葉樹下散步、冥想,下午兩點他嚴守時刻來到伽西亞家中,同波林娜的母親——也是一位歌唱家——和舅舅交談,然後去咖啡館看報。晚飯時,他總是到一家很平常的餐館裡,匆匆打發一頓有節制的粗茶淡飯。晚間衝向歌劇院,看波林娜演出。
終戀“柏拉圖”
筆者見到牛津出版的一本米爾斯基論著,說屠格涅夫如此鍾情於波林娜,終生陷於無望的愛情,而女歌唱家所給予的回報卻唯有冷淡的友誼;屠格涅夫小說中的愛情總以悲劇告終,波林娜至少應負一部分責任……前不久,筆者與來家做客的幾位俄羅斯文學老師交談,大家同樣為屠格涅夫繫於同波林娜·維阿多的柏拉圖式戀情而終老異邦感到莫大的遺憾。
柏拉圖式愛情,哲學本義到底如何?筆者不曾研讀過柏拉圖的原著,不敢妄言。但不妨取其轉義“精神戀愛”,乃是人們談及屠格涅夫的愛情時所表示的真正含義。
波林娜相貌並非佳人,且從一開始出現,已有丈夫路易常相伴隨——是否路易試圖向屠格涅夫顯示西歐的自由主義精神?或者,既然丈夫本人足以控制局面,又何必難為獻慇勤者,令眾人掃興呢?
當初屠格涅夫與維阿多夫婦共同住在庫爾塔夫奈爾宮堡,法國人所謂“夫婦三口”的情形,是否用中國雅言“三人行”來表達,更為符合實際?
清早,屠格涅夫常與路易一同出門打獵,傍晚三人一同到開滿雛菊、虞美人與勿忘我的原野間漫步,晚間他們一起到歌劇院,或跟來訪的朋友們一起在壁爐前交談、或在鋼琴旁聽波林娜彈琴、演唱……在此,屠格涅夫處處時時通過波林娜·維阿多的儀態、聲音以及她組織的沙龍聚會,感受著西歐的文明氣息。
屠格涅夫這敦厚、天真的年輕人,對於維阿多夫婦其實更像一個大孩子。
當然,年輕的屠格涅夫,對於與波林娜的關係僅僅停留在精神領域內,未必感覺滿足。1847年秋天,他不辭而別——不僅為擺脫“寄人籬下”的狀況,在心路的歷程上,恐怕與此不平衡也不無關係。
落地何必骨肉親
1850年,波林娜承擔了撫養屠格涅夫八歲的非婚生女兒的義務。當屠氏向她請求幫助時,她提出“孩子來源”的問題,可以見到屠氏給波林娜寫過這樣一段話:
有關我跟這小女孩母親的事情,我對您只簡單說兩句:那時——距今已經有九年了——我還年輕,在鄉下生活很無聊,我發現母親僱用的一個縫衣女相當好看,就跟她搭了兩句話,於是她來看我,我給她付了錢就走了,以後就有了這女孩……
1850年10月23日,屠格涅夫把女兒送上開往巴黎的火車,並按月支出1000法郎的費用——當時為相當可觀的數目——給波林娜。屠格涅夫還給女兒培拉吉取了個新名字——波林奈特,意為小波林娜,既表達了對女兒教育上的期待,又避免了與養母的名字混淆。
八年以後,一個俄羅斯農家小女孩,在波林娜的調教下,出落成了一個道地的法國姑娘。
19世紀50年代,屠格涅夫與波林娜的關係,表面上拉開了距離——地理上的阻隔,屠格涅夫在俄羅斯致力於創作,也試圖建立自己的生活。波林娜在此期間,於長女路易絲之後,又育有二女一男——克洛狄、瑪麗安納,及保爾。
……
筆者見到,在70年代屠氏回俄羅斯的那個時間,波林娜曾明確表達可能失去屠格涅夫的隱憂——屠氏已成為維阿多家庭不可或缺的成員。波林娜幾乎每天都給他寫信、轉寄報刊郵件,為屠格涅夫的文學事業盡可能地給予全力的支持,諸如開音樂會,為屠格涅夫在巴黎創建俄羅斯圖書館募捐,主動寫信給福樓拜、告知屠格涅夫的返法日程……
波林娜與路易的幾個孩子,尤其是兩個小女兒,從小就繞膝在屠格涅夫左右,逗他開心,屠氏送給她們的陪嫁——特別是克洛狄——也極為可觀。她們出嫁以後仍常來守候在受風濕痛折磨的作家病榻一側,直至為他送終——“扶柩”送他“還鄉”。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gushi_3.php?id=2859&s=1204861117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