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知識大全 - 生吃海鮮易招多種疾病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飲食宜忌

生吃海鮮易招多種疾病

日前,衛生部發出今年第6號公告,今年以來,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傷寒、副傷寒發病數上升,經調查,主要是因生吃、半生吃毛蚶、牡蠣等水產品引起。事實上,生食水產品不僅會發生傷寒,生食貝殼類等水產品還會引發多種疾玻

■某些污染物通過生物鏈逐漸轉移,使生物體內的污染物濃度逐漸提高

除可直接從環境中攝取的氧氣和水之外,人類還需要各種食物來維持生命。自然界的各種生物之間以食物的形式進行物質的轉移,這被稱為生物鏈,又稱食物鏈、營養鏈。

某些污染物(如汞、鉛、病毒、病菌)進入生物體內,逐漸蓄積並通過生物鏈逐級轉移,使生物體內污染物濃度逐級提高,這被稱為生物富集作用,又稱生物濃集、生物學放大化。通過生物富集作用可使生物體內污染物的濃度比環境中的濃度提高幾倍、幾百倍,甚至幾十萬倍。例如:海水中汞的濃度為0.0001ppm時,浮游生物體內含汞量可達0.001至0.002ppm,小魚可達0.2至0.5ppm,大魚可達1至5ppm。大魚含汞量比海水濃度提高了1萬至5萬倍。人、家禽、家畜或鳥類吃了含汞量較高的魚,就可能引起慢性汞中毒。

生食、半生食水產品容易引起下面幾種疾病:

傷寒、副傷寒

歷史上,有些發達國家因牛奶廠職工有傷寒慢性帶菌者,被傷寒病菌污染的牛奶曾造成食物型傷寒暴發多起。上個世紀90年代某單位去南方旅遊,途中購食海螺,隨後這些吃了海螺的職工集體發病,被診斷為傷寒。今年年初,寧波傷寒暴發,起因也是生食或半生食了被傷寒病菌污染的毛蚶與牡蠣。

甲型病毒性肝炎

1978年,我國寧波市發生一起由食用泥蚶所致的甲肝暴發,35天內發生1265例甲肝病例。這次甲肝流行是春節前集中供應的泥蚶曾被含有甲肝病毒的糞便污染了養殖水源。1983年和1988年,上海發生兩起甲肝的大流行,前一次發病人數2萬人,後一次發病人數達31萬多人。通過病原學、血清學、流行病學調查,證明這兩起甲肝大流行是由於生食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引起的。

容易造成甲肝傳播的水產品除毛蚶、泥蚶外,還有蛤類、牡蠣、蟹等。毛蚶每小時可過濾5升水,牡蠣每小時能過濾40升水,如產地水源被甲肝病毒污染,毛蚶和牡蠣可濃縮甲肝病毒,其濃縮倍數至少達15倍以上,並且可以長期儲存。食用毛蚶用開水沖燙不能殺死甲肝病毒,而生吃毛蚶更易發生甲肝。霍亂、菌痢

1991年,埃爾托霍亂首次侵入南美洲,由秘魯開始流行,其罪魁禍首就是海鮮。印度、孟加拉國也曾報道過數起由海鮮引起的菌痢和霍亂。在我國沿海和部分內陸地區的居民常有因生食、半生食水產品而導致霍亂、腸炎發生或暴發。

細菌性食物中毒

國內食用海鮮、鮮貝引起食物中毒事件多有報道。海南人民醫院曾報告一例25歲漁民,在進食海蛤、鮮貝5小時後發生霍亂和痢疾混合感染,導致休克、重度脫水,危及生命。食用被病菌污染的水產品還可導致副溶血性弧菌(嗜鹽菌)食物中毒、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和李斯特菌食物中毒。去年本市就兩次發現進口的三文魚攜帶李斯特菌。

寄生蟲病

吃生魚片、生魚粥、醉蝦蟹,用生魚佐酒,採用涮或燒烤的烹調方式未徹底加熱水生動植物或炊具、容器生熟不分,極容易引發食源性寄生蟲病,如肝吸蟲、肺吸蟲、薑片蟲、廣州管圓線蟲病等。生吃河鮮比生吃海鮮更危險。

諾沃克病毒性腹瀉

1982年,美國紐約州發生一起諾沃克病毒性胃腸炎流行,發病1000餘人,主要是生食蛤蜊、牡蠣所致。

■預防方法

衛生部建議:消費者應避免進食生的或未徹底加熱的水產品。蒸煮貝殼類水產品至少需煮沸5到7分鐘。製作、貯藏食品一定要生熟分開、葷素分開。外出旅遊不吃涼拌菜(以防水產品污染涼菜),少吃海鮮。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health_3.php?id=11050&s=1216850141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