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知識大全 - 對西方化飲食說「不」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飲食營養

對西方化飲食說「不」

曾經吃慣泡飯醬菜、白粥饅頭、大餅油條、糍飯豆漿的人們未必意識到,中國人「低脂肪、低蛋白、低熱量、高碳水化合物」的傳統膳食結構正悄然向「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低碳水化合物」的西方型膳食結構轉變。其後果是,中國人的疾病譜發生了改變:心腦血管疾病躍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第一位;高血壓、心臟病的發病率越來越年輕化,40-50歲成了高發年齡段,而且來勢兇猛,猝死率高。很多有才華的中青年精英或是病魔纏身,或是一病不起,給個人工作生活乃至家庭社會帶來不幸。而這些疾病的成因某種程度上與飲食結構「三高一低」,營養失衡有關。此外,早飯不吃,中飯少吃,晚飯大吃特吃,睡覺前再補吃的不良飲食習慣屢見不鮮。

中國傳統膳食的特點就是以碳水化合物(糧、穀類)為主,每日的主食量在300-500克,再輔以各種魚、肉、蛋、奶、瓜、果、蔬菜,其中蔬菜在膳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西方膳食中蔬菜大都生吃,但中國人喜歡烹飪後吃,一來蔬菜的花色品種較多,二來改善口味增加食慾,其三烹飪後的蔬菜體積大大縮小,一餐中可以毫不困難地攝入半斤以上的蔬菜,能充分滿足人體對膳食纖維的需要。從習慣上講,水果的攝入量有限,不如蔬菜;水果的營養素含量並不如人們想像的那麼多,也不及蔬菜。因此,首先保證蔬菜的正常攝入,就不會有維生素C等缺乏的後顧之憂。

結腸癌在西方腫瘤發病和死亡排行榜上始終居高不下,在我國的疾病譜上,該病從前10位的末位逐漸上升到目前第3位,令人堪憂。含膳食纖維量豐富的蔬果攝入減少是一大主因。而中國傳統膳食模式的優勢之一即為膳食纖維攝入量大。膳食纖維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它可以吸納水分,使腸道內的糞團變大變軟,刺激腸道蠕動加快,減少糞團在腸道中的停留時間,由於糞團鬆軟,對結腸壁的損傷較小,對結腸癌有很好的預防作用。當然也降低了便秘痔瘡等疾病的發生,有益於人體的健康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中華飲食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其膳食結構和飲食模式富有很多健康的寓意。堅持傳統飲食,才有可能遠離疾病,健康長壽。 厲曙光(同濟大學基礎醫學院)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health_3.php?id=7582&s=1232170029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