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知識大全 - 對待非典,我們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心理健康

對待非典,我們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

記者問:現在大家都在談論非典,沒有精神去幹具體的事情,對待"恐懼",我們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心態?

南開大學心理咨詢中心主任袁辛副教授: 我覺得規避風險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本能行為,無可厚非。但目前的情況似乎是過了一些。我個人的觀點市是在"「非典」危機"面前,人們既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也要以平和的心態對待「非典」危機。我覺得政府相關部門比如教育部所做的決定就很明智。因為學生是一個數量很大的人群聚合體,一旦出現問題就不可收拾。所以一些地方的中小學或者大學提前放假或者改變學習方式,我覺得都是好的做法。至於個人,我覺得在注意防護的基礎上,個人可以不必停下手中的工作。舉重若輕是一種很高的境界。

袁辛說,現在大家對咳嗽的人都很警惕,在大家排隊做某項事情的時候,如果有人咳嗽,可能會引起周圍人的不安,躲得遠遠的。咳嗽的人很尷尬,連忙解釋說自己咳嗽是有痰的(乾咳被認為是「非典」的徵兆)。咳嗽的人心理壓抑,周圍的人恐慌。她說,人們遠離咳嗽的人是一種可以理解的心理現象和行為,因為「非典」中典型的症狀就有咳嗽這個症狀。但是人們可以用輕鬆幽默的形式來處理這個問題。對於咳嗽的一方,可以自嘲似的對周圍的人說:「對不起呀,讓大家緊張了,不過我不是「非典」的,沒有發燒呀。」對於面對咳嗽的一方,也可以幽默地處理:「咳嗽了,是不是「非典」呀?看看大夫怎樣?」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天津心理衛生協會胡順之教授:隨著醫療的進步和媒體積極的導向以及認識的增加,人們的心理可能會有積極的好轉。目前政府已經提出了防治的舉措,各地也積累了一些治療經驗。人們除了瞭解如何減少傳播途徑、自我保健外,穩定的情緒非常重要。穩定的情緒影響睡眠和飲食,影響身體吸收營養的機制,會影響人的應急反應以及生長激素的反應。

記者問:如果一個人真的被懷疑患了「非典」,那心理壓力是肯定很大,應該以怎樣的方式和心態卻化解這種心理?家屬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袁辛副教授:所謂的邊緣化問題也是一個可以理解的現象,這是由「非典」的傳染性所決定的。我想對於「非典」患者來說,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理解非常時期人們對自己的疏遠,努力抗病是較好的選擇。對於普通民眾,也大可不必見「非典」就驚慌失措,可以用溫暖的話語或同情表達對患者的關心與愛護。

至於患者家屬,我覺得在醫護人員採取隔離措施之後確認沒有感染上「非典」,人們最好不要「恐鳥及烏」,如果患者家屬遭遇人們異樣一些的眼光,我覺得最好有更強的心理承受力,理解非常時期人們的非常行為。如果能夠在心裡認為人們行為的合理性,許多問題面對起來就容易很多。因為有些事實是我們改變不了的,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對待事物的態度。假如我是患者家屬,我就會想,別人一定會害怕接近我的,這沒有什麼,事情慢慢就會過去的。

胡順之教授:患者要尊重事實,相信有先進的醫學科學和臨床實踐,保持樂觀情緒,即來之則安之,積極配合治療,增強與疾病鬥爭的勇氣。重要的是,目前人群中一部分人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況,對疾病和災害比較敏感,因此對他們進行心理幫助和輔導非常重要,我想,這時,心理衛生工作者應該行動起來,與一線醫務人員配合,裡應外合,幫助人們認識疾並化解憂慮。

新華網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health_3.php?id=7598&s=1193354421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