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短文大全 - 百種人生面面談,讓您找回「真我」(6)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

百種人生面面談,讓您找回「真我」(6)

 85糊塗人生

  中國人喜歡"難得糊塗",把它作為人生座右銘的大有人在,可見糊塗人生並不易得。人一旦把這種人生當作一種境界,必然有脫塵超俗之處。

  先說糊塗。從字面上講就是不明事理,搞不清楚的意思。這樣的事情生活中很多。據說,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就對自己的身世很糊塗,經常搞得稀里糊塗。事情是這樣的:馬克.吐溫出生時是雙胞胎;他和他的雙胞胎之弟長相一模一樣,連他們的母親也分辨不出來。有一天,保姆替他們洗澡時,其中一個不小心跌入浴缸淹死了,沒有人知道淹死的究竟是雙胞胎中的哪一個。所以馬克·吐溫為此經常感到困惑。他說:

  "最叫人傷心的就在這裡。每個人都以為我是那個活下來的人,其實我不是。活下來的是我弟弟,那個淹死的人是我。"

  這真是夠糊塗的了。當然,這只是一種幽默,而不是人生。

  糊塗人生的糊塗並不那麼簡單。它本身就很糊塗,所以才叫糊塗人生。對於糊塗二字,確實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很難說得清楚。

  有人以為,糊塗人生並不糊塗,所謂"難得糊塗"是裝出來的糊塗。在生活中,真正的聰明人,遇到任何事絕不自作聰明,大發議論,相反他們總是做出一副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清楚的樣子,躲躲閃閃裝糊塗。這樣的人心知肚明,但是什麼人也不會得罪。他們覺得只有左右逢源,才活得安全活得自在。

  另外一些人認為,這糊塗是一種境界,意味著人懂得了未知和朦朧,進入了一種"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探索階段;難得糊塗,也就是難得有疑問,能夠提出問題,即是古人所說的:"智,莫大於闕疑","於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因為人知道得越多,就越會感到知識之無限,想要學的東西也越多,所謂"入道彌深,所見彌大"是也。

  還有一種看法認為,糊塗人生是一種真正的高智慧,是一種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的境界。因為最高的智慧應該已經看穿了內與外、榮與辱、盈與虛的界線,達到物我渾同為一、萬物與我並存的境界,所以大巧在所不為,大智在所不慮,糊塗才叫真聰明。因此,又有人把糊塗和"渾沌"聯繫起來理解,那更是一種渾同自然的"大象無形、瑚隱無名"的智慧了。

  由此可見,糊塗人生也許是多種多樣的。有的人把"難得糊塗"條幅貼在家裡,但並不真正是個糊塗之人。

  

  86實利人生

  一個人沒有了信仰,不再相信理想,就最有可能轉向實利人生。實利,是人類社會的基礎,也是人生命的基礎,它承擔了這個世界上最多的生靈,使他們熙熙攘攘、忙忙碌碌地活著,否則,也許很多人都會活得不耐煩,都會去上吊自殺。

  實利人生把人生中的很多伺題都簡化了,最後只留下了"利",而且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一切都要求實用,實利,實惠,看得見,摸得著。我們不能不說這是一種經濟實用的人生方式,在思想上也極穩固,可以自成體系,無懈可擊。所以,一些花裡胡哨、飄飄忽忽、好高鶩遠的人生,經過幾番折騰,幾經失望,最後大多都會落到這裡來,成了實利人生之國的臣民。

  所以,實利人生在老化的民族中比較盛行,而且老年人最能體會其中之味。這是林語堂先生的意見。他甚至說:"......任何人一過了40歲,便成壞騙子,無論怎樣,吾們年紀越大,越不要臉,那是無可否認的。20歲左右的小姑娘,不大會為了金錢目的而嫁了,40歲的女人,不大會不為金錢目的而嫁人。——她們或許稱之為穩當。......實利主義因是為老頭兒之特性,而理想主義則為青年人之特性。過了40歲,他還不能成為壞坯子,那倘不是心臟萎弱者,便該是天生才子。"這段話雖然老年人聽來可能不舒服,但也不能說全無道理。

  實利人生雖然實實在在,但是太過冷淡。實利和冷淡實際上是聯在一起的,所以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有點受不了。想想看,在一切事情上都盯著實利和實惠。斤斤計較,唯利是圖,對於其他的人和事怎麼能不冷淡呢?實利的眼光本來就是冷冰冰的。而換句話說,對生活不冷淡點,怎麼能獲得實利和實惠呢?所以,實利人生者對於青年人的盛氣熱情從來是不屑一顧的,為理想而興奮呼號,如果不是不成熟,那就是傻子和瘋子。

  如今是一個實利人生的時代,理想和熱情已成為過去時代的夢,尤其是夢醒了之後,才發覺連高粱米飯還沒得吃,所以趕緊找些實在的東西充飢。人不能老是充當精神理想世界中的富有者,而在物質世界中是乞丐。

  但是,反過來了又如何呢?

  

  87馬虎人生

  馬虎人生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尤其在中國,馬虎人生就像家常豆腐一樣普遍。這種人生雖然算不上瀟灑,但活得挺自在;談不上閒適,但是活得時間頗長。不過,你最好不要和這種人一起出差趕飛機,因為到了機場才知道帶錯了身份證。

  在中國,對馬虎人生瞭解頗深的是胡適先生。他給這一類人生起了一個好名子,叫著"差不多先生"。

  下面的話語出之於胡適先生: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他有耳朵,但聽覺不太分明,有鼻子有嘴巴,但對氣味和口味卻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不少,但記憶卻不精明,思想也不細密。

  他的口頭禪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時候,他媽叫他去買紅糖,他買了白糖回來,他媽罵他,他搖搖頭道:"紅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嗎?"

  後來他在一個錢鋪裡做夥計,他也會寫,也會算,只是總不精細;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千字常常寫成十字。掌櫃的生氣了,常常罵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賠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嗎?

  有一天,他突然得一急病,趕快叫家人去請東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時尋不著東街汪大夫,卻把西街的牛醫王大夫請來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尋錯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裡焦急,等不得了,心裡想到:"好在王大夫和汪大夫也差不多,讓他試試看吧。"於是這位牛醫生王大夫走到床前,用醫牛的法子給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點鐘,差不多先生一命嗚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時候,一口氣斷斷續續地說:"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是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認真呢?"他說完這句格言,方才絕氣了。

  他死後,大家都很稱讚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算賬,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於是大家給他取個死後的法號,叫他做圓通大師。

  你所見過的馬虎人生,是否像這位差不多先生呢?

  

  88揮霍人生

  揮霍一生的人,我們可以把他叫做"敗家子",但是不能不承認他活得痛快。再說,一個人一輩子揮霍,除了對他自己及家人不利之外,並不影響別人的幸福;相反,如果你的朋友是一個揮霍者的話,一定是你的榮幸,對你有百利而無一害。因為揮霍者多半不是一個人揮霍,他喜歡和朋友在一起揮霍。

  揮霍人生的字典上查不到節儉,這個詞早就被廢除了。對揮霍的人來說,錢,根本不成問題,他隨時都準備把鈔票到處亂撒,幾十塊幾百塊出手,臉不紅心不跳,處處顯示出花錢的"英雄本色"。這種人消費起來是最有氣派的,王公大臣也未必比得上。他永遠要進花錢最多的酒店,坐價格最高的座位,差一點就覺得失了面子,生怕別人小看了自己。特別是在朋友面前,更是要顯示自己的滿不在乎。吃飯點菜要最貴的,喝的酒除了高檔名牌之外,還要考究這酒貯藏的年代,最後還要高級的卡拉OK,找幾位舞女陪伴助興。

  揮霍者並不一定腰纏萬貫,但是錢不多照樣揮霍。刺激揮霍可能就是幾個狐朋狗友,聚在一起嘻嘻哈哈一陣,就會使他忘乎所以,把自己的家庭、妻子、兒女都忘了個一千二淨,也不管自己有多大的經濟能力,明天是否有米下鍋。整個世界都變成了他盡情享受的歡樂窩,他毫不猶豫地拿出準備給孩子交學費、給妻子維持家用的錢,甚至典出祖上的房產珠寶,換取那一時的豪華和排場。

  對揮霍人生者來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花錢的好時機,高興時要揮霍,不高興時也要揮霍;找到新工作要慶祝一番,被公司解雇也要發洩一次;遇到有用的東西不問貴賤,遇到沒用的東西也想裝裝門面......對他們來說,揮霍也是醫治人生百病的靈丹妙藥,高興時揮霍是開心的慶祝,不高興時揮霍也會平衡自己的情緒。揮霍可以把煩惱、憂愁、不滿和人生的一切不快一掃而光。什麼痛苦,什麼悲觀,什麼失業,什麼明天家裡掀不開鍋,在揮霍中早就被拋到了九霄雲外,不留下一點痕跡,明天他就會變成窮光蛋了,但是今天他活得還是像一個闊綽的王子。

  揮霍人生的結局當然是貧窮。這時,繁華就成了揮霍人生者的夢和回憶。這也許是他最後擁有的東西。

  

  89遊戲人生

  在今天這個世界上,遊戲人生越來越普遍了。據說在美國,替代"時間就是金錢"觀念的,就是"遊戲人生的哲學"。可見,遊戲人生大有到處蔓延之勢。

  遊戲人生就是把人生看成是一場遊戲,這本身也許就透露出一種"不認真""無所謂"的態度。這種態度或許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變化有關。所謂"不認真",包括著好幾重意思。一是這個世界上還有沒有值得認真的事。過去人們活得認真,活得執著,因為有信仰的支撐,有理想的憧憬,但是現在如果發現信仰崩潰了,理想破滅了,這個世界很多東西本身就不認真,你怎麼再對它們認真呢?二是,想認真而認真不得的問題。認真應該是互相的,彼此認真才能存在。但是如今社會上你偏偏認真不得,你認真了別人不認真,這樣認真反而成了荒謬,成了被捉弄、被嘲笑的對象,這又怎麼能夠認真下去呢?三是認真成為一種痛苦。你活得很認真很執著,事事處處都要尋出個公正,找出個真理;充當一種典範,不僅活得很累很累,而且到處受人誤解,遠遠比不上那些遊戲人生者活得痛快和自由自在。這時候,你又會怎麼去想呢?

  所以,遊戲人生從表面上看是一種輕鬆自在、不負責任的活法,但實際上大多是在經過了多次生活的磨煉,飽嘗了理想幻滅之後產生的。就拿愛情來說,有些人把自己的感情看得很重,對愛情充滿憧憬,但是經過幾次風波之後,自己的感情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回報,甚至被別人所欺騙所捉弄,就很容易踏上遊戲人生之路,把愛情也看成是一種遊戲,玩得起來而又不付出自己,逢場作戲又能保護自己。

  當然,這只是遊戲人生之中的一種。這種遊戲人生還不能說玩得痛快,因為內心深處還隱藏著痛苦和失望,還脫不開人生的那份愁怨和憧憬。這種遊戲人生還屬於一種轉變型的產物,也就是說,從認真開始走向遊戲。

  實際上,徹頭徹尾的遊戲人生是沒有那麼多憂愁的,因為這種人已完全接受了人生即遊戲這個觀念。與一般的轉變型的遊戲人生不同,這種遊戲人生並不排斥"認真",而是恰恰相反,其非常注重的就是認真投入。因為人生就是一場遊戲,遊戲就有規則,要想從中得到快樂,玩得痛快,大家都必須十分認真,按規則行事,這也叫做會遊戲,至於誰輸誰贏則是另一回事。這種遊戲人生會使我們想到踢足球或者打麻將,人人都在規則之內進行表演,發揮自己的才能,要全身投入,聚精會神才行。誰如果老是"犯規""違例",就會喪失遊戲的資格。

  

  90狂妄人生

  狂妄人生是人類社會中最精彩、也最讓人消受不起的一種活法。

  什麼是狂妄?人小志大而無所顧忌,自不量力好口出狂言,初出茅廬就針砭聖賢,小事不成還好高鶩遠,沒登過小丘就看不起大山;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就癩哈蟆想吃天鵝肉,老鼠背大山,青蛙吞大象......反正不知天高地厚,.什麼都看不起,什麼都不在話下,什麼都不放在眼裡,見了如來不叩頭,見了神仙不下跪。

  這就是狂妄。狂妄藐視權威,藐視規則,藐視一切自己,達不到的目的,也藐視一切別人達不到的目的;狂妄是一種,不切合實際的自大自傲,不可一世的自我膨脹,但是又是一種主觀上的絕對勝利。狂妄人生以一種絕對優勢的姿態,對待歷史,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東西能摧毀他的自信,他對自己的能力過分崇拜,寄予太高的希望。

  狂妄人生會引起很多人的不適和反感,先是搖頭,腸胃不適,然後就是譏笑和嘲弄,伴隨著有頭痛症狀,最後可能是進行排斥打擊,隨時可能發生心肌梗塞。

  與此同時,狂妄人生也會給很多人帶來快感和興奮。奇怪的是,很多年輕無知的狂妄者,竟然還有很多熱情的追隨者和崇拜者,他們因狂妄而心跳,而感動,而歡欣雀躍。一個狂妄者走到大街上大聲宣佈:"上帝已經死了,我就是上帝!"結果,一些人準備了手銬和腳鐐,準備了絞刑架而另一些人則送上了鮮花和歡呼,願意追隨他到天涯海角。一種熱鬧的場面,一個熱鬧的時代,也就由此產生。

  狂妄人生從不甘於寂寞,無論時代多麼壓抑,周圍的人多麼本分,也無論自己是多麼無知渺小,處於什麼可憐的地位,他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唯一理由就是經常宣佈:

  "那有什麼了不起!"

  這句話在大多數情況下利少弊多。所以狂妄人生多半是悲劇,其中百分之九十最後窮途潦倒,走投無路,再有百分之九點九九的人歸隱山林,投心佛門,只有百分之零點零一的人獲得成功,受世人注目,但是結局很可能是瘋癲而死。這個世界不喜歡狂妄人生。

  好在狂妄者往往有點天才,而天才者又無不狂妄,所以狂妄和天才常常混合在一起。但是,即便是天才的狂妄,也不一定有光明前途。因為並不是每個時代都歡迎天才的,很多時代不喜歡天才,並且害怕和摧殘天才,所以天才如果生不逢時,那是最不幸的事情了。

  

  91奸詐人生 百種人生面面談,讓您找回“真我”(1) (2) (3) (4) (5) (6)

  奸詐者是品行惡劣和陰謀詭計的結合,其追求是貪婪,其表現是不老實。奸詐人生中幾乎沒有可取之處,除了心懷不滿、貪得無厭,最多的東西就是謊言和騙術。描敘奸詐人生最好的例子是"黃鼠狼給雞拜年"——奸詐者多像黃鼠狼,待人接物總是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表面的善意下面隱藏著"吃掉你"的禍心。

  奸詐人生之中充滿著算計,每時每刻都在尋求機會,鑽別人的空子,製造事端,亂中投機取巧。

  但是,當我們第一次遇見奸詐者的時候,這種人總是衣冠楚楚、笑容滿面的,很難看出其心術不正一面。而且,這種人還是有點小聰明,他會很快明白你的愛好和弱點,然後開始引你上鉤。當你不知不覺心有所動的時候,他已經佈置好了整個計劃,張開自己的罪惡之網等待著你。

  奸詐者幹什麼都是不擇手段的,他們毫無同情心可言,但是他們不會拿自己的生命來賭搏。

  不過,識別奸詐者似乎並不難。只要你仔細盯著他的眼睛就能看出,他那雙眼睛裡閃爍著狡猾、心神不定、慾望,決沒有半點善良和誠實。也許奸詐者自己也明白這一點,他經常會避開別人的目光,不讓別人持久地觀察自己;他在談話中害怕別人沉默,這時候總是喋喋不休地吹噓自己。

  所以,奸詐者喜歡在生活中打"速決戰",而且"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經常換朋友,佔了便宜就走。因為時間稍一長久,奸詐者的馬腳就露出來了。這時候,奸詐者的戰略戰術就是盡量沉默、說謊和掩飾。沉默是一種等待時機、隱蔽自己、裝聾賣傻的方式,而決不是反省自我,改邪歸正。說謊則是日常保留節目,真話假說,假話真說,反正不讓你知道他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掩飾是為假正經,把自己心懷鬼胎的形象裝飾一下,給自己再留一些餘地,比如想攻擊別人,說自己和對方素來關係很好,想誣陷別人則先說自己不好等等。奸詐的人總會給自己製造機會。

  千萬不要跟奸詐的人打交道,他必定會給你帶來厄運。如果你運氣不好碰上了這樣的人,最好的方法是直接揭穿他。

  

  92嫉妒人生

  一個人嫉妒一生,必定是一個不甘人後的人,而且相當倒霉,心理上從來沒有體驗過真正的滿足。

  一般來說,嫉妒是一種人之常情,它源於人的某種自戀和自私相混合的情緒。它往往來自於一種比較,這種比較不是才華上的、工作上的,而是得失方面的。嫉妒者缺乏理性的標準,他用自己的欲求來衡量人生。凡是自我所欲求但是又得不到,而又被別人得到的事,都會引發嫉妒,嫉妒的對象無疑就是得到者。

  但是按照培根的說法,德行不好的人最容易嫉妒。因為這種人的心靈不能從自身優點中取得養料,用公德來克服自己的私慾,就必定要尋找別人的缺點來作為養料。而嫉妒者恰恰就是自己沒有什麼優點、又不願看到別人優點的人,因此就產生了一種奇怪的情緒,想通過敗壞別人來安慰自己。與此同時,嫉妒者必定是自己一事無成而又喜歡打聽閒事的。從表面上看,他們特別關心別人,實際上是處處在計較得失,希望通過發現別人的不愉快來使自己愉快。所以培根說:"......嫉妒是一種四處遊蕩的情慾,能享有他的只能是閒人。"

  還有幾種人容易嫉妒:一是貪婪而又不學無術的人。這種人自己沒本事,就把仇恨轉移到那些有本事人的身上;二是有某種難以克服的缺陷的人——如殘疾人、老年人、甚至出身貧寒者,由於自己的缺陷無法補償,所以需要損害別人來求得補償,不過,高尚的品德能夠克服這種心理;三是經過長期、巨大災禍或磨難的人,除了他是一個品德高尚者,也容易產生嫉妒。因為別人的失敗對自己過去所經歷的痛苦可以產生一種抵償心理效果。四是虛榮心特別強的人,也容易產生嫉妒,他不喜歡看到別人強過自己。

  最強烈、最持久也最可怕的嫉妒之情,往往來自於愛情生活。當然,嫉妒並非等於愛的感情,儘管有時其中摻雜著愛。嫉妒往往出之於一種強烈的佔有慾和猜疑心。貪得無厭,佔有慾得不到完全滿足,再加上多疑,就會產生嫉妒。而多疑往往是和一種深層次的自卑相聯繫著的。

  不管怎麼說,嫉妒人生是可怕的,它充滿著猜疑、怨恨和敵意,弄得不好會成為狂暴和報復人生的聚源地。所以莎士比亞在其著名悲劇《奧賽羅》中有一段名言:"嫉妒是綠眼妖魔,誰作了它的俘虜,誰就要受到它的愚弄。"

  

  93報復人生

  為了報復,而度過自己的一生,這也許是這世界上最震撼人、也最悲哀的一種人生了。但是,這種人生很多,許多人活著就是為了報復。這種報復往往分為二種,一種是有目的、有對象的報復,因為家仇、遺恨或者自己早期所遭受的苦難,向某一個人或某一勢力復仇。這樣的例子非常之多,有很多成了小說家筆下震撼人心的故事,像《呼嘯山莊》、《基督山伯爵》就是精彩的例子。還有——種報復人生則是沒有確定對象的,因為在他的意識中,迫害他的不僅僅是某一個人,他即使殺了某一個他最恨的人也不解氣。所以,這種人活著就是為了向-整個社會報復。他不是為了愛而是為了恨而活著的,他活著就是為了那些不喜歡他的人活得不自在。毫無疑問,報復人生是一種人生的悲劇形態,所以培根在《論報復》中說:"報復猶如蔓草,是野性的產物。人性自然地趨向於它,法律和文明卻應當剪除它。如果說,一件罪行只是觸犯了法律,那麼私相報復卻是完全否定了法律。"照這種說法,報復人生至少是與文明和法治相衝突的。但是,儘管如此,報復人生有時仍然有一種驚心動魄的力量,給人帶來殘酷的快意。因為大多數報復人生是有原因的。如果在一個公正的法治社會,迫害人的壞人理所當然應受到懲罰,也不需要受迫害者去報復。可是遺憾的是,這樣公正的法治社會十分難得。在很多情況下,迫害者不僅可能逍遙法外,而且還可能受到社會的庇護。這時候,受迫害者只能忍氣吞聲,眼看著壞人彈冠相慶,毫無顧忌地繼續作惡。正因為如此,寬容儘管是一種美德,而報復也會是令人同情和欽佩的。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寬容往往會使惡人惡行有恃無恐,受迫害的人更受其害,只有報復才能體現社會的公義。也許這正是人們為什麼喜歡俠義之士的原因。

  也許出於同樣的原因,魯迅至死對於勇於復仇的人生非常欣賞,多次讚揚過報復的勇士和女吊。他在自己的遺囑中就寫了一條:"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他還寫到:"......想到歐洲人臨死時,往往有一種儀式,只請別人寬恕,自己也寬恕了別人。我的怨敵也謂多矣,倘若有新式的人問起我來,怎麼回答呢?我想了一想,決定的是: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也不寬恕。"

  當然,這種報復是正大光明的人生,是為了公正而復仇的。但是不管怎麼說,報復人生是痛苦的,因為報復者念念不忘舊仇,其傷口也永遠不會癒合。

  

  94吹牛人生

  有的人一生喜歡吹牛,倒是一件奇妙的事,因為吹牛總是不長久的,時間稍久就成了笑話。但是好吹牛的人毫不在乎,照樣吹下去,就非得一種特殊的精神力量支撐不可。

  無疑,吹牛是一種自誇,吹牛無非是為了炫耀自己,讓別人看重和羨慕自己。所以,好吹牛的人很可能是從小就養成的習慣,父母不適當的寵愛和教育是很重要的因素。我小時候就遇到這樣一個"吹牛大王"。那時候,我們差不多家家養雞,他就吹噓自己家養了40只雪白雪白的雞,40只一色黑的雞,40只高高的蘆花大公雞,結果大家都非常羨慕,就一起到他家去看,結果就看到幾隻黑不黑、白不白的禿尾巴雞,結果大失所望。類似的事情經過幾次之後,就再也沒有信他的話了,只要他一開口,大家就說他"牛皮又開始吹了"。

  小時候吹牛並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因為可"吹"的東西有限,而且沒什麼壞結果,大不了大家一笑了之。但是大人吹牛就了不得了,誇誇其談可能帶來大的災難。比如政治家有時為了給自己製造虛假聲望,也會大吹其牛。有的人讓別人替自己吹,有的人則自己吹自己。這時候,什麼"世界革命的中心","救世主","天才"

  和"超天才"等等都出來了。

  結果很可能釀成一場勞民傷財的災難。

  吹牛不但是為了抬高自己,有時更是為了影響別人,嚇唬別人。這也是吹牛者常常引之為自豪的地方。因為吹牛絕對是一種不用付出任何成本的"投資",不受任何時間和條件的限制,一有機會就可以"拋出去",至於獲利如何,那就要看運氣如何了。也許正因為如此,吹牛者總是越吹越勇的,不論在何時何地,絕不放過吹牛的機會,反正一切都是從他那三寸不爛之舌中製造出來的,至多費點唾液。手裡有100元,

  就可以誇口掌握1億元的投資;發表一篇千字文,就可以說"大發現";有一個同學在國務院當打字員,就可以吹成"有後台有背景"等等,反正信不信由你,吹不吹由他,假如1萬個聽眾中有一個信以為真,他也絕對是一次無本萬利的買賣。

  由此可見,吹牛人生的存在並非偶然,關鍵是吹牛者總有成功的機會和可能性。很多人自己不吹牛,但是總是喜歡當吹牛者的聽眾甚至鼓吹者,成了替吹牛者吹牛的人。這是因為他們迷戀有權有勢的人,一有機會碰到自吹自擂的人,就不辨真假,馬上受寵若驚,以為自己攀上了什麼了不起的人物。說實在的,這種人是吹牛人生的福星。

  

  95權勢人生

  權勢人生實際上包括三種狀態,巴結權貴,迷戀權勢和身處權位。

  巴結權貴是權勢人生中最低級,也許是最初的狀態。這種人最勢利,見了當官的立即腿便軟了,腰也彎了,嘴也甜了,和他的平常對待平民完全是兩回事。這種人為了巴結權勢,絞盡腦汁,什麼都干,屈膝下跪,隨馬鞭登,自不在話下;吸疣舔痔,出賣靈魂,也是家常便事。竟然還會引之為得意,人性的這種下賤的慾望真是不可思議。

  第二種狀態是迷戀和追求權勢,這恐怕比前一種稍高了一籌。這種人生除了把權勢看得比什麼都高之外,還把它當作自己的生活目標,為謀得權勢而不擇手段。確切地說,向上爬是這種人生活的唯一準則和動力,唯權是奪,唯勢必要。這種人比那些僅僅知道巴結權勢的人來說,除了奉迎巴結的奴性之外,還多了一種強食弱肉的殘酷性。為了爭奪權勢,對自己的同事不惜運用告密、誣陷、誹謗之手段,一有機會就踩別人,毫無半點憐憫之情。而到了關鍵時刻,對於平時稱爹稱娘的上司也不留情,忘恩負義,釜底抽薪,反咬一口,倒打一耙,落井下石,只是為了獲得更大的權勢。

  顯然,無論是巴結權勢還是迷戀權勢者,生活並不那麼有趣和幸福。巴結權勢者自不必說,一輩子小心翼翼,媚態百出,活得像只叭兒狗,自會被人瞧不起,而迷戀和追求權勢者也決不輕鬆。因為取得權勢並非一件容易事,而且在這條路上追求的人很多,各個都是不擇手段者。且不說你得處處循規蹈矩,如履薄冰,害怕別人抓到把柄,自己活得很累很累,就光是提防對手的進攻,處理各種人事關係來說,就已經夠焦頭爛額的了。為了權勢,人往往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尊嚴,失去了自我。

  話又說回來,得到了權勢又怎麼樣?且不說官路無涯,得到了已喪盡青春,就是達到了高位也未必能夠高枕無憂,做黃梁美夢。一旦社會變故,倒台便是身敗名裂,命運遠遠不及於平頭百姓,這可真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當然,能夠身在權位者畢竟比前面二種優越,儘管他們自己經常憂心忡忡,但畢竟能夠得到別人對自己的尊敬和巴結,對自己的羨慕和模仿。再說,有了權勢,畢竟就有了力量,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雖然能行善也能作惡,但是許多有利於人類的好事,不借助於權勢也是做不成的。不過,有權勢者最大的悲哀,是老年退休離開權位之時,不可克服的失落感往往使他們早進墳墓。

  

  96虛榮人生

  愛虛榮,大概是人的一種天性,並不值得求全責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種有修養的表現,它所追求的不過是一種體面和尊重。再說,愛虛榮在生活中絕對無害,絕不像嫉妒那樣危險和有害,充其量不過是使你感到有點不舒服罷了。所以有的人一輩子愛虛榮,並不影響和周圍人相處。

  但是,虛榮人生確實也不值得恭維,因為虛榮往往和淺薄聯在一起,常常假借與自己無多大關係的人和事來抬高自己,而自己又確實沒有必要那樣去做。

  例如,愛虛榮的人喜歡談論自己有名氣的親戚和朋友,並且總是不厭其煩和有所誇張,似乎這樣一種攀援會使自己的身份顯得更加重要一些。而在有些人看來,這不過是一種"沾光"的舉動而已。

  一般愛虛榮的人都很熱衷於時髦,愛趕時髦,對當下流行的東西很感興趣,經常以此為榮,在別人面前炫耀。如果你對此不瞭解,他(她)就會做出十分驚奇的樣子:"啊,什麼,連這個都不知道?這可是現在最......"——這是虛榮人生中最得意的時刻。

  和虛榮之人一起吃飯是最有意思的事。他(她)寧肯忍痛割捨,也決不願進低等餐廳。當然,寧肯飢腸轆轆地硬說不餓,也是一種選擇。

  愛虛榮的人,一般喜歡做出博學、什麼都知道的樣子,不懂裝懂,對自己不懂的事也要插上幾句,結果經常弄巧成拙,鬧出笑話。

  而在這種情況下,愛虛榮還是不會承認自己不懂裝懂,而是愛尋找多種理由為自己開脫,或者轉移話題,或者強詞奪理,結果越弄越糟。

  愛虛榮的人愛好"有名",結交名人,收集名人簽名,吃名菜,穿名牌,愛談名言,愛看名片,愛讀名著,等等,凡屬有名的他(她)都沾點邊,但差不多都是一知半解。

  愛虛榮的人當然愛聽表揚的話、奉承話,而且聽後記得特別牢,並且再三在別人面前重複。當然,愛虛榮的人少不了有點小嫉妒。不過,當自己的同學或朋友在某一方面強過自己的時候,這種小嫉妒很快就會過去,他(她)很快會因此為榮,在別人面前說自己有一個如何如何了不得的同學或朋友。

  虛榮人生是用漂亮的羽毛裝飾起來的,很花俏,但是並不一定實在。

  

  97變色人生 百種人生面面談,讓您找回“真我”(1) (2) (3) (4) (5) (6)

  變色龍是一種奇特的動物,它能夠根據日光和周圍環境的不同,變幻自己的膚色,以此來保護自己,不被其它動物發覺。

  俄國作家契訶夫有一個著名短篇《變色龍》,寫了一種令人鄙視的人生,他完全看著權貴的眼色行事,指鹿為馬,顛倒人生,目的是為討好權貴,自己獲得一種狗仗人勢的滿足感。

  變色龍隨時改變自己的膚色,並沒有什麼不好,這不過是一種生物本能,是自然進化的成果。這種適者生存的動物特性,也是大自然神秘的創造成果之一,連人類都不得不驚歎。但是,變色龍似的人生卻令人感到醜惡,感到俗不可耐。因為人不同於動物,人有自己的意識,人能夠適應環境,也能夠轉換環境和創造環境。而且,更重要的,變色龍隨時應變是在特定環境下進行的,並不傷害到自己的同類。而人之中的"變色龍"則完全不同,他隨風轉舵,奉迎權勢不可能脫離生活發展的前因後果,而且必定會得罪傷害自己的同類。

  所以,變色人生雖然能夠做到"好漢不吃眼前虧",雖然有時能佔到一些小便宜,但是運氣遠遠不如靜臥在樹上的變色龍。這些人變來變去,但變不過複雜的人生,不可能討很多人的喜歡。而且變得太快太多,自己的價值也越變越低;權貴們雖然不覺得你討厭,但是也不會把你當一回事。所以"變色龍"最後的結果常常是一文不值:白變。

  與此同時,變色人生會遭到人們普遍地唾棄。因為他們骨頭太軟,格調太低,投機太露骨,拍馬屁拍得太直接。這種隨機隨時應變的方法,也太缺乏技巧,所以很難長久有效。這不僅是因為他們變來變去總有破綻,而且往往不顧一切地自己否定自己,當眾自己打自己的耳光,給人一種下賤的感覺。大家都知道,下賤的人是誰都瞧不起的,尤其是自私和醜惡的下賤,更讓人噁心。所以變色人生成為人們所嘲笑挖苦的對象,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變色人生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市場。也許是世界太擁擠了,人生太艱難了,權貴太可惡了,個人太渺小了,在這個世界上總有很大一部分人卑卑微微、低聲下氣地活著。他們沒有信心和能力轉換和改造環境,甚至並沒有意識到自我的尊嚴,他們只是想活得安全,想多得到一些東西,還想借他人之勢稍微風光一下,所以,想當一個人間的變色龍,也順理成章,似乎情有可原。

  

  98痞子人生

  痞子,好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類人。自從出了"痞子作家"王朔之後,痞子的身價彷彿也提高了許多。按照現代漢語詞典上的解釋,痞子即指惡棍、流氓之類的人物,'他們專門不務正業,為非作歹,無理取鬧。其實有點不確。痞子比流氓要文明得多,有的或許還相當有修養,但是照"痞"不誤,比如王朔,雖然著作等身,大名鼎鼎,但是還是有人把他叫做"痞子作家"。其實,痞子人生在中國很普遍,不僅有痞子作家,還有痞子商人、痞子運動員、痞子幹部、痞子教授。三教九流都有痞子,連萬人之上的皇帝也有痞子。

  那麼,痞子人生有什麼特點呢?

  第一,痞子和"油子"是聯在一起的,多半是生活中的"老油條"才行。痞子就是有一種"無所謂"的態度,拿北京人的話來說,就是:"在這世道上,什麼事沒見過,什麼事沒聽過,還怕那個!"痞子有不容置疑的適應環境能力,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什麼時候都能頂得住,都能處之泰然。

  第二,痞子絕頂聰明但是絕無節操。痞子都是絕頂聰明的人,不聰明的人當不了痞子。他們深諳生活的路數,懂得各種各樣的生活道理,他們能夠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待人接物近似乎爐火純青。但是他們絕沒有真正的信仰和理想,沒有做人的原則,不相信世界上有值得獻身的東西。也許他們的信仰就是隨機應變,就是

  "好漢不吃眼前虧",就是"識時務者為俊傑"等,反正他們絕不會去當"傻冒",為某種信仰去犧牲自己。

  第三,痞子一般都有狡猾俏皮的特點,但是他們比狡猾人生多了一計,這就是"賴"。在無計可施、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痞子就會使出最後一計"賴皮",賴皮使痞子人生無往而不勝。痞子的"賴"有多種多樣,這要看具體情況而定。如果痞子還覺得有迴旋餘地,就實施抵賴,對自己說過的話、幹過的事一概不承認,或者千方百計找理由,推得一乾二淨。如果真相大白,一切都沒法抵賴,就乾脆耍賴皮,實行消極對抗,口頭應承,到時又反悔,反反覆覆,目的無非是為了矇混過關。如果情況再嚴重一點,連賴皮都耍不了,就乾脆進行死賴,不論對方怎麼說,都硬著頭皮頂著,不反駁不吭聲,但是也不應承,一副弱者的挨打的樣子,只要傷不到自己半點皮毛就行。

  可見痞子人生也是一種文化。

  

  99唐式人生

  所謂唐式人生,此指唐吉訶德式人生。

  對於這種人生,人們盡可以從各個方面進行駁難和嘲笑,說它是可笑的,夢幻的,不切合實際的,瘋顛的,毫無意義的,到處碰壁的等等,但是它畢竟是難忘的,活生生的。唐吉訶德出之於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著名小說《唐吉訶德》,這個人物之所以成為一個超越國界和時間的人物,因為他表現了一種獨特的人生。

  我迷戀這種人生。因為從唐吉訶德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擺脫枯燥乏味生活的勇氣和力量。我們之所以不能成為唐吉訶德,因為我們內心怯弱,缺乏這種勇氣和力量,因此我們安於現狀,不敢作新的嘗試,我們害怕失敗,害怕帶來肉體和精神上的損傷,怕會導致打破醞醞罐罐和招人譏笑。

  但是,唐吉訶德創造了另一種人生。瞧這個人。他是個鄉村紳士,和他管家的侄女一起住在一個無名的村子裡;他窮困潦倒,為了買書不得不賣掉土地;他身體瘦長,雙頰凹陷,頭髮灰白,又漂亮又不強壯。他整日讀著俠義羅曼史,並為此著迷:那些肩負使命的騎士生活多麼令人嚮往,他們漫遊鄉村,拯救不幸的少女,殺死巨龍,打敗巨人,建立人人平等的王國......他最後決心倣傚一番,冒一冒風險。他不在乎他處在什麼時代,不在乎別人怎麼說,只想一心一意實現自己的目標。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唐吉訶德不但把風車當作"不法的巨人"衝上去亂砍亂殺,而且敢於冒險解救被判重刑的奴隸,和衛兵混戰一場。

  我還欽佩唐吉訶德專心致志的愚蠢和執著,他不顧別人的嘲笑和懷疑,更不害怕失敗。他是一位可親可敬的失敗的英雄,他知道各種各樣的失敗,也經歷過各種各樣的失敗,但是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夢想。有些人認為唐吉訶德的可笑,只因為他的行動有背於常規和常理,不合乎他生活的那個時代,時時處處死抱著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不放;因為他不知道時代是變換的,人得隨機應變才行,不知道人是可以虛張聲勢,說一套做一套的,大可不必事事都那麼認真,那麼。

  執著。

  但是,一個人活著處處符合常規常理,合乎時代標準,清醒之極,聰明之極,是否就是令人欽佩的人生呢?

  這就是唐吉訶德式人生永恆的魅力,與那些勝利者比起來顯得更長久,更有魅力。

  

  100疏放人生

  和權勢人生相對的是疏放人生,偏偏藐視權貴,不喜歡官宦生涯,而追求人生的放達和生命本身的歡樂。在他們看來,人生貴在自我稱心如意,而不在於身後的名利。為了官位而壓抑自己的本能,更是可悲的。例如春秋時代的接輿就是疏放人生的代表,他對孔子到處講學布道、迷於做官的做法非常藐視,竟然在遇到孔子時狂歌笑他:"吱呀,天下都變成這樣子,你還在折騰什麼呢?"後來李白也很欣賞接輿這種人生態度,做詩曰:"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疏放人生的關鍵在於對世界看得開,對於官途想得開,對於生命放得開。看得開才能藐視權貴,視富貴如浮雲,才能天高地廣,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人生境界,登泰山而小天下,蒼海八荒,盡在眼低,有如此眼界,生命如何能忍受官場窄路的羈絆呢?想得開,才能獲得精神上的自在,猶如閒雲野鶴,無拘無束,根本不理睬別人說些什麼,對自己如何評價,而能夠我行我素,自得其樂。人生放得開更為重要,寄情浪漫,放浪形骸,皆需要把人生從層層束縛中解放出來,還其本性,順其自然,進入一種狂放、無所顧忌的境界。李白當年看透官場,仰天大笑出門去,所追求的就是這種人生,所謂"昔在長安醉花柳,五候七貴同杯酒,氣岸遙凌蒙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就是這種人生的寫照。所以疏放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一個"狂":字,狂歌,狂飲,狂樂,狂舞,狂了就什麼都不在話下了。什麼功名利祿,什麼王室貴族,什麼清規戒律,什麼人間萬戶候,都不過是人生樊籠,糞土一坯。宋代朱敦儒有詞云:"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辛棄疾寫得更絕:"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差不多同時代的劉克莊也很好表達了這種人生氣度:"酒酣耳熱說文章,驚倒鄰牆,推倒胡床。旁觀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當然,疏放人生有時屬於萬不得已,可能當官不成,或者官運不長,對於人生有了新的看法。也有的人雖然當了官,但是仍然很失望。覺得生命太受約束,不如自己痛痛快快活一會兒,所謂"一生大笑能幾回,鬥酒相逢須醉倒",就是這個意思。因此,能不能看得開,想得開,放得開,也有一個開悟的過程。有人醒悟得早,不再把生命糾纏於世俗相爭之中,有的人則開悟得晚,一覺醒來已過半百,好像自己還沒有真正活過,還有的人則一輩子不開悟,那就沒得說了。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sk_3.php?id=7064&s=15612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