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短文大全 - 百種人生面面談,讓您找回「真我」(5)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

百種人生面面談,讓您找回「真我」(5)

 67、浮躁人生

  一個人,如果老是不能使自己安定下來,也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浮躁,意味著沒有恆心,幹什麼事都毛毛躁躁,心思集中不起來,而且還特別容易急躁,動不動就怨天尤人,發睥氣,甚至撒手不幹,不斷"跳槽"換工作。

  浮躁人生表面看起來是最忙碌的,我們的主人公好像事情太多,時間太少,所以任何事情都沒有足夠的精力去完成,總是顯得心神不定,光知道自己很忙很忙,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麼。

  因為浮躁的人缺乏深思熟慮的習慣,不可能認認真真地考慮某一個問題。顯然,一般人的頭腦一天到晚都可能產生千百種想法,有的是有關日常生活的,有的則是有關未來發展的。它們都需要明確的解答,但是,浮躁的人從來不會經過深思熟慮後再做選擇,而總是十分輕率地進行判決。他們的思維總是在四處跳動,從A迅速轉移到B,再從B迅速轉移到C,輕易地否定和放棄一些事情,也同樣輕易地贊成和接受一些事情。

  和浮躁的人共事,往往是不可靠的。這種人也許很熱情,但是很難獲得一些切實的幫助。他雖然一事無成,但是總認為自己比其他人聰明,經常自作聰明,為自己有一些小想法而沾沾自喜,而他所能做的全部事情,也就是把自己靈機一動產生的、不成熟的想法拋給別人,等待別人的恭維。最要命的是,浮躁的人總是希望立刻得到別人的喝彩,無論做什麼事,還沒有開頭,就已經想到獎賞。這種人不會寧靜,也不能忍耐和等待,他所認定的就是立竿見影,立刻獲得成功,最好一個晚上就成大名人或者百萬富翁,否則,你在這一領域再也不會見到他了,他已經把興趣轉移到了另一個地方。

  也許浮躁的人本身所追求的就是熱鬧,好高鶩遠又不願付出代價,急於求成而不講究實際。你如果告訴他,一位作家寫了10年小說,一篇都發表不了,但是他還是在拚命寫作。他一定會說別人得不償失,或者乾脆是個笨蛋。一舉成名永遠是浮躁人生的夢想。

  浮躁大概永遠與飢渴和淺薄聯在一起。飢渴表現為一種慾望在受到長期壓抑後的騷動不安,而淺薄則使他們自己把握不了自己,自己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但是又不能改變它,於是便經常陷入浮躁之中。

  

  68、牢騷人生

  如果你是一個愛發牢騷的人,千萬不要為此感到慚愧。很多人一生與牢騷為伍,雖然沒有成就什麼大事業,但是一般壽命都很長,因為他心中的不滿及時得到了發洩,不至於悶在胸中成病。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愛發牢騷的人,心底都比較單純,尤其是和那些心底不滿但又絕不發牢騷的人來比較,發牢騷反而是一種美德。

  但是,牢騷人生一般並不討領導者的喜歡—一尤其對那些愛聽讚美之詞者來說,所以發牢騷的代價往往是得不到提拔。這就形成了一種牢騷的循環往復:發牢騷的人得不到理解和提拔,牢騷也就越來越多,不斷發展。成了生命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有些領導者卻往往產生一種錯覺,以為牢騷是可以被制止或消滅的,結果總是感到非常失望,以為發牢騷之人總是和自己作對。

  其實,牢騷人生倒是有很多可愛之處的,問題就在於你怎麼看。牢騷者,不過是人的需要、渴望、希望得不到滿足時的抱怨之詞,並不屬於對抗、搗亂之意,所以愛發牢騷的人一般工作照樣幹,並不會給事業帶來實際的損害;相反,牢騷作為一種人情世態的反映,能夠衡量出一個地區、一個部門的發展水平,反映出存在的問題。由此可見,牢騷本來是有利無害的一種現象,牢騷人生也自有其可愛之處。

  不過,牢騷也不能一概而言,它有層次高低之分。所以有人把它分為低級牢騷、高級牢騷和超級牢騷。所謂低級牢騷,是指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得不到滿足時產生的,比如工作待遇太低,工作環境惡劣等等。高級牢騷則涉及到人的自我尊重和自我價值肯定等問題,比如自己的工作成果沒有得到應得的獎賞和肯定,自己的能力並沒有得到發揮的機會,等等。超級牢騷往往是對整體環境而言的,比如對於真善美的追求,對於整個社會正義的需求等等,發牢騷者往往有一種憂患人世的危機感,抱怨社會並不像他所想像的那般美好。而就生活的發展來說,牢騷也是在不斷發展的,由低級的向高級的發展,由高級的向超極的跳躍。

  就從這裡來說,牢騷是沒法子消失的,只要生命中還有追求,社會還沒發展到盡善盡美的程度,牢騷總是會連續不斷出現的。所以牢騷人生也完全有理由在世界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用各種方法來表現自己。

  69、憂鬱人生

  這個世界上有快樂人生,也有憂鬱人生,這好像是一對孿生兄弟。一個人經常生活在鬱鬱寡歡、灰心喪氣和情緒沉悶低落狀態,確實令人感到生活的無奈。可惜,這種人生在現代生活中並不在少數。

  憂鬱人生是一種慢性的自我摧毀,關鍵是人在生活中很少甚至根本找不到好的感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灰暗的、糟糕的,簡直沒有一點令人興奮之處。憂鬱的人來到春天的花園裡,鳥鳴引不起他的興趣,花香調動不了他的情感,他無動於衷地走過碧綠的草地,就像經過冬日的荒原。

  生活在憂鬱之中的人,好像永遠是生活的旁觀者,已經失去投入生活的熱情。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你都會感到他心事重重,處在一種長期的壓抑之中,不能把自己解放出來。如果你再靠近一下他的思想,就會發現一種根深蒂固的沮喪控制著他的情緒,他根本無法進入興奮狀態。

  倒是另一種"投入",構成了憂鬱人生的詠歎調,這就是持續不斷的內心愧疚和自怨自艾,好像自己生下來就是一個錯誤,自己永遠不會讓自己和他人滿意,世界上的一切錯誤都好像與自己有關,彷彿就是自己的過失。由於這種心理狀態,他對於生活中一切不好的事情特別敏感,而且會不由自主地和自己聯繫起來,比如投資的股票下跌,他馬上就會想到:"我是一個注定的失敗者。"如果一次談戀愛受挫,他馬上就會悲觀失望,斷定自己永遠找不到愛人;一輩子都是孤獨和可憐的。

  憂鬱是一種典型的精神萎頓現象,陽剛不足,陰氣有餘,自信已經失去,意志極度消沉,而且有自我隔絕的傾向。一般憂鬱的人,都是不喜歡交友和社交活動的。在交往中,他們要麼表現得鬱鬱寡歡,、要麼就表現得憂心重重,躲躲閃閃;相反,他們喜歡獨處,經常孤零零地站在一邊,默默地看著別人,或者聽別人的談話。

  當然,憂鬱有時候會和深沉連在一起,憂鬱人生中往往會產生出深沉的思考和深刻思想。因為憂鬱者的安寧往往來自沉思,沉思會使憂鬱顯得更加凝重和意味深長。這也許是憂鬱人生中最精彩的偶然:憂鬱之中也會造就偉大的詩人和哲學家。

  我說的只是一種偶然。

  

  70、孤獨人生

  有時,孤獨是一種感覺。在你一個人的時候,它就會來拜訪你。當你剛剛參加完一個盛大的化妝舞會後,獨自回到家裡;當朋友們的聚宴已經結束,桌子上只有杯盤狼藉,殘羹剩湯;當你剛剛欣賞完一部上好的電影,從夢幻般的境界中走出來,影院門口的人已散盡......一個陰影會悄悄走進你心裡,把剛剛用歌舞、談笑、情感填滿的胸懷,很快地掏空,掏空,最後留下一種空蕩蕩的感覺,所有的事情都會過去。沒有不落山的太陽,沒有不散的宴席,沒有不結束的迪斯科,沒有不消失的青春。人在孤獨的時候,總是期待著用加倍的瘋狂來追求新奇和刺激,但到頭來又會感到加倍的孤獨。

  在現代社會中,很多人的生活和心態都有相似的地方。他們的生態和心態總是處於激烈的動盪之中,很難找到一個穩固的支點。有時候,他們心情很好,理想和慾望會自動膨脹。他們會感到自己的力量無限大,幹什麼都不在話下,自己是自我王國中的國王,現實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奴僕,但是當心情很壞的時候,面對巨大的自行運轉的宇宙和社會,又會感到自己非常渺小和卑下,一切都是虛無和荒誕,一切都沒有意思,只是需要刺激,需要宣洩,需要自我逃避。

  於是.孤獨成為一種人生。它也是一種內驅力,把人們驅趕到舞場上去,賭場上去,球場上去,跑馬場上去,滑雪場上去,造成了數千萬人頭攢動、群情激昂的壯觀場面,湖們拚命地扭動身姿,聲嘶力竭地歡呼跳躍,向勝利者揚鮮花,向厭惡者扔雞蛋,文明與不文明的喝采和打架,砸公共場所的玻璃窗和摔自己的電視機,等等。也許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為什麼這樣去幹。其實,在現代生活中,孤獨不再僅僅屬於那些無家可歸、形影相吊的人,或者僅僅存在於黑暗的燈光下,淒清的小河邊,孤寂的山村野店,還存在於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們都糾纏在慾望和現實、自我與社會的衝突之中,都在拚命地尋找自我,尋找知音。也許正因為這個原因,人們非常喜歡這樣的歌曲:

  我是一個流浪兒,

  畢業於幻想的學校,

  現實對我多麼殘酷;

  為了掩飾內心的孤獨,

  忍受了多少痛苦......

  這是一位美國流浪歌手唱的歌,台下有幾萬名激動若狂的聽眾。

  

  71、寂寞人生

  什麼才算是寂寞人生?這確實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在很多情況下,寂寞是一種感覺。沒有外在的東西來打攪你,你暫時離開了人群,感到自己沒什麼可幹的,一般在這種時刻,寂寞就會找到你。但是,大多數人是不願長久與寂寞為伍的,因為人心難以寧靜,總是期望著和人交流,和生活交流,以求印證自己的存在。

  寂寞襲來的時候,人會感到無聊、無味、無信心:無意義,身心好像被抽空,自我好像被遺棄了,對自己所要做的事提不起精神來。寂寞的時候,人是心不在焉的,他或許有所期待,但是已經明確地知道這種期待已毫無希望,他還相信自己的存在,但是已不再想去追究為什麼和是什麼。

  寂寞有時是人心理的一種需要,一種必要的休息。它可以使人暫時擺脫一下生活的緊張和煩惱。但是,大多數情況不是。寂寞是一條蟲,會輕輕咬你的心,你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想把這條蟲摳出來,最後你實在忍不住了,就跑到酒館或者舞場上去,請美酒和舞曲幫忙。

  也有人習慣了寂寞,他長期過著寂寞的生—活,不求聞達,不求變化,不求別人去安慰它,他有自己打發生命的事,或者彈琴,或者養魚,或者勞作,或者飲茶喝酒......但是這樣的人確實不算很多。

  當然,也有人極力讚美寂寞。例如梁實秋,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寫到:"寂寞是一種清福。我在小小的書齋裡,焚起一爐香,裊裊的一縷煙筆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頂棚,好像屋裡的空氣是絕對的靜止,我的呼吸都沒有攪動出一點波瀾似的。我獨自暗暗地望著那條煙線發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還帶著不少嫣紅焦黃的葉子,枯葉亂枝的聲響可以很清晰地聽到,先是一小聲清脆的打斷聲,然後是撞擊著枝幹的磕碰聲,最後是落在空階上的拍打聲。這時節,我感到了寂寞。在這寂寞中我意識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這種境界並不太易得,與環境有關,更與心境有關。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澤裡去尋求,只要內心清靜,隨便在市廛裡、陋巷裡,都可以感覺到'種空靈悠逸的境界,所謂'心遠地自偏'是也。在這種境界中,我們可以在想像中翱翔,跳出塵世的渣滓,與古人游。所以我們說,寂寞是一種清福。"

  梁實秋寫得真好,但是寂寞並不一定是一種清福,或者說,很多人享受不了這種清福。

  

  72、恐懼人生

  一輩子被一種恐懼心理所控制、所折磨,是極其不幸的人生,但是這卻是我們這個世界的產物。只要這個世界上還存著令人驚恐的邪惡,只要人類的心靈還有弱點,恐懼人生就不會絕滅。

  恐懼人生大致有二種,一種是恐懼症患者\另一種則是被迫害狂類型。前一種恐懼症患者很常見,比如有人一看到甲蟲,渾身就不自在,看到紐扣就直打哆嗦;還有的人對週遭的事物總是心懷恐懼;非常憂慮。根據心理學家分析,這種恐懼症多半是由早期經驗造成的,一般來說還不是太可怕。

  比較可怕的是一些社會性的恐懼症。比如有人總有一種被追殺的感覺,生活處於某種極度驚恐狀態。為了逃避這種恐懼,他只好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但是總是擺脫不了被追殺的陰影;每到一處,他先是隱姓埋名,害怕別人知道他,但是不久就會對周圍的人和事起疑心,接著繼續搬遷。

  至於被迫害狂類型的恐懼人生,多半是由長期的被迫害生活造成的,一個人不能從過去記憶的陰影中走出來,或者形成了一種固定的心理反應模式,所以一直疑神疑鬼,把一切都看成是對自己迫害的實施。例如,魯迅在《狂人日記》中就揭敘了一個典型的被迫害狂的人生。由於他對"人吃人"現象印象太深了,所以把生活中的一切現象都歸結為"吃人",由此形成了一種不可擺脫的恐懼感,害怕別人來吃他。

  我認識的一位50年代大學畢業的教師,也屬於這種類型。由於在歷次政治運動中一直受到迫害,而且個人生活也一直不如意,因此形成了一種被迫害狂心理,總是覺得別人在繼續整他的黑材料,跟蹤和監視他。有時候,他頭腦中還會產生幻覺,把某某人誤認為是自己的迫害者,而他自己的舉止言談更是難以擺脫被迫害的話題。

  實際上,這種社會性的恐懼心理,在很多人身上都有表現,只不過比較輕微罷了。例如有的人經歷過多次政治運動,思想和行為變得過分敏感和小心翼翼起來。看到別人交頭接耳,心裡就不禁擔憂起來,稍有政治上的風吹草動,就趕緊躲起來,或者到處打聽消息,大有飛鳥驚弓之態。毫無疑問這也是一種恐懼人生,並不亞於杞人憂天之類。

  

  73、憂患人生 百種人生面面談,讓您找回“真我”(1) (2) (3) (4) (5) (6)

  憂患意識是一種高度的社會責任心的表現。只有那種對國對民自覺有重大責任,而又具有獻身精神的人才有憂患意識。憂患人生者,必是那種"榮必為天下榮,恥必為天下恥"、負有歷史使命感的人,昕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已經成為他們的生命準則和他們人生價值的體現。

  憂患人生的產生必是一種歷史的產物。一是人要有高度的道德感和文化修養,思想上有節操,行動上有準則,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二是國家腐敗,世道艱難,致使國計民生不斷遭受損害,而且社會上小人當道,狡詐橫行,有才能的人反而處處受壓,報國無門。在這種情況下,憂患人生總是作為一種與黑暗抗爭的形象出現的,他們不甘心社會日益走向衰敗,也不甘心自己被社會所遺忘,而是繼續憤世嫉俗,向社會呼號,時時刻刻為國憂心,為民感歎,為理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所以中國歷來多憂患人生,凡屬文化人,大多是憂國憂民之士。蘇東坡有一句詩說:"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確實道出了一個普遍規律。憂患多是從有知識有文化開始的,而知識往往是憂患意識產生的溫床。有了知識文化,懂得人活著除了吃喝拉撒睡和個人喜怒哀樂之外,還有更高的理想、更大的人生責任,在更大的範圍裡實現自己的自我價值。而這一切都將是憂患產生的根源,因為理想並不那麼

  容易達到,責任擔負起來非常沉重,自我價值更是不好實現。

  所以,憂患人生是一種苦難,一種精神上承擔重負、遭受磨煉的過程。當年屈原丟官丟職,飄泊在汩羅江邊,心裡想的還是"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為國為君憂心似焚,其一生真是為憂患而生,為憂患而死。再例如唐大詩人李白,雖然有時會"仰天大笑出門去",但終究改不了"中夜四五歎,常為大國憂"的習慣。至於杜甫,更是一個"白頭惟有赤心存"的憂患詩人,他經常處於"向來憂國淚,寂寞灑衣巾"的狀態中,用自己的詩表達自己的憂國憂民之心。到了現代,憂患意識更是成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特徵。魯迅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他一直活得又苦又累,心靈上經受種種磨難,憂患伴隨著他一生,否則,他也不會那麼早逝。

  但是,對於中國知識分子來說,這是一種注定的命運。當然,活得輕鬆也很容易,你最好沒有知識,或者有了知識後也看不起知識,把它看成是罪惡之源——不是"越有知識越反動"就是"越有知識越痛苦"。

  

  74、軟弱人生

  人是軟弱的,很多人一生軟弱,使另外一些人難以置信。例如有一個女人,嫁給了一個愛喝酒的丈夫,婚後其丈夫不僅對她毫不尊重,冷酷無情,而且經常對她進行辱罵和毆打,但是她一直表現得忍氣吞聲,百依百順。後來其丈夫為了喝酒,不顧一切,把家裡的東西全部變賣,生活重擔一古腦兒放在妻子身上,她仍然逆來順受。最後,其丈夫為了還債,竟然逼她去賣身,她起先大哭一場,但後來還是去了......人軟弱到了這個地步,還能說什麼呢?

  女人軟弱,男人也軟弱。有的男人一輩子軟弱可欺,從來不曾抬起頭來抗爭過。所不同的是,男人的軟弱常常表現在外面,對長官,對朋友,對強人,尤其如此。比如有的男人一出家門就變得膽小如鼠。在商店裡買東西,面對一個口齒伶俐的售貨員就束手無策,人家給了次品也不敢去退貨;在自己的工作單位,面對上司從來不敢說出自己的要求,也不敢說"不",總是支支吾吾地不明確表示自己的態度,動不動只會說"我是無所謂的"、"我可沒什麼能耐"等讓人看不起的話,結果別人總是利用這種軟弱來欺負他,該給的好處不給,給了也少給。

  人太軟弱了,不僅使自己老是處於不利地位,而且會失去尊重。至於給那些貪得無厭的人製造機會,更是不應該的。要把自己從軟弱人生中解救出來,也並非比登天還難。

  首先,學會斬釘截鐵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尤其是不要怕說"不",不要怕令人不快或者冒犯了別人,這意味著大膽而自信地表明自己的權利,聲明自己不容侵犯的態度。比如在商店買東西,不要怕售貨員不高興,一味應承,不喜歡就是不喜歡,要學會說:"不,謝謝!"

  其次,在公開場合,對一些蠻橫無禮的人,要以牙還牙,不必膽怯;對那些吹毛求疵的、好插嘴的、強詞奪理的、令人討厭的、誇誇其談的,一定要直言不諱,把他們頂回去。

  還有,決不用抱怨來表示接受。凡屬你有權利拒絕的事,就堅決拒絕,不要給人留下一種印象,你是一個好說話的人,什麼事情都可以讓你去做。

  軟弱的人要改變自己的人生,首先就得改變自己。

  

  75、矛盾人生

  人生本來就充滿著矛盾。生與死,苦與甜,高與矮,胖與瘦,愛與恨,高尚與卑濺,歡樂與痛苦,聰明與愚笨,理想與現實,美與醜,真與假,天堂與地獄,等等,矛盾說不完,道不盡。人活著就是在矛盾中打滾\在矛盾中掙扎,在矛盾中追求,在矛盾中死亡。

  人生來就是矛盾的。那一呼一吸開始了生命的旅程,那內和外構成了生命的空間,那精神和肉體造就了生命的困惑和永恆,那慾望和滿足持續著生命的節奏。

  你見過生命的光亮嗎?那是生命在矛盾的衝撞和磨擦中進發出來的。不進則退,不退則進,刀槍乍起,玉石俱焚,一個微小的生命粒子,在高速度的撞擊中,可以創造出石破天驚的效果,整個宇宙會被它們照亮。

  你體驗過生命的壯麗嗎?那慾望的海濤來自於宇宙的運轉,一次又一次地撲向海岸,撲向堅硬的礁石。它淹沒沙灘,越過亂石,把浪花拋向很遠很遠的地方,但是它又不得不一次次地退下來,在海底深處聚集自己的力量,叫暴風雨來給自己助威,喚海燕來為自己歌唱。

  你瞭解生命的渺小、生命的無可奈何和尷尬嗎?螻蟻全力以赴地爬行,它怎麼能走出那一望無際的荒漠呢?那電光在天空中轟轟閃亮,又怎麼能趕盡宇宙的暗夜呢?我掙扎著,從遠方向輝煌的太陽奔出,但是等到我走近時,又怎麼能承受那偉大的陽光呢?

  生命是矛盾的,而最大的矛盾就是生命本身,人生和矛盾糾纏在一起,就是矛盾人生。一個人意識不到人生的矛盾,是淺薄的、無知的,但是他可以活得很開心,很愉快,輕輕鬆鬆過自己的日子,直直率率滿足自己的慾望;一個人意識到人生的矛盾,是深刻的、明智的,但又是多麼地痛苦,一輩子糾纏在矛盾之中,永遠不停地掙扎、呼號和追求,不得解脫,不得平靜。這就像魯迅在作品中所寫到的:"我不過是一個影,......黑暗又會吞併我,然而光明又會使我消失。"

  矛盾人生是痛苦的。如果一個人的生命被矛盾所控制,而不是用生命去衝破矛盾和解決矛盾,那就會陷入無休止的自我消耗之中。一個人的生命就會分為二個陣營,然後彼此爭鬥,互相吞食;生活就像一艘被水草纏住的小船,欲前不能,欲後不得,那苦楚只有當事人知道了。

  所以,人生的矛盾是美麗的,但千萬不要讓矛盾控制了你的人生。

  

  76、自卑人生 百種人生面面談,讓您找回“真我”(1) (2) (3) (4) (5) (6)

  自卑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狀態。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偉人畢竟是極少數,所以人免不了要自卑,但是絕大多數人不會讓自卑的情緒來支配自己的人生。只有少數人才會老是自卑,承認自己的弱點之後就再打不起精神來。

  自卑是自信的反面。自卑人生是揚不起風帆的航船,老是在生活的岸邊徘徊;自卑的人總是小心翼翼,不敢向生活挑戰。他們總是有一種自不如人的感覺,過多地看到自己的弱點,並把這些弱點看作是致命的,永遠不可克服的,決定自己一生的。無論做什麼事,他們第一個概念就是:"成功不了怎麼辦?"

  一個自卑的人在生活中會表現得畏畏縮縮,前怕狼後怕虎,不善於和人交際,也不善於表現自己以引起公眾的注意。如果說自信是人生成功之母,那麼自卑必定是人生失敗之父了。

  但是,也很有些人並不這麼看。他們認為自卑是成功之母。

  下面這個故事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從前有個人,相貌極醜。在街上走過,行人都要掉頭多看他一眼,心裡嘀咕:"世界上還有這麼醜的人。"他也從不修飾,到死都不在乎衣著。窄窄的黑褲子,傘套似的上衣,加上高頂窄邊的大禮帽,彷彿要故意襯托出他那瘦長條似的個子,走路姿勢難看,雙手晃來晃去。

  他是個小地方的人,直到臨終,雖然已經商居高位,但是還是那副邊鄙倫夫的樣子,仍然不穿外衣就去開門,不戴手套就去歌劇院,總是講不得體的笑話,常常在公眾場合無故突然憂鬱起來,一聲不響。無論在什麼地方——法院、講壇、國會、農莊,甚至自己家裡——他經常顯得不自在,不得其所。

  他不但出身貧賤,而且身世蒙羞,其母親是個私生子,他一生對這個問題都非常敏感。

  但是這個人後來是美國總統。他的名字叫林肯。

  由此有人說,成功的人往往有自卑感,而自卑感會激勵人奮鬥,來補償自己的缺陷。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比如像亞力山大、拿破侖、納爾遜,都因為生來身材矮小,所以立志要在軍事上指揮萬馬千軍;像蘇格拉底、伏爾泰、托爾斯泰,是因為自慚奇醜,所以在思想創造上下大功夫而大放光芒。而貝多芬因為耳聾在音樂上出人頭地,也是令人驚奇的例子。所以自卑人生往往大器晚成,非常容易成功。

  信不信由你。

  

  77、羞怯人生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一些特別害羞的人,他們動不動就臉紅,很怕和人接觸。有人認為,羞怯心理通常是一種自卑的感覺和害怕冒險造成的,但是在此不能解釋所有的羞怯心理。

  有羞怯心理的人很多,據有人研究估計,在美國有差不多40%的人認為自己怕羞。當然,大多數人特別怕羞,只是在人生中的某一個時期。但最糟糕的是,有人一輩子怕羞,那就是名副其實的羞怯人生。

  羞怯人生往往是膽子小或缺乏自信的人,這種人無論做什麼事都特別害怕自己出錯。他們一出現在人面前,就覺得大家都在注意他們,時時刻刻都在對他們品頭論足,他們好像成了展覽品或者表演者,結果不由自主地感到不自在。這種情況,我們也許可以設想是由童年的某種經歷造成的,或者曾經當眾出醜而沒有得到寬解,或者經常被大人責難而留下難堪的記憶,等等。後來長大了,雖然環境已經改變,但是仍然對於人與人的交往有一種戒備心理。

  但是,羞怯的人也有例外,羞怯根本和膽小無關。我認識一位同事,待人處事非常羞怯,動不動臉就紅了一大片,但是膽子很大,經常做出別人意想不到的事,而耳,經常紅著臉說謊,騙了不少女孩子。這屬於那種一輩子臉紅、一輩子撒謊的羞怯。據此,我對羞怯靦腆的產生有了新的看法。有的羞怯心理可能來自早期的心理矛盾——為某種目的不得不說謊,但是又對自己說謊感到恐懼和內疚——而心理不自在。這時候,羞怯或許是一種雙重的掩飾,一方面掩飾自己的不誠實,另一方面又是對自己不誠實感覺的掩飾。

  當然,羞怯和一個人的好與壞基本上沒有關係。有的人羞怯,可能是一個大好人,有的人常臉紅,可能是一個大混蛋,關鍵取決於他們的內心品格的高低。

  與此同時,羞怯的人未必不比不羞怯的人更適應生存。羞怯的人在生活中當然有自己的弱點,比如不善於交往,不能充分表現出自己的才能和優點,比較膽小等等。但是在有有情況下,羞怯靦腆卻更受歡迎。羞怯和靦腆的人很容易給人留下謙讓、好學、不愛出風頭、誠實和可靠的印象,所以湖們有時候更容易受到上司的提拔和重用。尤其是在中國,很多人對於羞怯靦腆的人抱有特別的好感,相反,非常看不慣那些大膽表現自己的人,甚至在內心深處有點害怕大膽的作風。這一切都使羞怯的性格更具魅力。至於一些羞怯的男性比一般人更能贏得女性的芳心,更是司空見慣,還有什麼比紅著臉、吞吞吐吐說一聲"我愛......"更能打動人心呢?

  

  78、懺悔人生

  信基督教的人,都知道人有原罪,那是亞當夏娃偷吃禁果造成的,所以人一生下來就要悔罪,不斷向上帝懺悔,請求原諒。這樣,有了原罪感,就有了懺悔意識;有了懺悔意識,就有了懺悔人生。當然,並不是所有信基督教的人,都屬於懺悔人生。懺悔人生指的只是一部分懺悔特別強烈的人的生活寫照。要講懺悔人生,就得先講懺悔意識。懺悔意識是人類精神生活中最有趣的現象。人為什麼要懺悔,無非是有罪惡感,是感到自己有罪才去懺悔的。但是,人之罪來自何處?來自人類史前的歷史?來自天性?來自前世的造孽或者當代人的罪惡?來自性慾的快感,還是自私的本質?等等,人類可能有干百種說法,這也就造就了千百種懺悔意識:比如,基督教的懺悔意識來自原罪,也就是人類最初所犯的過失,尹斯蘭教徒的懺悔來自對不忠的提防;中國占的苟子的懺悔意識是根據人的本性就是惡的;佛家的懺悔亡於人有六欲七情,等等。

  不僅宗教有各種各樣的懺悔意識,一般的人也逃不行各種各樣的負罪感。比如前輩人犯罪殺人,後代人得承擔精神負擔;由於過失給他人造成一生的遺憾,良心上於心不忍;負有使命,但是不能履行使命,等等。一般來說,懺悔意識總是和道德感、使命感、責任感以及理想主義聯繫在一起的,越是有道德感、責任感的人,越是追求自我完美的人,就越容易產生懺悔意識。

  所以,懺悔意識是人性的一種自覺,而且是意識到自我弱點和不完美的一種自覺。人類為了提醒不要放縱過度,防止自我私慾過度膨脹,才造出了種種借口,使自己不斷提醒自己,不斷追求心靈的平靜。

  於此同時,懺悔意識也是對自我存在的安慰,它最終剛尋求的是原諒,人意識到了自己的劣根性,意識到了自己對罪惡所承擔的責任,是一種痛苦;但是意識到了罪惡而又未能從罪惡感解脫出來,是一種更大的痛苦。後者往往是自我所解脫不了的,除了導向瘋癲和自殺。而懺悔恰恰提供了這樣一種解脫的方式,它使人得到了一種心靈的安慰,一種生活的理由,由此,人們可以自己原諒自己,自己清洗自己的靈魂。

  懺悔人生可能是痛苦的,也可能是寧靜的,但是無論怎:麼說,人之為人,應該有懺悔意識,因為這個世界的罪惡實;在太多了。

  

  79、疲憊人生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都會聽到有人說:"人,真是他媽的活得太累了。"而我們自己常常也會有疲憊不堪的感覺,覺得活著就是一種重負,感到厭倦,感到精疲力盡,簡直難以走到生命的盡頭了。

  顯然,有人生的疲憊,就有疲憊的人生。

  也許疲憊的人生,首先是由物質上的重壓造成的。整天拚死拚活,東跑西奔,只不過是為了滿足人生存的基本需要;油鹽醬醋,鍋碗瓢盆,你再不想幹也得干,再不願想也得想。生活就是養家餬口,為獲得一間居住的房子,也得東奔西走,四處托人求情,為孩子入托又得親自上門,請客送禮。人生忙忙碌碌,但是沒有一點色彩,沒有一點情趣,怎麼能不感到累,不感到疲憊不堪呢?

  人生的疲憊,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疲憊。比如說,你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但是不能不長期從事這項工作;你不滿意你的婚姻,但是又不能不長期維持和忍受這種婚姻,等等。在這種情況下,生活就會成為一種負擔,活著就成為一種應付,沒有興趣,沒有意義,只有承擔重負,身心交瘁。

  這種心理上的疲憊,最容易造成生理上的疲勞。這也難怪,人總是在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時,最容易疲勞。所以,有人在舞場上瘋狂起舞,通宵達旦,而不知道疲勞,但是一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就打不起精神,其實主要是心理上的厭倦情緒所致。疲憊只是一種心理厭倦的表現形式。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他們只是感到極度疲乏,但是並不知道或者不願承認自己心理上的問題。

  所以,單調乏味而沒有希望的生活,緊張重複而沒有變化的工作,是人生疲憊的主要原因。與此同時,疲憊之中往往包含著不可解決的內心矛盾,比如從事令自己厭煩的工作,但是又由於自己的責任感想拚命幹好;對於家庭生活感到怨恨,卻為這種想法感到內疚,而又不能把內心的痛苦說出來,這都常常會更加重人生的疲憊感。

  疲憊人生使得人的精神萎靡不振,精力衰竭,幹任何事情都覺得力不從心,有時候,還會伴隨著失眠症?老是睡不好,睡不夠,動不動就迷迷糊糊地做夢,醒來之後更覺疲勞。疲憊本身最消耗人的精力,沒有什麼再比它更自己折磨自己、更於事無補和浪費生命的了。

  

  80、健忘人生

  很多人為記憶而活著。記憶就像一本獨特的書,內容越翻越多,而且描敘越來越清晰,越讀就會越沉迷。但是,也有很多人是為健忘而活著的,過去的一切事情對他來說都是過眼煙雲和耳邊風,不計較過去,不眷戀歷史,不歸還舊賬,只顧得眼前的現在。

  健忘人生未嘗不是一種幸福。因為人生並不像期望的那麼充滿詩情畫意,那麼快樂自在。人生中有許多苦痛和悲哀、令人厭惡和心碎的東西,如果把這些東西都儲存在記憶之中的話,人生必定越來越沉重,越來越悲觀。實際上的情景也正是這樣。當一個人回憶往事的時候就會發現,在人的一生中,美好快樂的體驗往往只是瞬間,佔據很小的一部分,而大部分時間則伴隨著失望、憂鬱和不滿足。

  人生既然如此,健忘有什麼不好呢?它能夠使我們忘掉憂怨,忘掉傷心事,減輕我們的心理重負,淨化我們的思想意識;可以把我們從記憶的苦海中解脫出來,忘記我們的罪孽和悔恨,利利索索地做人。所以世界上自古就有追尋忘憂草的,否則,"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有何快樂可言?所以,健忘雖然不算什麼大優點,但是卻有人為健忘找理由,大談健忘之樂。有的人就認為,要是一個人記不起那些曾經幸會者的名字,那麼他對討厭者的名字同樣健忘;如果他記不住人類歷史錯綜複雜的途徑,便也不會記清昨日離婚案中令人噁心的細節;他的思想會像泉水一樣,永遠清澈流暢;他會覺得今年更加有趣,因為他對本質上大致一樣的去年已經印象模糊,於是,一個記性不好的人,永遠覺得生活有趣,擁有晨輝的清新感。

  其實,健忘人生倒不是沒有記憶,而是說對很多事並不在意,不放在心上,所以也就記不住。這對人生也許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世界上確實有許多事情應該避開,應該忘記,讓身心少受一些使他感到痛心疾首、感到失望的事情的磨難,也不必過多地沉浸在往事的回憶和追悔之中,這樣,人反而能夠得到更寬廣、更自由的思考空間,更自在地生活。

  與此同時,健忘可能是一個人躲掉很多瑣事的避風港。健忘有時候雖然很可惡,但是卻是一個可以原諒和理解的缺點,別人可能因為這一點原諒你,你也可以因為這一點原諒自己。一個人一旦被大家公認為是記憶力不好的人,儘管可能不會委以重任,但是卻得到許多自我解脫的機會。

  

  81無奈人生

  在生活中處於完全消極被動的地位,用一種無可無不可的態度來對待人生,我們把它叫做無奈人生。

  不要以為無奈人生是消極的。這是一種非常圓熟的人生,特別在中國社會中,具有非常迷人的一面,最為穩妥而又完全。它模稜兩可,含糊不清,適應於各種社會條件下生存,不能不說是一種大智慧的人生。

  無奈人生的要點是冷淡生活,接受現實。冷淡是為了逃避風險,冷眼向洋看世界,當一個保險的旁觀者。這種生活態度也是長期生活經驗教導的結果。據有人觀察,一般中國青年熱心於國家大事、公眾事務的熱情並不亞於歐美各國,但一到了25歲以後,就明顯地變得冷淡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學乖了"。有的是開始成熟學乖了,有的則碰了釘子學乖了,有的則由於關心社會不成功失望而學乖了,反正不管是怎麼"學乖"的,對於社會的那份熱情明顯減低了,取而代之的是冷漠和圓滑。他們都開始懂得了什麼是無奈。

  無奈產生於一種自我得不到尊重、個人權利得不到保護的狀態,出於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只有自覺地承認和接受現狀。久而久之,人們發現,既然這個社會不容許你去關心,倒不如乾脆處之泰然,不受社會生活的影響,在無可奈何之中尋找自我。這就產生了清談、飲酒、縱慾、作樂等人生形式。這時候,無奈似乎又表現了一種超然,不管國事管自己,尋得桃源好避秦。

  無奈人生意味著順其自然,對社會對自己都不強求什麼。從表面上看,無奈是對生活的一種妥協和認輸,從來不試圖去改變生活。而從另一個層面來說,無奈之中包含著一種達觀。無奈的人是軟弱的,但是卻很有韌性。對於身外之事,他們不參與,不關心,也不對抗,而對身內之事卻極力保全。由於無奈,他們對於生活中來臨的各種災難有思想準備,能上。

  能下,能生能死,能左能右,能榮華富貴也能窮困潦倒。

  無奈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遇到天大的事,聳聳肩搖搖頭,說一聲"無所謂",然後繼續走自己的路,干自己的事。

  

  82拖延人生

  人人都知道光陰的可貴,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所謂"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幾乎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可是,這並沒有消除生活中的拖延人生,而且,這種人生並不少見,它像各式各樣的廢舊瓶子一樣,堆集在生活的廣場上,絲毫沒有損壞,但卻是空空如也。

  拖延人生的常用語是:"明天再說吧!"這些人不是沒有理想,沒有成就事業的願望,他們之中也不乏有才能有天才的人;當他們談論自己未來的時候,他們也會神采飛揚,滔滔不絕,但是,只要一接觸到真的計劃和實際工作,他們就猶豫不決了,經常的習慣就是拖延。

  拖延造成了今天的空白。一旦這種情況成為日常習慣,生命就會在虛空的允諾中一天天過去,"明天"成了一個永遠不會兌現的將來,而"今天"則肯定是不斷犧牲的現在。他們不知道,人的生命之鏈就是由無數"今天"的環節組成的,當你放棄了"今天",就意味著放棄了未來。

  我也曾經是一個愛拖延的人。這種習性也許是從少年時代開始的。那時候,我經常為我將來的生活苦思冥想,制定了各種想入非非的計劃,但是從不曾真正實行過一次,也就是說,這些計劃多半還沒有開始就夭折了。而這一切,差不多都因為拖延。說實在的,這些拖延有些也許是有理由的,因為我的計劃有時訂得太大太高,以至於自己根本不知道怎樣開始。但是,很不幸的是,我由此在很多小事上也開始拖延比如給朋友寫信,做家庭作業等等,什麼事都不能立刻去做準時完成,經常為積壓下來的事而痛苦。

  我不知道因為拖延誤了多少事,反正很多很多。我只是很清醒,我的生命的許多好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拖延使我人到中年一事不成。我再也不能拖延人生了。

  有一件事使我後悔不已。就在最近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意外地遇見了多年前我苦苦愛戀的女友——那時候我就像著了魔,整天想著她的美麗倩影,現在她已成了他人之妻,並有了小孩。我們在一起談起了往事,天哪,她竟然說她也曾喜歡過我,在很長一段時間等待著我的表白,但是你知到我那時幹了些什麼呢?我在家裡不知道設計了多少種求愛"方案",但是最終的結果還是那句老話:"明天再說吧!"

  人生苦短,何能拖延,正如陶淵明詩中所云: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83等待人生

  等待,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因為人的希望不可能一下子實現,實現過程中還要受到種種條件的限制,有些條件是可以爭取的,而有的條件則不受自己控制,所以人必須等待。但是,有的等待是有希望的等待,有的等待是無希望的等待;有的等待是聰明的,有的等待則是愚蠢的;有的人只是等待片刻,有的人卻等待一生。

  例如,有守株待兔式的等待。一個農夫在田地裡勞作,突然看見一隻兔子飛奔而來,撞樹而死,因此就放下鋤頭,在那裡靜等其它的兔子撞樹而死。這是一種愚蠢的、不切合實際的等待,等待者異想天開,想不勞而獲。

  再例如,夢幻式的等待。一位小姐手捧一本瓊瑤的言情小說,天天盼望著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的出現。她不寫情書,不出來交際,也不打電話,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等待著出現奇跡。這是一種白日夢式的等待,等待者喪失了機會和時間,耗盡了青春,還不知道自己的悲劇正來自等待。

  人生不能等待,因為生命是短暫的,是運動的,你等它不等,人抗衡不過時間的流逝。所以想幹點什麼就趕緊干,千萬別等待。等待不過是人生命的一種無可奈何。

  但是,等待仍然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人們不得不接受它,非但如此,而且人可以在等待的過程中認識生命,體味人生命的韻味。所以,人們開始肯定和留戀等待,把它看作是多情、纏綿、信任、陶醉、希望的象徵,等待是快樂,等待是詩。

  一個女孩子寫到:我時常落寞,時常無助。我如所有的女孩一樣脆弱,在許多無眠的靜夜,在許多迷茫的清晨,在暴風雨的街頭,在烈日下的奔走中,也曾想握住那些主動伸來的手,"渴望有一副寬闊的肩膀,靠一靠我疲倦的頭,渴望有一雙溫暖的手,理一理我鬢邊的憂",但是從來也不曾,從來也不敢,只因為愛神的大門並沒有對我敞開。愛過的我深深知道:接納的同時意味著責任,期望愛情的燦爛,期望未來的幸福,那就須靜候,靜候愛情。

  看來,當人生的幸福還沒有到來之時,必須學會等待。

  

  84懶散人生

  懶惰是生命失去活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一個懶散成性的人,也是一個浪費生命的人,他總是行動不起來,討厭作決定,千方百計地迴避自己所要承擔的任務,事情越是緊急,越是迫在眉睫,他就愈是不肯正視它,老是尋找一些借口在旁邊打圈圈。

  懶散人生給人一種說不出的疲乏的滋味。

  懶散人生的法寶就是拖延,生命就處於被拖欠下來的事吞沒的危險之中,而懶散的人卻仍然能"臨危不懼"。

  懶散會使一個人一輩子一事無成,而拖延則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例如,一位企業家可以因為沒有及時決策而遭到失敗,一位妻子由於懶得及時洗碗鋪床而會造成婚姻的破裂,一位醫生拖延了看病的時間而會給病人生命帶來惡果,等等,但是,懶散之人卻不這麼看,他總是把拖延看成是一種無所謂的耽擱,任何事情能拖一天就拖一天,好像生活的目的就是拖延。

  對一個懶散成性的人來說,拖延又總是和雜亂無章連在一起的。拖延造成了雜亂無章,而雜亂無章又助長了拖延心理。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對於朋友的來信,我們由於懶惰常常推遲回復,結果信越積越多,在桌子上放了一大堆,就更加難以下手了一再比如一個家庭主婦,如果面對一大堆積留下來的雜活,也會感到無精打采,很可能乾脆不做而去看電視劇算了。所以,事情越拖越多,積重難返,就很容易產生繼續拖下去的心理:"反正已經遲了,再遲幾天也是遲,再拖幾天也無妨。"

  一般來說,一個懶惰的人並不是一個拒絕做事的人,相反,有的人非常喜歡應承什麼事,在接受委託的時候總是滿口答應,但是你如果輕信了這種應承,就會大錯特錯了。因為出於懶散人之口的"是,是","一定,一定",是沒有確定期限的,一個"是,是",就可能是幾天、幾個月過去了,結果還是什麼事都沒幹。所以,和懶惰成性的人打交道,一定"要規定一個明確期限,首先堵住他拖延的後路。

  當然,懶散人生也有自己的歡樂,比如事情十萬火急,天塌下來了還照樣可以睡懶覺,享受那種慢慢騰騰、睡眼惺忪的狀態,就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受用的。這也許叫做懶人有懶福也。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sk_3.php?id=7071&s=17062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