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的危害同樣不可小覷

生活小常識大全,生活中的小竅門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低血壓的危害同樣不可小覷

低血壓的危害同樣不可小覷

在高血壓這種「富貴脖越來越普遍的今天,有一部分人似乎可以「安枕無憂」,因為他們是「低血壓」一族,但專家認為——

常常被誇有「骨感美」的劉小姐最近經常出現疲憊乏力、頭暈心慌等症狀,於是她利用「五一」長假期間給自己做了全身體檢,最後被告知有低血壓;同樣,退休幹部老王最近也在體檢中發現有低血壓。劉小姐和老王都以為,只要不是高血壓就無所謂,然而為他們提供專業指導的醫師卻說,低血壓對人體的危害同樣存在,且不容小覷。

影響:血管缺血營養不足

醫學上一般對血壓低於90/60mmHg的狀態稱為「低血壓」,它可能由生理或病理等因素造成。專家介紹,低血壓可分為急性低血壓與慢性低血壓兩大類,其中急性低血壓是指血壓由正常較高水平突然下降,其主要表現為暈厥與休克兩大臨床綜合征;而我們經常所說的低血壓大多為慢性低血壓,可能由內分泌功能紊亂、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心血管疾並營養不良等所致,其中也包括體位性低血壓。

和小劉、老王一樣,很多低血壓患者都伴有頭痛頭暈、胸悶氣短、精神不振、睡眠不良、胃口不好等症狀,但也有人無明顯不適。專家介紹,出現這些症狀的主要原因是血壓下降,導致血液循環緩慢,人體遠端毛細血管缺血,以致影響組織細胞氧氣和營養的供應以及二氧化碳和代謝廢物的排泄。同時,人體大腦和心臟的血液供應也受到影響。不但如此,長此以往,我們的身體可能還出現其他功能下降,如視力、聽力下降,誘發或加重老年性癡呆,跌倒導致骨折發生,心情壓抑等情況經常發生,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治療:要不要治療因人而異

有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慢性低血壓的患病率約為4%左右,其中在老年人群中高達10%。儘管這些數字在一些臨床醫生看來有待商榷,認為實際上並沒那麼高,但對低血壓的一些基本因素,醫學界一直有比較統一的認識。專家表示,有家族遺傳史的人和體質瘦弱的婦女以及老人病人比較多見低血壓。很多情況下,這些人往往因為體位發生改變,比如躺在床上忽然坐立、或者長期站立而使血壓下降很多,出現暈厥等症狀,嚴重者還可能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也有一些測量為低血壓的人並不表現任何症狀,專家說,這是因為低血壓本身並不能稱為玻所謂標準血壓是在統計學上較大多數人數值而言,也就是說,一些人的正常血壓一直都比一般人高或低,這種情況下,低血壓就不能稱之為病,當然無需治療。專家說,有一些身體瘦弱女性,其低血壓表現為可能長期甚至終生伴隨,這些人不但不會因為低血壓影響壽命,甚至據說其中一些人還有長壽傾向。

檢測:專業檢測排除疾病

只有真正被確定為低血壓病的患者需要治療如服升壓藥等。專家介紹,要看低血壓者是否屬於真正的低血壓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看他是否有不適應症狀,所以,低血壓者在體檢測出血壓低之後需要再到醫院全面檢查血壓,包括不同體位時的血壓變化,弄清楚是否與體位有關。

記者瞭解到,低血壓伴隨畏寒、性慾減退、閉經、陽痿、皮膚色素沉著者,有可能是內分泌疾病問題,最好再檢查腦垂體、腎上腺、甲狀腺等內分泌功能是否異常;如果伴隨多吃、多喝、多尿現象,則應排除糖尿病;一些中老年人低血壓者,也可能不表現症狀,但還是最好去醫院進行心功能檢查,以瞭解心臟情況。此外,凡服用降壓、血管擴張、抗震顫、抗抑鬱、抗焦慮、抗心律失常等藥物,都可能導致低血壓。

調理:注意營養堅持運動

而對於排除了病理性低血壓的人群,一般如果血壓稍微低也不必服用藥物,只要適當注意營養,保證能量供給,很多人血壓都能恢復正常。另外,運動是調整血壓的好幫手,因為持之以恆的體育運動,不但可以改善體質,還可以增強心肌收縮力,提高心功能,同時也可改善和調節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使血壓逐漸恢復正常。

在中醫方面,理論上認為低血壓患者不少由脾腎陽氣虧損所致,所以治療上要注重溫脾腎升陽氣。因此,日常生活食補也有利於低血壓恢復,一些具有溫脾腎、升陽氣的食物,如鹿肉、狗肉、羊肉、生薑、龍眼,以及濃茶、咖啡都有利於血壓升高。增加營養,多飲水,多喝湯,每日食鹽略多於常人也能幫助低血壓患者恢復。

不過值得提醒的是,上述食物和相關中醫藥保健品攝入最好也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因為進食熱性或者過鹹的食物太多可能導致其他健康問題。

生活小常識大全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