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亞·伍爾芙:在優雅和瘋癲之間遊走
弗吉尼亞·伍爾芙是英國意識流文學的代表者,她的一生都在優雅和瘋癲之間遊走。有人說:伍爾芙的記憶有著隱秘的兩面——一面澄明,一面黑暗;一面寒冷,一面溫熱;一面是創造,一面是毀滅;一面鋪灑著天堂之光,一面燃燒著地獄之火。2003年,好萊塢女影星妮可·基德曼因主演《時時刻刻》而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影片的原型就是伍爾芙。
某種程度上說,伍爾芙是上帝的棄兒。她生活在一個9口之家,父親雖然是位出色的文學評論家,卻嚴重地重男輕女,伍爾芙終其一生也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學校教育。而同母異父的兩位兄長對她的性騷擾,更是帶給她永久的精神創傷。
伍爾芙又是幸運的,從童年開始,她就每天在父親的書房裡進進出出,用收割機一樣的速度閱讀文學作品,連父親都不禁驚歎她好像是在「吞噬書籍」。而大名鼎鼎的作家托馬斯·哈代、喬治·梅瑞狄斯,哲學家赫伯特·斯賓塞,更是家中的座上賓,使伍爾芙得以在超凡智慧的熏陶中成長。
伍爾芙最大的幸運,是與政治學家倫納德的結合,歲月證明,嫁給倫納德是伍爾芙一生中做過最正確的事。
伍爾芙絕非一個合格的家庭主婦:她會在做飯時把婚戒丟在豬油裡;在參加舞會時把襯裙穿反;她每一部作品完成後,都會陷入短暫的瘋癲;她甚至對異性之間的親密有本能的牴觸,卻對同性的情感極為依戀。
但這個被伍爾芙絕世才華傾倒的男人絲毫沒有被世俗的眼光嚇倒,他坦然接受了妻子性冷淡的現實,心甘情願地度過了29年的無性婚姻生活,放棄了自己的生育權,忍受著伍爾芙與一系列男女戀人的曖昧緋聞,細心地照料著時刻處於瘋癲陰影下的妻子。
在倫納德的精心照料下,伍爾芙迎來了文學生命的全面綻放,她所有的小說都是在婚後寫成的。她還試圖找到女性問題的關鍵,她的意識流小說《牆上的斑點》、《出航》、《到燈塔去》、《達洛衛夫人》等,猶如一部「女性的心靈史」。
更多的時候伍爾芙都是一個自卑而敏感的孩子,倫納德永遠是她作品的第一位讀者,除此以外她怕給別人看,怕別人嘲笑她。為了出版方便,倫納德甚至幫助她成立了自己的出版社。1930年,伍爾芙告訴一位朋友,沒有倫納德,她可能早就開槍自殺了。
1941年3月28日,當瘋癲和幻聽等精神分裂的症狀重複來襲,最終不堪忍受時,伍爾芙還是選擇了自殺。在給倫納德的遺言中她說:「我不能再毀掉你的生活了。」然而她不知道,與她朝夕相伴的歲月,才是這個男人最美好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