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島戰爭:“美國人民的兒子”引來帝國的遠征
1982年2月,英阿雙方在紐約的談判再次宣告破裂。阿根廷國內發生了嚴重的危機——高達20%的失業率,軍政府獨裁統治時期近萬人被綁架和暗殺,通貨膨脹,地方自治離心加強、工會和議會遭到解散……這一切都造成了阿根廷爆發革命的可能性。
自稱「美國人民養育的兒子」的阿根廷軍政府總統加爾鐵裡為了轉移民眾注意力,同時騰出手來繼續經濟改革,決定準備以武力收復馬島,並制訂出代號為「羅薩裡奧」的行動計劃。
加爾鐵裡實際上是誕生於一家貧苦的意大利工人移民家庭,擔任三軍總司令在美國訪問時受到了鷹派總統裡根的熱烈歡迎。由於得到了美國的支持和保證,加爾鐵裡擊敗其他競爭者贏得總統大選。同時與美國的親密關係使得加爾鐵裡認為可以擊敗日漸衰退的英國。同時他認為英國忙於北約防務,即使馬島被佔領,最多也只是發發牢騷,表示抗議,而不會反擊。
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一家公司的39名工人來到南島拆除一家舊鯨魚加工廠,工人們出於愛國熱情,在島上升起了阿根廷國旗。英國立即提出強烈抗議。3月24日,英國原駐馬島的海軍「忍耐」號破冰船,搭載兩架直升機和140名士兵,前往南島實施威懾。
3月26日,阿根廷總統阿爾鐵裡下令提前實施「羅薩裡奧」計劃,由2艘驅逐艦,2艘護衛艦,1艘坦克登陸艦,1艘潛艇,1艘破冰船,1艘補給船搭載2個營的海軍陸戰隊組成第40兩棲特混編隊,從貝爾格拉諾啟程前往收復馬島,以1艘護衛艦,1艘供應艦搭載2個排的海軍陸戰隊組成第60兩棲特混編隊,從德塞阿多港啟程前往收復南島,還以1艘航母,4艘驅逐艦,1艘護衛艦,1艘油船組成第20特混編隊,提供戰役掩護。作戰總指揮為陸軍第5軍軍長兼馬爾維納斯戰區司令奧斯瓦爾多·加西亞中將。
4月10日,第40兩棲編隊駛抵馬島。午夜時分,阿軍陸戰隊的偵察小隊在彭布羅克角登陸。次日凌晨,蛙人分隊在約克海灘登陸。六時三十分,阿軍主力在龍克灣登陸,隨即攻佔了機場和港口。八十三十分,阿軍七架C—130運輸機運來3000多後援部隊,使島上阿軍總兵力達4000人。九時,馬島的英國總督率所部181名官兵和政府人員投降,阿軍佔領馬島,建立了行政機構,任命梅嫩德斯准將為馬島軍事長官。
阿軍收復馬島的消息傳到國內,群情振奮,數十萬人聚集在總統府前的「五月廣場」,高唱國歌,高呼口號,歡慶勝利。全國十多個政黨一致表示支持政府的行動。總統加爾鐵裡的威望達到頂峰。
英國在獲悉馬島被阿根廷佔領後,立即宣佈與阿斷交,成立以首相撒切爾夫人為主席的戰時內閣,作為最高決策機構,並制定了以武力為後盾,政治、外交、經濟多管齊下,迫使阿方撤軍,如果阿根廷不屈服,就用武力重奪馬島的戰略方針。
4月3日,阿軍第60兩棲編隊在南島登陸,經短促交火,佔領南島,英國守軍23人投降。就這樣,阿軍以傷亡7人,損失2架直升機的代價,佔領了整個馬島。隨即向馬島進行緊急運輸,運送大量的援軍和物資。
同一天,英國國會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次以全票贊成通過以武力收復馬島的決議,任命伍德沃德海軍少將為特混艦隊司令,此人時年四十九歲,畢業於海軍學院,擔任過潛艇艇長、驅逐艦艦長、國防部海軍作戰計劃處處長,機敏果斷,有「海狼」之稱。
國會之所以能全票通過遠征馬島的決議,也取決於當時各大報紙電視台瘋狂的輿論攻勢:英國媒體抓住了兩點:阿根廷人用十倍兵力攻擊英國82名守軍(實際守軍更少,當時正值輪班,馬島英軍僅有40人),英軍被迫投降,實為奇恥大辱;其次,阿根廷是軍人獨裁政府,沒有民主。而馬島居民150多年來多為英國後裔,將接受軍人政府獨裁統治的可怕結果。這一切宣傳,推動了撒切爾夫人團結整個政府迅速遠征的決定。
4月5日,英軍以「競技神」號和「無敵」航空母艦為核心組成特混艦隊,共有37艘戰艦,20架「鷂」式戰鬥機,58架各型直升機,3500名海軍陸戰隊。由樸茨茅斯和直布羅陀啟航。正在大西洋的4艘核潛艇也全速趕往馬島。在特混艦隊一萬三千公里的航程途中,英軍參戰部隊完成了制定作戰方案、戰鬥序列編組、戰術演練等一系列準備工作,並根據4月4日議會簽發的法令,征租58艘民船,作為艦隊的後勤支援力量,同時對徵用的民船按需要進行快速改裝。如「伊利莎白女王二世」號和「堪培拉」號客輪都改裝為運兵船,「大西洋運送者」號和「大西洋堤道」號滾裝船改裝為飛機運輸船,特別是「烏干達」號客船正載著940名學生在地中海航行,接到徵用命令立即在就近港口停靠,讓學生上岸,隨即駛向直布羅陀,僅用三天就改裝為醫院船。英國的這些高效迅速的臨戰準備,奠定了取勝的基礎。
此外,4月26日,由23艘軍艦、20架飛機、2000名陸軍組成第二梯隊從波特蘭啟航。5月12日,由18艘軍艦和3000名陸軍組成的第三梯隊從安普頓啟航。4月8日,英國宣佈對馬島周圍200海里實施全面海空封鎖。4月12日,英軍的核潛艇最先到達馬島海區,開始執行進行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