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的建築風格是怎樣的?如佛羅倫薩美第奇府邸
文藝時期的建築在理論上以文藝復興思潮為基礎;在造型上排斥象徵神權至上的哥特建築風格,提倡復興古羅馬時期的建築形式,特別是古典柱式比例,半圓形拱券,以穹隆為中心的建築形體等。例如,意大利佛羅倫薩美第奇府邸,維琴察圓廳別墅等。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發展過程
大致可分為以佛羅倫薩的建築為代表的文藝復興早期(15世紀),以羅馬的建築為代表的文藝復興盛期(15世紀末至16世紀上半葉)和文藝復興晚期(16世紀中葉和末葉)。
意大利文藝復興早期建築著名實例有:佛羅倫薩大教堂中央穹窿頂(1420~1434),設計人是F.勃魯涅列斯基,大穹窿頂首次採用古典建築形式,打破中世紀天主教教堂的構圖手法;佛羅倫薩的育嬰院(1421~1424)也是勃魯涅列斯基設計的;佛羅倫薩的美第奇府邸(1444~1460),設計人是米開羅佐;佛羅倫薩的魯奇蘭府邸(1446~1451),設計人是L.B.阿爾伯蒂。
意大利文藝復興盛期建築著名實例有:羅馬的坦比哀多神堂(1502~1510),設計人D.布拉曼特;羅馬聖彼得大教堂(1506~1626);羅馬的法爾尼斯府邸(1515~1546),設計人小桑迦洛等。
意大利文藝復興晚期建築典型實例有維琴察的巴西利卡(1549)和圓廳別墅(1552),兩座建築設計人都是A.帕拉第奧。
風格特點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最明顯的特徵是揚棄了中世紀時期的哥特式建築風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築上重新採用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柱式構圖要素。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和藝術家們認為,哥特式建築是基督教神權統治的象徵,而古代希臘和羅馬的建築是非基督教的。他們認為這種古典建築,特別是古典柱式構圖體現著和諧與理性,並同人體美有相通之處,這些正符合文藝復興運動的人文主義觀念。
但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建築師絕不是食古不化的人。雖然有人(如帕拉第奧和維尼奧拉)在著作中為古典柱式制定出嚴格的規範。不過當時的建築師,包括帕拉第奧和維尼奧拉本人在內並沒有受規範的束縛。
他們一方面採用古典柱式,一方面又靈活變通,大膽創新,甚至將各個地區的建築風格同古典柱式融合一起。他們還將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科學技術上的成果,如力學上的成就、繪畫中的透視規律、新的施工機具等等,運用到建築創作實踐中去。
主要成就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世俗建築類型增加,在設計方面有許多創新。世俗建築一般圍繞院子佈置,有整齊莊嚴的臨街立面。外部造型在古典建築的基礎上,發展出靈活多樣的處理方法,如立面分層,粗石與細石牆面的處理,疊柱的應用,券柱式、雙柱、拱廊、粉刷、隅石、裝飾、山花的變化等,使文藝復興建築呈現出嶄新的面貌。世俗建築的成就集中表現在府邸建築上(見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府邸建築)。
教堂建築利用了世俗建築的成就,並發展了古典傳統,造型更加富麗堂皇。不過,往往由於設計上局限於宗教要求,或是追求過分的誇張,而失去應有的真實性和尺度感。
建築技術
樑柱系統與拱券結構混合應用;大型建築外牆用石材,內部用磚,或者下層用石、上層用磚砌築;在方形平面上加鼓形座和圓頂;穹窿頂採用內外殼和肋骨;這些,都反映出結構和施工技術達到了新的水平。
城市和廣場
城市的改建往往追求莊嚴對稱。典型的例子如佛羅倫薩、威尼斯、羅馬等。文藝復興晚期出現一些理想城市的方案,最有代表性的是V.斯卡莫齊的理想城。廣場在文藝復興時期得到很大的發展。按性質可分為集市活動廣場、紀念性廣場、裝飾性廣場、交通性廣場。按形式分,有長方形廣場、圓形或橢圓形廣場,以及不規則形廣場、複合式廣場等。廣場一般都有一個主題,四周有附屬建築陪襯。早期廣場周圍佈置比較自由,空間多封閉,雕像常在廣場一側;後期廣場較嚴整,周圍常用柱廊,空間較開敞,雕像往往放在廣場中央。
園林
從14世紀起,修建園林成了一時的風尚。15世紀時,貴族富商的園林別墅差不多遍佈佛羅倫薩和意大利北部各城市。16世紀時,園林藝術發展到了高峰(見意大利園林)。
一般認為,十五世紀佛羅倫薩大教堂的建成,標誌著文藝復興建築的開端。而關於文藝復興建築何時結束的問題,建築史界尚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有一些學者認為一直到十八世紀末,有將近四百年的時間屬於文藝復興建築時期。另一種看法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到十七世紀初就結束了,此後轉為巴洛克建築風格。
在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類型、建築形制、建築形式都比以前增多了。建築師在創作中既體現統一的時代風格,又十分重視表現自己的藝術個性。總之,文藝復興建築,特別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呈現空前繁榮的景象,是世界建築史上一個大發展和大提高的時期。
建築史學界仍然公認,以意大利為中心的文藝復興建築,對以後幾百年的歐洲及其他許多地區的建築風格都產生了廣泛持久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