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原莞爾:日本陸軍大學唯一一個“正常”的參謀
在重視武器這點上石原莞爾和日本陸軍不同,這也是石原莞爾最後被東條英機排斥的原因之一。
在1941年出版的《戰爭史大觀》中石原不僅強調了飛機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而且指出了原子核裂變能量在軍事中的應用。
石原莞爾說「使用這種能量的破壞力可能使戰爭在一瞬間就決出勝負」,「怪力光線武器什麼的突然出現也有可能」。
當然就算是石原莞爾也沒有想到是日本首先成了原子核裂變能量武器的試驗品,「一瞬間就決出勝負」了。
對於中國,石原莞爾是一個十分恐怖的敵人,之所以說他十分恐怖,是因為石原莞爾的想法有相當的勝算。你看「滿洲事變」他不是已經成功了嗎?
石原莞爾頭腦很冷靜,這點和喜歡人來瘋的其他日軍參謀不同。
石原莞爾懂中文,雖然不是像伊籐博文那樣的中國通,但對中國保持了最樸素的理解。
來看看石原莞爾自己的話吧:「如果進入戰爭狀態就一定是長期持久戰,懲罰中國,數月間蔣政權就會崩潰,所以只需要短期決戰是極大的錯誤。
一直到明治維新為止中國都是亞洲的先進國家而令人害怕,日本人則從甲午戰爭戰勝了中國以後就認為中國是一個老衰的國家而看不起它」,「中國有自古而來的高度文明,而物質生活又極為原始,各個地方有高度的自給自足的可能,這些都成為對持久戰的極為有利的條件。
如果開戰,有可能逼迫中國進行決戰,但是會不會變成持久戰則主要取決於中國的意圖」。
石原莞爾是慘淡學校幾十年中唯一戰略家
石原莞爾可以說是陸軍大學校慘淡經營幾十年畢業生中唯一的一位戰略家。
從這個意義上說,石原莞爾是陸軍的「異類」。正因為是異類,所以很被人敬而遠之,在畢業後留校當教官,以後去德國留學,在德國形成了他的「最終戰爭論」,以後又去關東軍,就是進不了參謀本部。
這次進參謀本部,「滿洲事變」有功是一個原因,但主要是由於陸軍省軍務局長永田鐵山的大力推薦。
但是夠巧合的是就在石原莞爾就任的1935年8月12日,統制派扛把子的永田鐵山少將被皇道派軍人相澤三郎中佐在辦公室砍死,因為皇道派對永田罷了皇道派巨頭真崎甚三郎(陸大19期軍刀組,2.26事件的幕後黑手)的教育總監的官不滿。
為了使其想法能夠實現,石原莞爾甚至還改組了參謀本部,將原來總務部管的「動員,編製」業務也移到作戰部來了,使作戰部集中了參謀本部90%的權限。
當時石原莞爾是名揚一時,權重一時。那個原來是傾向與皇道派的朝鮮軍司令官林銑十郎組閣時都改變立場,轉向統制派。
在內閣人員選定時居然去徵求石原莞爾的意見,石原莞爾就提議讓他的盟友板垣征四郎當陸軍大臣,結果是由於梅津美治郎(陸大23期首席,甲級戰犯)不能容忍陸大28期的板垣爬到他上面去做陸相(梅津當時是陸軍部次長)而極力反對才沒有成功。
大家看到這個石原莞爾主持修訂的《國防國策大綱》時可能都會嚇出一身冷汗,因為現實,可行。
對美國則是「努力與美國保持親善關係」,因為石原莞爾知道日本和滿洲都有豐富的煤,鐵資源,可是缺少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石油和橡膠(那時還不知道後來會有個大慶油田,要是知道,沒準石原莞爾會把南進都推遲)。
那玩藝全在美國人和英國人手裡,所以千萬不能和美國人翻臉。
石原莞爾僅僅是一個日本陸軍的「天才異類」而已
如果真的石原莞爾的想法能夠付諸實施,是不是很恐怖?不擴大侵華戰爭,日本陸軍就可以騰出手來更新裝備,不至於像以後的太平洋戰爭時扛著三八式步槍,拖著木頭輪子的三八式野炮,開著薄皮大餡的95式坦克去和英美掐架了。
有人對日本陸軍不注意武器裝備的解釋是日本只把中國當成假想國,那種武器打打中國足夠了。
那種解釋未免把皇軍們的心腸估計得太好了,日本陸軍從來就沒有把目標僅僅鎖定在中國。
皇軍們沒有像樣的武器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陷入了中國戰場的泥潭,沒有軍費去添置新吃飯傢伙了!
和美蘇保持親善是什麼意思?就是說日本不會像後來那樣參加三國同盟,就算第二次世界大戰照樣打,日本也不會是戰敗國。那樣的話,中國什麼時候能夠滅了「滿洲國」都成了問題,更不要說光復台灣了。
但是天祐我中華啊,研究這些資料時誰都會這樣感歎。
天祐我中華,石原莞爾僅僅是一個日本陸軍的「天才異類」而已。石原莞爾能名揚一時,能權重一時,但不能阻止陸軍大學校開足馬力成批生產大量的二百五參謀。也阻止不了那些二百五參謀們齊心合力拉著大日本帝國這輛戰車奔向滅亡。
即便是石原莞爾本人,也是一個從思想到行動無不充滿了矛盾的怪物。誰要是以為石原莞爾真的拘泥於滿洲這塊「前進基地」,真的從來沒有想過再擴大戰爭就錯了。
1932年1月石原莞爾對應關東軍邀請訪問滿洲的東京帝國大學教授土方成美說:「我從來沒有說過滿洲是日本的生命線,也沒有這樣考慮過。
滿洲只不過是個手腳架,一定要從這裡出發到山西,陝西去,聽說陝西有豐富的石油」。
石原莞爾到參謀本部不久,就遇上了2.26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