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期大名是怎麼產生的?戰國時期大名的由來
還不知道:日本戰國時期大名是怎麼產生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的日本戰國時期大名的由來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仁之亂後歷經半個世紀,守護大名相繼沒落,一些守護代、守護家臣及地方國人代之而起,形成新的大名—一戰國大名,確立起在各國的統治,繼續承認莊園制的守護大名領國制為根本否定莊園制的戰國大名領國制所代替。這種歷史性的政治變動是整個社會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的結果。室盯前期農耕已經逐漸精耕化,施肥日益重要。所用肥料除廄肥、人糞尿和灰肥外,還有需要量日益增大的壓綠肥。這種肥料投量甚大,每反大約投入300貫,所用的青草、嫩芽只需從山野索取,但由於莊園制的存在,廣闊山野的青草和嫩芽得不到充分利用。日本農業向以水稻種植為主,它的發展越來越需要大規模的水利灌溉體系,然而在規模小、權力分散的莊園體制下,這種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打破莊園體制而確立一國範圍內強有力的一元統制體制;同時,農業同手工業分工的擴大,在一國範圍內商品流通的發生與發展,也是這種需要的產生因素。
這種歷史任務客觀地落在戰國大名身上。如上所述,戰國大名的前身多數是守護代、守護家臣和國人。所謂「下克上」的實力主義風潮在「應仁之亂」後幾乎風靡全國。例如管領細川氏到第四代細川晴元(公元1514年—公元1563年)時,實權轉到家臣三好長慶(公元1523年—公元1564年)手中,而三好氏實權又被他的家臣松永久秀(公元1510年—公元1577年)奪去。管領斯波氏在15世紀末,其領國越前、尾張分別被家臣朝倉、細田所奪。田山氏的據點河內也被三好氏所奪。在越後,永正4年(公元1507年)守護代長尾為縣進攻越後國守護上杉房能(?一公元1507年),迫其自殺。在安藝,永正12年(公元1515年)國人毛利元就(公元1497年—公元1571年)殺守 護代武田元繁。在美濃,原是山城的商人齋籐道三(公元1494年—公元1556年)從守護土歧氏手中奪取實權,如此等等。
就這樣,至16世紀中葉形成起來的戰國大名,主要有東北地方的伊達氏,中部地方的上杉謙信(越後)、武田信玄(甲斐)、今川義元(駿河)、德川家康(三河)、織田信長(尾張)、齋籐道三(美濃)朝倉氏(越前),近畿地方的淺井氏(近江),四國地方的長宗我部元親(土佐),中國地方的毛利元就(周防),九州地方的大友氏(豐後)、龍造氏(肥前)、島津氏(薩摩)等。這些戰國大名按地區看,大 體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近畿、東海、北陸、中國等社會經濟較發展 的先進地帶和中間地帶的大名。他們是由戰國動亂中打倒自己主君即守護大名的家臣和在鄉的強大國人成為戰國大名的。第二類、是關東、東北、九州等後進地區的大名。這些人大多是從守護大名轉化為戰國大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