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三英傑的關係如何?為何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就造反?
日本戰國時期是日本歷史上最為繽紛的時代,關於該時期的影視、遊戲等文化產品也非常多。以致很多不怎麼喜愛歷史的人,也對該段時期的歷史人物較為熟悉。在日本戰國末期,有三位傑出的大名,為日本的統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此三人被稱為「日本戰國三英傑」,分別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織田信長在日本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日本戰國時期最出色的武將。他有曹操的雄心,卻也有一樣的遺憾和功名。有人將張飛和織田信長的性格做對比。織田信長的失敗是被最信任的部下明智光秀背叛而喪命。織田信長性格爆裂,搞得滿城風雨。人人自危的情況下導致親信背叛。他頒布的「天下布武」政策,將一代梟雄豐臣秀吉招致麾下。經過努力豐臣秀吉成為織田信長的重要家臣。豐成秀吉就是發動侵略朝鮮,萬曆戰爭重要的領袖。
豐臣秀吉是在自己主公織田信長的基礎上統一日本的,而德川家康實際上並不是織田信長的部下,而是盟友。只不過由於織田信長的實力過於強大,在織田德川同盟中德川家康多少要屈從於織田信長的意志,甚至不惜為遵從信長的命令而殺妻滅子,但說到底德川家康畢竟是一方獨立諸侯。但是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一命嗚呼,豐臣秀吉趁勢奪取了織田信長的政權,繼承了織田信長的軍隊。掌握大權後,豐臣秀吉開始討伐那些不服他的大名,作為實力雄厚的大名德川家康也在被征討之列。
日本著名的「小牧長久手之戰」其實就是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之間的戰爭。這一戰從3月份一直打到11月份,歷時大半年,可以說是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之間發生的唯一一次長時間的兵戎較量,也是最好的殺掉德川家康的機會。但是這次戰爭卻以豐臣秀吉的戰敗而結束。後來豐臣秀吉正是因為深深忌諱德川、北條兩家的軍事同盟以及老謀深算的德川家康的處處防患於未然,才遲遲未能對德川家康下手。但是也有拿德川家康沒有辦法的原因,直到後來豐臣秀吉統一了日本,德川家康才被迫向豐臣秀吉臣服。
德川臣服後,豐臣又重新劃分領域,把德川家康原先的三河,遠江,駿河,甲斐,南信濃五國,換成關八州,年貢260萬石。此舉,看似增加了俸祿,實則是借刀殺人,當時北條剛滅,北條勢力根深蒂固,豐臣秀吉想讓德川家康忙於平亂,自己好統一全國。但是他這個分封卻讓自己的地盤損失了一些,再加上豐臣秀吉所在時就已經有文官和武官分成兩派進行鬥爭,這在豐臣秀吉活著的時候還好說,但是死了後把政權交給了一個年僅5歲的孩子,這就成了最大的敗筆。
還有就是,德川家康之所以能反叛成功。是因為豐臣秀吉侵略朝鮮失敗。本部力量消耗過大,才造成德川家康尾大不掉,有機會反叛。任何王朝對外戰爭的失敗都會深刻影響國內的局勢。比如隋煬帝三征高麗失敗是導致隋朝覆滅的直接原因。以中國之大尚不能承擔對高麗失敗的惡果。豐臣秀吉二征朝鮮失敗,以日本傾國之力而來的失敗,更不是小小的日本可以承擔的。所以豐臣家在日本失勢其實是對外戰爭失敗的惡果導致,不是因為德川家康當時勢力就過於強大。所以並不是德川家康一定要滅豐臣秀吉家,就算是德川家康不出手,同樣還會有其他人出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