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奈良時代著名學者:吉備真備
吉備真備,原名下道真備,生於695年(持統天皇9年),卒於775年11月3日(寶龜6年10月2日),出生於備中國下道郡(今岡山縣倉敷市真備町)。吉備真備是日本奈良時代的學者、政治家(公卿),曾兩次出任遣唐使,官至正二位右大臣,明治時期被追贈為勳二等,著有《私教類聚》50卷。吉備真備的父親是右衛士少尉下道國勝,母親是楊貴氏(存疑)。下道氏是吉備地區有力的地方豪族吉備氏一族。
695年(持統天皇9年),下道真備出生於備中國下道郡也多鄉(八田村)土師谷天原(現在的岡山縣倉敷市真備町箭田)的一個下級武官之家。他自幼異常勤奮,是大學寮中的優秀生。
716年(靈龜2年),下道真備被選為遣唐交流生。717年(養老元年),與阿倍仲麻呂(晁衡)、大和長岡及學問僧玄昉等隨多治比縣守為首的第九次(即第二期二次)遣唐使團,入大唐朝拜、交流。在長安鴻臚寺,下道真備就學於四門助教趙玄默。在大唐近19年,下道真備研究唐代的天文、曆法、音樂、法律、兵法、建築等知識,均有較深造詣。
回日本的路上雖然漂流到了種子島,但仍在735年(天平7年),下道真備攜帶了眾多的典籍回到日本。回國後,下道真備任從八位下,受到聖武天皇、光明皇后的寵幸。
同年,升為正六位下,並被任命為大學助,指導400多名學生學習大唐的先進文化。
736年(天平8年),下道真備升為從五位下,出任中宮亮。737年(天平9年),下道真備升為從五位上,兼任右衛士督。
738年(天平10年),橘諸兄出任右大臣,開始執掌日本政權,下道真備與同時回到日本的僧玄昉一起受到重用,下道真備開始兼任右衛士督之職。
740年(天平12年),下道真備升為正五位下。這一年,欲除掉下道真備和玄昉的籐原廣嗣在大宰府掀起叛亂,不久被鎮壓(籐原廣嗣之亂)。
741年(天平13年),下道真備作為東宮學士向皇太子阿倍內親王(後來的孝謙天皇、稱德天皇)傳授《漢書》和《禮記》。
743年(天平15年),下道真備升為從四位下,轉任春宮大夫,東宮學士如舊。
746年(天平18年),下道真備受賜吉備朝臣之姓。
747年(天平19年),吉備真備卸任春宮大夫、東宮學士,傳任右京大夫。749年(天平勝寶元年),吉備真備升為從四位上。
750年(天平勝寶2年),孝謙天皇即位,籐原仲麻呂開始專權,吉備真備被貶職為築前守,之後又被貶職為肥前守。
751年(天平勝寶3年),吉備真備被選為遣唐副使。752年(天平勝寶4年)吉備真備以遣唐副使身份隨籐原清河大使第二次朝拜大唐,與阿倍仲麻呂再會。使團抵長安後,唐玄宗曾接見吉備真備,並贈他銀青光祿大夫稱號,離大唐時唐玄宗贈詩相送。使團於753年(天平勝寶5年)至揚州拜訪著名高僧鑒真,對其日後東渡有所影響。同年,使團啟航回國。這次使團途中漂流到了屋久島,但最終和鑒真大師一起平安的回到了日本。
754年(天平勝寶6年),遣唐使團回到日本,吉備真備轉任大宰大貳,升為正四位下。
756年(天平勝寶8年),為了防衛新羅,吉備真備在築前修築了怡土城。758年(天平寶字2年),吉備真備奉命在大宰府防備大唐的安祿山之亂。
761年(天平寶字5年)吉備真備兼任西海道節度使。764年(天平寶字8年),吉備真備被任命為東大寺的營造長官,於70歲時回到平城京(今奈良)。籐原惠美押勝(即籐原仲麻呂)掀起叛亂之際,升為從三位,作為中衛大將指揮討伐軍,以鎮壓叛亂之功(籐原仲麻呂之亂),於765年(天平神護元年)被授予勳二等。
766年(天平神護2年),稱德天皇(孝謙天皇重祚)任命道鏡為法王時,吉備真備就任中納言,大納言籐原真楯(籐原北家)去世後又就任大納言。
769年(神護景雲3年),吉備真備升為從二位,轉任右大臣,中衛大將如舊。此時吉備真備與左大臣籐原永手(籐原北家)一起執掌朝政。地方豪族出身而被破格提拔,出人頭地,以學者的身份位至大臣的,在日本近代以前,只有吉備真備和菅原道真兩人而已。
770年(寶龜元年),稱德天皇去世前後,吉備真備通過妹妹吉備由利(籐原仲麻呂之亂後,與兄長吉備真備一起受到稱德天皇信賴,作為親信擔任典藏之職),得到獨自出入稱德天皇寢宮的權力,向群臣傳達稱德天皇的旨意。此間,奉稱德天皇之命掌握軍事大權的籐原永手和吉備真備得以成功扳倒法王道鏡。
《日本紀略》、《水鏡》中提到在稱德天皇去世後,吉備真備欲擁立文室淨三(天武天皇系的庶流)及其弟文室大市為稱德天皇的繼承人。失敗後,吉備真備歎息:"長生之弊,逢此失敗之恥"。當時籐原百川(籐原式家)在暗中活躍,使白壁王(光仁天皇)被最終立為太子。但是,關於這次即位並沒有被記載入《續日本紀》。
光仁天皇即位後,吉備真備以年老為理由提出辭職的申請,光仁天皇只准許其辭退兼職的中衛大將之職,仍然慰留其右大臣之位。771年(寶龜2年),吉備真備再請辭,得到許可。775年(寶龜6年)吉備真備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