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室町幕府末代將軍:足利義昭的生平

日本室町幕府末代將軍:足利義昭的生平

日本歷史故事

日本室町幕府末代將軍:足利義昭的生平

足利義昭(日語:、英語:Ashikaga Yoshiaki;1537年11月3日-1597年8月28日),是日本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將軍,也是末代將軍,足利義晴的次子,母親是前關白近衛尚通之女慶壽院,前任將軍足利義輝之弟。

年輕時曾入佛門,法號覺慶。足利義輝被叛臣弒死後,被細川籐孝等擁立為將軍而還俗,改名義秋,後改名義昭。足利義昭曾經流落於六角承禎、武田信豐與朝倉義景等大名處以求復興室町幕府,但都沒有成功,而且被稱為"貧乏公方"。後來在得到織田信長的協助之後於1568年進入京都而成為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將軍。但是之後織田信長便擴大權力並限制足利義昭的行為,足利義昭便與武田信玄、毛利元就、上杉謙信、朝倉義景、淺井長政、本願寺顯如等大名聯合反制織田信長,形成對織田信長的包圍網;但是都被織田信長打破。元龜四年(1573年)武田信玄病死,信長包圍網趨於瓦解。同年織田信長舉兵將足利義昭放逐河內,室町幕府就此滅亡。但是足利義昭的征夷大將軍身份一直到天正十六年(1588年)才取消。

足利義昭被流放之後前往投奔毛利輝元,之後投靠豐臣秀吉;而平民出身的豐臣秀吉也曾經求為足利義昭養子,以便取得武家身份以建立幕府,但為足利義昭拒絕。足利義昭於慶長二年(1597年)過世 。

信長將足利義昭逐出京都後,並將足利將軍家在山城、丹波、近江、若狹等地的御料所據為己有。信長以天下人(掌握日本實權的人)自居,挾持幕府將軍和天皇支配京都周圍的地區,並充當各地大名紛爭的調停人。放逐將軍後,信長保持了天下人的地位,現在日本的歷史教科書一般認為此時足利幕府已滅亡。但事實上根據《公卿補任》的記載,此後的義昭依然長期保持著征夷大將軍的官位。直到1588年2月9日(天正16年1月13日)才正式辭去征夷大將軍職位。天正元年8月(即1573年。元龜4年7月28日,改元天正),織田信長毀滅越前朝倉家,9月毀滅北近江淺井氏,信長包圍網完全崩解。信長於次年任命塙直政為山城、大和守護,鞏固了織田家在近畿內的支配權。足利義昭雖被放逐後,退往枇杷莊(今京都府城陽市),在本願寺顯如的介紹下前往河內國三好義繼的處點若江城,以羽柴秀吉擔任護衛。足利義昭仍開設幕政,以伊勢氏、高氏、一色氏、上野氏、細川氏、大館氏、飯尾氏、松田氏、大草氏等勢力為幕府的中樞,組成了奉公眾和奉行眾,並授予近臣和大名室町幕府中的官職。除了近畿周邊的信長勢力圈以外(北陸地方、中國地方、九州地方),足利義昭依然保持著被流放以前的權威,甚至對京都五山的住持還有任命權。織田信長與三好義繼的關係惡化後,義昭於11月5日移駕到和泉國的界。足利義昭曾提出要返回京都,但織田信長提出人質的要求,最終交涉決裂。

1574年移駕紀伊國興國寺,又移駕泊城。當時紀伊國是管領町山氏的轄境,值得一提的是町山高政的重臣湯川直春的勢力在當時很強大,直春的父親湯川直光擔任河內守護代一職。

1576年(天正4年),足利義昭移駕到毛利輝元轄下備後國的鞆。鞆是當年足利尊氏接受光嚴上皇追討新田義貞院宣的地方,對於足利將軍家可謂是有淵源的地方。第十代將軍足利義材在此處受到大內氏的支持,從而回到了京都。因此這被足利將軍家當作吉祥之地。此後義昭在此地開設流亡幕府,史稱"鞆幕府"。足利義昭在鞆以備中國的御料所所進獻的年貢,以及足利將軍家任命京都五山住持所獲得的禮錢維持生活,同時收到宗氏、島津氏通過明日貿易獲得的財政收入,近畿、東海以外支持足利將軍家的武家很多。鑒於此,足利義昭向全國大名下達了討伐織田信長的御內書,天正4年甲斐的武田氏、相模的北條氏、越後的上杉氏結為同盟,但收效甚微。

雖然室町幕府已經滅亡,足利義昭卻不願就此善罷甘休,他要重新上洛。於是義昭馬上聯絡毛利氏請求援助。但是毛利氏並沒有要與信長為敵的意向,他們只是派遣了安國寺惠瓊,去充當信長與義昭之間的和平交涉調解者。11月9日,在信長的使者木下秀吉與惠瓊進行和平交涉期間,義昭由若江城移往和泉的界。後來信長倒是對義昭回歸京都之事作出了承諾,義昭卻得寸進尺向信長提出歸還人質的要求,結果交涉破裂。之後義昭向惠瓊表達了想去毛利氏領國的希望,但被惠瓊拒絕。原因很簡單,如果接受了義昭的投靠,毛利氏必將引來殺身之禍。於是義昭從界乘船,先前往湯川氏的紀伊國,暫住在由良城的興國寺內。天正四年(1576)2月8日,無法再麻木下去的義昭動身前往毛利氏支配下的備後鞆。義昭向鞆的移動,使一直保持中立的毛利氏迫不得已擺出了反信長的姿態。同年11月本願寺顯如、吉川元春應義昭的要求舉兵上洛。信長由此找到了進攻毛利氏的借口,命羽柴秀吉、明智光秀征伐中國。經過一進一退反反覆覆的征戰,信長勢力一步一步地向中國擴張。

1577年上杉謙信在手取川之戰擊破織田軍,但上杉謙信在1578年(天正6年)死去。1580年(天正8年)石山本願寺投降信長,織田氏勢力達到鼎盛。然而1582年(天正10年)明智光秀髮動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及其子信忠皆死去。此時足利義昭身在備後國的鞆。而明智光秀麾下的家臣,如伊勢貞興、蜷川貞周等,多為昔日室町幕府的幕臣。

足利義昭趁此好機欲返回京都,尋求毛利輝元的支持;另一方面尋求羽柴秀吉和柴田勝家的支持。毛利氏中親秀吉派的小早川隆景等極力反對送義昭到京都,認為這樣會使羽柴氏和毛利氏之間關係冷淡。但1583年(天正11年)毛利輝元、柴田勝家、德川家康著手籌備支持義昭上洛。同年毛利輝元臣服於羽柴秀吉。1586年羽柴秀吉成為關白太政大臣。此後進入了"關白秀吉、將軍義昭"並立的2年時期。在此兩年裡,豐臣秀吉逐漸統一天下。

1587年(天正15年),豐臣秀吉在九州征伐期間途經備後國沼隈郡的津之郡村,在田邊寺訪問了足利義昭,二人交換了太刀。次年薩摩國島津氏歸順秀吉,義昭回到京都,1588年2月9日(天正16年1月13日)與關白豐臣秀吉一起參見了正親町天皇,辭去了征夷大將軍之職並出家,法號昌山。朝廷給予其准三後的待遇。

與德川家康和睦後成為天下人的秀吉,以獲得征夷大將軍的位子為條件,提出了做義昭養子的要求,但遭義昭的拒絕。不過後來義昭在盡力為秀吉與島津氏之間講和的時候,對秀吉的印象又有所改善。就這樣天正十五年(1587)義昭在秀吉的應允下獲得了山城槙島城周圍的1萬石封地,持續了15年的歸京夙願終於得以實現。文祿元年(1592)昌山隨秀吉出征肥前名護屋。此後放棄了"征夷大將軍"稱號的昌山隨秀吉轉戰各地,更成為武家之棟樑。慶長二年(1597)8月28日昌山因腫瘡之病死於大阪,享年61歲。法號靈陽院昌山道久。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日本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