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右翼分子是什麼?右翼分子為什麼總是反華
很多年來,大凡在日本發生了讓傷害中國的事情,罪魁禍首往往是「一小撮」右翼分子在搗亂。日本右翼在中國很出名,其面目與身體卻模糊不清。他們究竟是什麼?為何總是反華?
狹義上講,日本右翼是指日本街頭具有黑社會性質的法人組織;廣義上講,日本右翼指的是日本政治勢力中的鷹派,也就是日本保守政黨中的強硬派。可以講,日本右翼勢力在戰後一直處於一種時起時伏的狀態,但是最近幾年其勢力突然變大,這倒不是指右翼分子人數上的壯大,而是指其掌握了政權。
日本右翼源於幕末明初的「尊王攘夷」運動。築前福岡的「玄洋社」是日本右翼的最大源頭組織,為日本右翼團體鼻祖。到了1880年代中期,玄洋社和日本國家一起向右轉,轉為擴張 「國權」,主張日本領導亞洲,對抗白種人,以武力擴張。
受「玄洋社」成立的影響,自1881年起日本國內的右翼分子掀起了組織結社的狂潮,至20世紀初期達到了高峰。據統計,1927年至1937年期間,日本的右翼組織共有634個,人數達12.2萬之眾。在從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的半個世紀裡,戰前右翼(所謂「戰前右翼」,是對二戰結束前所有右翼組織及其思想的概稱)總是與日本法西斯軍部相勾結,不僅積極參與日本政府對外擴張政策的謀劃,而且在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中扮演馬前卒和炮灰的角色。從策動「日韓合邦」,殖民統治朝鮮,到支持「滿蒙獨立運動」,肢解中國東北,無一不留下戰前右翼的斑斑劣跡。
當年的玄洋社與孫文等人關係密切,圖為孫文在玄洋社墓地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對日本實施軍事佔領的美國強行解散日本國內所有右翼組織,嚴禁日本右翼骨幹擔任公職,右翼一度被迫偃旗息鼓。然而,冷戰開始後,美國的對日政策由「抑制」改為「扶植」,宣佈停止解散右翼組織,並解除對右翼分子「剝奪公權的處分」。日本右翼勢力由此死灰復燃。
戰後日本右翼(「戰後右翼」,一般是對戰後復燃至20世紀60年代末發展起來的日本右翼組織及其思想的統稱。)運動大體分四個時期:50年代是恢復階段,60至70年代初是猖狂活動階段,70至80年代末是發展、鞏固和充實力量的階段。90年代至今是瘋狂否定侵略歷史的叫囂階段。從其組織和成員來看,規模較戰前大,成員複雜,從民間到政客都有人參加;從活動的方式和性質來看,戰後的日本右翼與戰前右翼非常相似,進行恐怖活動,策劃軍事政變,鎮壓進步力量,扼殺言論自由,極力否認侵華歷史,堅持皇國史觀,鼓吹民族主義。
在上個世紀的國際冷戰期間,美國拋棄了在日本實行的非軍事化、民主化政策,轉而採取扶植日本右傾保守黨政權,變日本為反共的東方前哨陣地和美國「遠東兵工廠」的政策。可以說,「冷戰」為日本不認真清算過去的侵略戰爭罪行,為日本右翼勢力的生存、發展提供了條件。所以,戰後右翼雖承襲了戰前右翼的衣缽,但因受國際冷戰意識形態和日本國內政治保守勢力的影響,它不僅淡化了傳統的反美、反體制色彩,而且把反蘇、反共、重新武裝奉為戰後右翼雖承襲了戰前右翼的衣缽,但因受國際冷戰意識形態和日本國內政治保守勢力的影響,它不僅淡化了傳統的反美、反體制色彩,而且把反蘇、反共、重新武裝奉為圭臬。
截至2000年,日本右翼團體總數約為900個,總人數約10萬人,已接近二戰前右翼勢力發展的頂峰時期。另外,截止2012年日本右翼勢力還包括很多由暴力團體轉化而來的「行動右翼」,其中由日本國家公安委員會認定的暴力團體就有24個。日本「右翼理論家」荒原補水還宣稱,若包括不公開的「西裝右翼分子」(指具有右翼思想但沒有參加右翼組織的人),日本右翼分子共有約35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