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上的天才戰略上低能 注定日本30年國運

戰術上的天才戰略上低能 注定日本30年國運

日本歷史故事

戰術上的天才戰略上低能 注定日本30年國運

1937年,日本軍隊發動了七七事變,這一事件被視為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其實這麼理解也沒有錯,但總缺少了一些嚴謹性。認真的說,七七事變爆發之後的一周時間裡,中日雙方都沒有料到這是大戰的開始。直到進入7月中旬,日本方面才開始集結部隊開赴華北助戰。但是這對日本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因為這一行動直接打破了日本明治天皇就制定好的計劃。由於這一事件,導致日本完全陷入了戰爭泥潭。

一、一些中級軍官進行了一系列的挑釁,日本方面猶豫不決

七七事變從性質上說和6年前的九一八事變相仿,也是一些中級軍官策動的。在事件發生之後,日本方面十分的猶豫。與中國軍隊發生衝突的消息傳回了日本,日本大本營也進行了一系列的商討。當時日本的陸軍大臣杉山元對此事拿不定注意,因為石原莞爾強烈的反對。石原莞爾是九一八事變的罪魁禍首之一,但是他卻極力反對在華北地區開戰。石原莞爾認為日本應該全力經營東北,而不是在華北地區與中國開戰。石原莞爾的官職雖然不高,但是他的意見,杉山元是聽得進去的。不過主張對中國開戰的呼聲也十分高漲,那些軍人們希望建功立業。外號「便所扉」的杉山元糾結了,最終他向主戰派屈服,他前往覲見日本裕仁天皇,要求對中國開戰。

杉山元在向天皇提出對中國開戰之後,裕仁天皇詢問:「如果日本全力進攻中國時,蘇聯從背後進攻日本怎麼辦?」杉山元狠著心說:「三個月滅亡中國。」其實杉山元的意思並不是三個月佔領整個整個中國,不要說日軍,就是德軍也沒有這個本事。杉山元的意思是三個月內擊敗中國軍隊,迫使中國政府投降。這一點杉山元認為日軍還是有這個能力的,當時日本每年的鋼鐵產量是580萬噸,而中國只有區區的4.7萬噸。戰爭在一方面也是鋼鐵的較量,所以杉山元認為日本有三個月擊敗中國的實力。至於三個月佔領全中國,他想都不敢想。在這樣的基礎上,日本裕仁天皇同意發動戰爭,但是接下來的事情是任何人都沒有想到的。

二、日本戰略計劃遭到了嚴重破壞,日軍開始陷入戰爭泥潭

從明治天皇時期,日本就制定了一個龐大的征服計劃,日本計劃征服朝鮮半島、中國東北、俄國遠東和東南亞地區,進而建立一個大日本帝國。但是日本並沒有要征服整個中國的計劃,日本的軍政官員們不傻,征服中國根本不可能。日本計劃華北地區派遣軍隊以後,實際上已經打破了日本當年的計劃。日本當初的計劃雖然也強調佔領中國東北與俄國的遠東,但並沒有計劃與這兩個國家進行全面戰爭。日本佔領東北之後,接下來的步驟是開始染指俄國的遠東地區。雖然杉山元號稱三個月擊敗中國,但是中國方面的態度讓他大跌眼鏡。1937年12月,日軍佔領了中國的首都南京。按道理來說,首都丟失之後,中國的政府就應該投降,之前的滿清就是這個德行。

但是蔣介石的態度是遷往武漢,繼續領導抗戰。武漢失守失守之後,蔣介石有 撤往了重慶。這回日本人無奈了,因為日本的國力有限,日本急需從中國戰場抽身,它的主要敵人還是背後的蘇聯。日本曾經試圖與蔣介石進行談判,日本提出了兩個條件:第一承認滿洲國的事實,第二中日共同防禦蘇聯。蔣介石的反應是第二條可以具體商量,第一條絕對不行。到了這一步,中日雙方都已經退無可退,雙方只能血戰到底。初期的戰略已經完全走形,但日本方面竟然還想繼續進行下去。1939年,日軍對蘇聯進行了試探,發動了諾門坎戰役。結果日軍被蘇軍暴打,結果日本在與中國開戰的同時,又與蘇聯全面交惡。

三、日本的戰略一口氣前進了兩步,最終激怒了美國

在明治天皇制定的戰略中,侵佔東北是第二步,侵佔遠東是第三步,而侵佔東南亞則是最後一步。日本在諾門坎戰役吃虧以後,認為此時的蘇聯不好惹,於是準備越過第三步,直接進入第四步。明治天皇制定先侵佔遠東後侵佔東南亞是有自己的安排的,而提前了一步就意味著日本將在完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與英美兩國發生直接衝突。1941年,日本方面拒接了德國邀其夾擊蘇聯的請求,直接發動了太平洋戰爭。這一舉動看似強悍,實則把世界第一的美國提前拉進了戰爭。日本在1942年達到了鼎盛,日本看似不可一世,實際上是與美、英、蘇、中等國同時開戰。這與明治時期制定的逐個侵佔的戰略已經有了天壤之別,最終日本為自己的愚蠢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日本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