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揭秘二戰蘇軍反坦克犬:與納粹坦克同歸於盡
西班牙《阿貝賽報》3月30日發表題為《蘇軍曾訓練犬炸彈攻擊納粹坦克》的報道稱,在二戰的蘇德戰場上,德軍坦克部隊曾不只一次面對過一種奇特的敵人——背負炸藥包的軍犬。這些受過特殊訓練的狗會爬到坦克下面,引爆自己攜帶的炸藥。蘇軍士兵稱它們為犬地雷或犬炸彈,德軍士兵則稱它們為反坦克犬。
犬炸彈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924年,蘇軍在那一年批准士兵將狗用在戰場上。不過,那時使用軍犬的目的和後來大不相同,具體包括搜尋在大雪中失蹤的士兵、通過爆炸物的氣味找出埋好的地雷等。
在瞭解到狗身上的潛力後,蘇聯人開始考慮進行一系列與犬類訓練相關的實驗,以使軍犬能夠把炸彈運送到德國坦克裝甲最薄弱的底部。
為使軍犬能夠完成這項任務,蘇聯人採用了「經典條件反射」理論創始者巴甫洛夫和「操作條件反射」理論首位研究者愛德華·桑代克的研究成果。
訓練中,人們先讓軍犬挨餓,幾天後再讓它們在啟動著的坦克下進食。原則上,這會使軍犬在看到坦克時分泌唾液,因為它們會將坦克和進餐時間聯繫在一起。然而,蘇聯人尋求的是讓軍犬在看到坦克時跑向它。
訓犬專家解釋稱,這種訓練想讓軍犬在聽到坦克的聲音時,做出除分泌唾液的自動反應之外的行動。這種學習不僅有情緒反應的參與,還有肌肉和骨骼系統的參與。後者對神經系統發出的信號做出反應,為找到坦克下面的食物,做出尋找坦克的行動。
這種訓犬方式是有效的,而且與現在的訓犬方式很相似。
在軍犬學會跑向敵方坦克後,蘇聯人想出了一個計劃:讓狗攜帶炸藥包跑到坦克下面,放下炸藥包,再返回士兵身邊。但是,這項訓練沒有達到預想中的效果。
隨著德國在1941年6月22日展開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蘇軍訓練軍犬的時間也開始變得緊張起來。
當時,納粹德國的軍隊因其豐富的作戰經驗、堅定的戰鬥決心和極好的組織性,在各國軍隊中鶴立雞群。不過,讓德軍變得不可戰勝的還是它的機械化部隊。通過「閃電戰」,德軍坦克讓敵人感受到了恐懼。
由於德軍當時已佔據大片蘇聯領土,並從蘇軍手中繳獲了大量反坦克武器。因此,蘇聯決定改變策略,對軍犬進行更簡單的訓練,只讓其鑽到坦克下面,然後立刻將炸藥包引爆,連軍犬一同炸死。
士兵將炸藥綁在軍犬的背上,並在前線靠近德軍坦克的地方放開它們,軍犬會快速地衝到坦克下面尋找食物。但在這時,連接炸藥包的一根槓桿就會因撞上坦克底部而被扳動,引爆炸彈。
這些發動自殺式襲擊的狗引起了德軍的高度關注,士兵遇到它們就會感到驚慌。
儘管如此,在實戰中,這種方式一旦不能出其不意就不再有效。專家稱,這種戰術只在開始時起了作用,那時德軍士兵以為這些狗屬於醫療隊,並未懷疑是陷阱。但在這些狗被證實帶有炸藥後,德軍士兵在大多數時候能夠在它們到達坦克之前將其打死。
另一方面,蘇軍對軍犬的訓練也會出現失誤,軍犬常常會將坦克弄混,鑽到蘇軍坦克下面,炸毀己方坦克。還有不少時候,軍犬會因戰鬥中的噪聲受到驚嚇,返回主人身邊。
無論如何,有一點是確實無疑的,那就是犬炸彈在多場戰役中得到了使用。它們還參與了二戰中參戰坦克數量最多的戰役之一庫爾斯克會戰。蘇軍稱,在這場會戰中,16只軍犬摧毀了12輛坦克。但德方則表示,犬炸彈並不十分有效。
不管在摧毀坦克方面是否有效,犬炸彈無疑摧毀了德軍士兵的神經,他們被迫用武器瞄準這些行動飛快的動物。在許多時候,這種心理因素就足以使士兵慌亂。專家表示,雖然犬炸彈收效甚微,卻打擊了德軍的士氣,它們使德軍士兵得時刻保持警戒。
至於這種戰術為何會失敗,一些專家將原因歸結於軍犬對戰鬥中的各種噪聲的恐懼,另一些專家認為,這是由於蘇軍在後一階段的訓練上犯了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