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的的武器比二戰更落後,為何死亡人數卻是最多的?

一戰的的武器比二戰更落後,為何死亡人數卻是最多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

一戰的的武器比二戰更落後,為何死亡人數卻是最多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世界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之一。不過,這場戰爭的爆發似乎很「偶然」。薩拉熱窩事件中,奧地利皇儲被塞爾維亞的一個熱血青年刺殺,然後整個世界陷入戰火。

但這場戰爭其實早在九年前就可以爆發了,讓世界陷入空前危機的關鍵是一個北非小國—摩洛哥。

對於一戰前的法國來說,德國始終是心腹大患。從普法戰爭被迫割地賠款開始,法國對德國的態度就是倆字—復仇。普法戰爭中,法國賠款七億兩白銀,但通過發行國債等方式在兩年內就迅速償還完畢,之後重新起步擴軍備戰,目標就是一雪前恥,奪回被德國霸佔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

德國從俾斯麥時代開始就採取西攻東和的策略—對於東邊的沙俄,採取表面和談,讓其不要與法國聯合,避免雙線作戰;對於法國,因國力在其之上,可以完全壓制;聯合奧匈帝國和意大利將法國踩在腳下,與英國爭奪世界霸權。

德國的算盤,英國也是知道的。對英國來說,德國在軍事上的威脅還在其次,在德國大肆建造無畏艦進行「軍備競賽」之前,德國的工業產品對英國的威脅遠比艦隊直接。

德國製造在此之前基本是「粗製濫造」的代名詞,所以英國一開始未加防範,但自從19世紀末期開始,德國的工業水平一路暴漲,英國則因產業革新的困難被甩在後面。20世紀初期,德國的工業產值在質量和數量上超過英國,英德矛盾空前激化成了必然。追求「陽光下的地盤」的德國人,與老牌殖民帝國英國之間的矛盾已不可避免。

不過,事情遠比表面複雜。在摩洛哥危機之前,法國、德國和英國都沒意識到自己的對手到底是誰,以及自己真正想幹什麼。

比如法國,雖然德國佔領了阿爾薩斯和洛林,但這不代表他們打算放棄與德國聯盟。1894年法俄同盟建立後,法國終於打破孤立,在歐洲找到了盟友。幾乎同時,在阿爾薩斯和洛林境內的原法國人已開始習慣德國的統治。法國開始了一個新的計劃—尋求德國的支持,挑戰英國的殖民霸權。

於是,法國開始積極地與德國和解,史上最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了。1898年12月,法國外長德爾卡塞在與德國特使的會談中表示:「法國將會支持德國在全球特別是在中國的殖民雄心。」這種出賣他國利益、換取自身安全,外加禍水外引的手段,他們早已駕輕就熟。

對法國而言,克里米亞戰爭雖屬英法合力,但英國在普法戰爭中作壁上觀,而且英法曾在拿破侖時代殊死搏鬥,英國總對法國賊心不死,在殖民地上法國也是飽受欺凌。所以對法國而言,德國是可以和解的。

但法國的熱臉貼了德國的冷屁股,法國當時打算佔據摩洛哥來建立所謂的「地中海霸權」,卻得到德國人的回復—想獲取德國在摩洛哥問題上的支持很容易,只要法國宣佈放棄阿爾薩斯和洛林,德國就會幫助它。法國外長德賽爾卡這時總算明白,雖然英國是個背後捅刀子的,但德國也不是省油的燈。

對英國來說,法國和德國的問題其實還無暇顧及,沙皇俄國才是真正的頭號大敵。因為俄國在中東修建鐵路,對英國在中東的核心利益形成巨大威脅。

當時沙俄擴張對中東和遠東中國的威脅都非常大,八國聯軍事件後,沙俄佔領東三省。因此,英國決定形成英日同盟,最終引發日俄戰爭,打垮了沙俄的遠東霸權。但中東問題很難解決,就在這時,法國送上了門。

法俄同盟已建立,所以英國只要建立英法同盟,就自然和沙俄同盟,遠東問題迎刃而解。所以英國表示:德國不支持你在摩洛哥搞事,我支持。1903年5月1日,愛德華七世來到巴黎,剛開始法國人毫無表示,僅僅四天後,法國人就開始高呼「吾王萬歲」,英法諒解開始達成。

1904年4月8日,英法正式達成《英法協定》,兩國各退一步,英國給法國摩洛哥特權,法國給英國埃及特權。兩個國家分贓結束,法國開始正式收菜。1905年,法國決定對摩洛哥實行「改革」,這個北非國家的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是地中海的門戶,掌握摩洛哥可讓法國在地中海橫行無忌。德皇威廉二世這時感覺到了英法聯合的威脅。

1905年3月31日,德皇威廉二世跑到摩洛哥的丹吉爾進行訪問。不過,與其說是訪問,不如說是挑釁。他表示摩洛哥是獨立國家,任何人不得獨佔,德國在摩洛哥的利益可動用武力保護,還點名讓法國「謹慎行事」。法國這時有英國、沙俄撐腰,終於硬氣了一回,直接派軍艦跑到摩洛哥和德國對峙。

德法戰爭一觸即發。1906年1月14日,在西班牙的阿耳黑西拉斯,英、美、法、俄、德、意、奧匈等國參加的國際會議召開,主題只有一個—解決摩洛哥危機。

論打仗,德國肯定不怕法國,但英、美、俄、意都支持法國,只有奧匈支持自己,外交上過於孤立。所以,德國不得不暫時退讓一步。經過這次摩洛哥危機,世界矛盾一觸即發,大戰已成定局,只要稍有風吹草動就足以打破表面的和平。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