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克虜伯軍工帝國,月產坦克1800輛

二戰克虜伯軍工帝國,月產坦克1800輛

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戰克虜伯軍工帝國,月產坦克1800輛

克虜伯最初是一個普魯士家族姓氏,1811年弗裡德裡希·克虜伯以家族名義創立了克虜伯鑄鋼廠,這便是後來名滿天下的克虜伯軍工帝國的前身。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14年,克虜伯公司為德軍裝備了900門野戰炮和300多門輕型榴彈炮。到1916年,克虜伯公司每個月就能為國家提供3000門大炮和900萬發炮彈。

一戰的失利導致克虜伯一度陷入低谷,苛刻的和約限制了德國生產軍工武器的能力。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休戰期裡,克虜伯公司與整個國家一樣臥薪嘗膽,等待東山再起。

經歷了凡爾賽和約的屈辱,希特勒上台後的克虜伯公司如鳳凰涅槃一般浴火重生,此時公司的掌門人逐漸由古斯塔夫向小阿爾弗雷德過渡。與其父親古斯塔夫一樣,小阿爾弗雷德嚴謹、狂熱、對軍工事業充滿激情,鑒於一戰結束後的顛沛流離,初掌大權的小阿爾弗雷德毫不猶豫地把家族和公司綁上了國家的戰車。

整個二戰期間,克虜伯公司為德國軍隊提供火炮、坦克、彈藥和其他各類裝備,如著名的88毫米高炮、K5列車炮、一號與四號坦克、「歐根親王號」重型巡洋艦以及眾多U型潛艇均由克虜伯公司製造或參與製造。

甚至在戰爭後期,小阿爾弗雷德,嚴格意義上說的一名商人,儼然成為帝國的軍械部長。其出行與工作均由黨衛軍團團保護,這位克虜伯的掌舵人極度守時,守衛甚至能根據他每天進出辦公場所的時間來判斷自己的手錶是快了還是慢了。

因為公司的利益與國家的利益捆綁在一起,所以二者常常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戰爭初期,隨著納粹的佔領區越來越大,克虜伯的產業規模也逐步走向巔峰。如同草原上的食腐動物一樣,手持克虜伯武器的德軍前腳剛打下一片地方,克虜伯公司後腳就來接手當地的企業。

剛開始時,克虜伯還會像征性地支付一部分費用,但後來連樣子都懶得做了,乾脆變成了赤裸裸地明搶了。1941年克虜伯公司吞併了南斯拉夫的鉻礦公司,次年又奪取了法國蒙白勒的鎢礦,僅在入侵蘇聯的頭一年,克虜伯就從烏克蘭攫取了近七千噸鉻和三十多萬噸鐵礦。

有了原料和工廠還不能立馬生產,開工還需要工人,隨著生產的不斷擴大,無數平民和戰俘開始被強制徵召。小阿爾弗雷德每天坐在飛機上從歐洲的這一端飛到另一端去建立新的工廠,克虜伯的三環標誌幾乎插滿了歐洲的每一個角落,到1943年克虜伯的工人大軍已經達到20萬。

如此龐大的鋼鐵巨獸很自然地引來了盟軍轟炸機的特殊「關照」,但克虜伯的產量卻仍舊在與日俱增。1943年底,克虜伯每月可以下線坦克1000輛,到第二年盟軍踏上歐洲領土時,德國坦克產量已經飆升到每月1800輛。

可惜的是強弩之末的瘋狂最終沒能力挽狂瀾,隨著盟軍對魯爾工業區的地毯式轟炸,克虜伯如同它的第三帝國一樣轟然倒塌。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